打印

《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导读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爱东:俺这边也在伸长脖子等着呢!

TOP

周五打了个电话去问,说还没印出来,
估计是要他们重印,把印刷厂惹毛了,拖着。
拖就拖呗,俺不急,
那些印好的部分积压在印刷厂的车间里,看它碍谁的手脚,看谁拖得过谁。

TOP

哪个印刷厂那么不靠谱啊。。。扎个小人,扎几针。。

TOP

扎个小人,扎几针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已经拿到书啦,作者去了日本。。。

爱东的学术史新著是本书系的“打头炮”之作:

这套书的第2册也已经出版了,第3册即将面世,第4册进入终审,第5册?快了吧。。。


民俗学研究丛书

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 /  施爱东  著

宇宙观与生活世界——花腰傣的亲属制度、信仰体系和口头传承 / 吴  乔  著

日常叙事的体裁研究——以京西燕家台村的“拉家”为个案 / [日]西村真志叶 著

满族说部传承研究 / 高荷红 著

口头论辩与史诗演述:以诺苏彝族史诗“勒俄”为个案 / 巴莫曲布嫫 著

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 / 朝戈金 著

民俗文化与区域社会  / 叶涛 著

《格萨尔》史诗学的成立:中国学者的理论与实践(1930-2000)  / 李连荣  著

欧洲民俗学史散论 /刘魁立 著


民俗学译丛

口头创作理论:历史与方法 / [美] 弗里  著    朝戈金 译

怎样解读口头诗歌 /  [美] 弗里 著   口传工作坊 译

突厥语民族的口头史诗 / [德] 赖希尔 著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译


民俗学文献资料丛编

中日学者中国神话研究论著目录总汇  / 贺学君  等 编


此外,【《中国民俗学》学刊】也即将出版,第1 期由叶涛主编。。。

这套书系和学刊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基金资助出版。。。

TOP

施爱东学术史新著:《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生、发展、中落的早期历史为中心,着重讨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学科倡立与学术转型,及其派生的宣传策略、学术论争,以及人事纠纷。

  早期民俗学者在极其艰苦的物质和人事条件下,为理想而奔波,凭热情而工作,为经费而斗争,但最终还是因学术论争、人事矛盾而分道扬镳。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学科倡建、学术转型,以及中道没落,涉及到胡适、鲁迅、周作人、顾颉刚、傅斯年、钟敬文、容肇祖、董作宾、刘半农、辛树帜、史禄国、江绍原、杨成志等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大批著名学者,他们的个性风格与学术分歧在特定学术制度下的不同表演,典型地折射了中国现代学术的行业生态,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突出个案。

  封底推荐文字

  施爱东博士的学术史研究,并未止步于“考镜源流”的史实梳理与描述,而是以“辨章学术”为目的,总结规律,以史为鉴,对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提出策略性意见,并以此证明了该项研究的重要性和先进性。

  ──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荣誉学部委员)



  作者通过对中国现代民俗学早期“学科史生活”的细节钩沉,在“学科史的边界之内”最大可能地、整体性地复原了其历史—生活的生动语境,其工作是空前的、令人赞叹的。在纷繁复杂却条分缕析的“年鉴”式叙事当中,作者时时处处不离“人情世故”的左右,反复追问当事人对民俗学基本问题的“意见”:民俗学的学术目的、学术功用究竟是什么?民俗学独到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又是什么?民俗学与文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相邻学科的真正边界在哪里?在“启蒙学术”、“资政学术”与“纯学术”的意向相争之间,中国民俗学学科性质的奠立、学术范式的形成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还是历史逻辑的必然?所有的答案都从时间性整体叙事下的各个空间性专题表述中逐一引申出来,显示了作者对学术史问题即学科基本问题的当代思考和前沿思考,以及对学术之“真”与民俗之“学”的无比尊重与热爱。

 

 ──吕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

TOP

【《中国民俗学》学刊】也即将出版,第1 期由叶涛主编。。。

很是期待……………………

TOP

以前的学科史,多是经典人物的满天星光。为什么满天星光却没有说。星光背后的黑夜也没有讲。这本书深描的学术生态,在其他地方只是零星的见到。看来这本的价值远远远远超出了民俗学一门。
窃以为,此书可以成为文科类学科史书写的必读篇目。虽然有些事不敢像施爱东老师这样大胆写出来。呵呵

TOP

当当网开售啦。。。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055259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生、发展、中落的早期历史为中心,着重讨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学科倡立与学术转型,及其派生的宣传策略、学术论争,以及人事纠纷。
  早期民俗学者在极其艰苦的物质和人事条件下,为理想而奔波,凭热情而工作,为经费而斗争,但最终还是因学术论争、人事矛盾而分道扬镳。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学科侣建、学术转型、以及中道没落,涉及胡适、鲁迅、周作人、顾颉刚、傅斯年、钟敬文、容肇祖、董作宾、刘半农、辛树帜、史禄国、江绍原、杨成志等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大批著名学者,他们的个性风格与学术分歧在特定学术制度下的不同表演,典型地折射了中国现代学术的行业生态,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突出个案。

作者简介
  施爱东,1968年生,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通俗小说研究、民俗学学术史。代表性论文主要有《叠加单元:史诗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机制》、《故事的无序生长及其最优策略》、《民间故事的记忆与重构》、《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英雄杀嫂》、《学术行业生态志》等。

目录
导读  学科史的边界与材料
 第一节  学科史的边界
 第二节  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总纲  从“歌谣研究”到“民俗学”:倡立一门新学科
  第一节  前奏:韦大列《北京的歌谣》
  第二节  序幕: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与风俗调查会
  第三节  吹鼓乎:周作人和常惠
  第四节  主角上场:顾颉刚踏人“歌谣店”
  第五节  过渡:原《歌谣》同人在福州和厦门的活动
  第六节  边鼓:早期的民俗类课程建设
  第七节  正戏开场: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成立
  第八节  广告:民俗学会的媒体宣传
  第九节  幕后:民俗学会的章程与会务
  第十节  余音:民俗学会影响下的地方民俗学团体的兴起
第一章  民俗学的想象与规划
  第一节  从《论民间文学》到《民俗学的问题》:以西学为标准
  第二节  期待他山之石
  第三节  民俗学的对象和范围
  第四节  民俗学与历史学、方言学的关系
  第五节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工作规划
第二章  作为学科标志的同人出版物
  第一节  《民间文艺》:上承《歌谣》下启《民俗》
  第二节  《民俗》周刊:夹缝中求生存
  第三节  民俗学会丛书:民俗学的典籍生产
  第四市  ?俗学会遭遇的出版审查制度
  第五节  钟敬文成了出版审查制度的牺牲品
  第六节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出版经费
  第七节  《民俗》季刊: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挣扎
第三章  民俗学专门人才的培训
  第一节  中山大学民俗学传习班的经过
  第二节  并不完美的结局
第四章  中国最早的西南民族调查
  第一节  20世纪初外国学者在中国的民族调查活动
  第二节  史禄国早期的调查活动和调查方式
  第三节  向往西南民族调查的中国学者
  第四节  辛树帜及其领导的瑶山风俗调查
  第五节  史禄国及其西南民族调查小组
  第六节  杨成志千里走单骑
  第七节  中山大学研究院时期的民族调查活动
第五章  顾颉刚:民俗学会的核心与灵魂
  第一节  从厦门大学到中山大学
  第二节  顾颉刚在中山大学的苦恼
  第三节  学术思想及其背景
  第四节  顾颉刚的民俗学策略
  第五?  顾氏研究法的传播
第六章  各向同性:傅斯年、顾颉刚与民俗学
  第一节  傅斯年的学术主张
  第二节  傅斯年与顾颉刚的性格差异
第七章  民俗学运动的中坚力量
第八章  民俗学运动的制约力量
第九章  早期民俗学者对研究方法的探索
第十章  学科范式的人类学转型
余论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生成背景与当下困境
附录一  中山大学民俗博物馆的遭遇
附录二  与民俗学会相关的行政沿革与人事变动
附录三  钟敬文<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活动的经过和成就)演讲提纲
附录四  钟敬文演讲不完全稿(未刊稿)
附录五  钟敬文先生病中论学
后记一
后记二

评论
    施爱东博上的学术史研究,并未止步于“考镜源流”的史实梳理与描述,而是以“辨章学术”为目的,总结规律,以史为鉴,对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提出策略性意见,并傚此证明了该项研究的重要性和先进性。

    ——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作者通过对中国现代民俗学早期“学科史生活”的细节钩沉,在“学科史的边界之内”最大可能地、整体性地复原了其历史一生活的生动语境,其:仁作是空前的、令人赞叹的。在纷繁复杂却条分缕析的“年鉴”式叙事当中;作者时时处处不离“人情世故”的左右,反复追问当事人对民俗学基本问题的“意见”:民俗学的学术目的、学术功用究竟是什么?民俗学独到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又是什么?民俗学与文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相邻学科的真正边界在哪里?在“启蒙学术”、“资政学术”与“纯学术”的意向相争之间,中国民俗学学科陸质的奠立、学术范式的形成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还是历史逻辑的必然?所有的答案都从时间性整体叙事下的各个空间性专题表述中逐一引申出来,显示了作者对学术史问题即学利基本问题的当代思考和前沿思考,以及对学术之“真”与民俗之“学”的无比尊重与热爱。

    ——吕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TOP

这个封面很漂亮,我很喜欢!

TOP

引用:
原帖由 孟令法 于 2011-5-10 16:37 发表
这个封面很漂亮,我很喜欢!
谢谢喜欢。
这是巴莫JJ设计的。
反反复复,出过很多方案,很辛苦的。

TOP

回复 26# 的帖子

巴莫老师是所里的御用设计师~~~~哈哈,不知给她开工资没?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1-5-11 11:27 发表
巴莫老师是所里的御用设计师~~~~哈哈,不知给她开工资没?
一,不是所里,而是学科里。因为我们不同一个所。
二,不是御用,是她主动滴。她要不主动,哪个御能用得动她大当家的呀?
三,正常工资是有滴,额外工资是没有滴。

TOP

啥时有机会到社科院拜见一下几位老师,求指导!不知道老师们有空不!

TOP

社科院一般只星期二上班,而且一般只上午十点半到十二点之间在。
如果没什么特别的事,一般午饭之后大家就各自回家工作去了。
什么时候来了北京,可以到我们办公室喝茶,然后带你认识一下各位大佬(但不一定都在)。
不过,巴莫JJ是最忙的,即使是周二上午,也只有50%的机会能见到。
巴莫和吕微同时出现的机会,大约只有50%的50%。也即25%。
巴莫和吕微和叶涛同时出现的机会,大约只有50%的50%的60%,也即15%。
巴莫和吕微和叶涛和朝戈金同时出现的机会,大约只有50%的50%的60%的80%,也即12%。
其他几位老师都比较常见,比如安德明户晓辉尹虎彬等等,见到的概率会比较大。
至于天下咸知的温柔老师,只能到山东大学去拜见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