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近年来除夕夜大家还看春晚吗?

看春晚不是民俗,侃春晚才是大民俗?

新浪  2011年02月09日10:23  天天新报


2011兔年春晚综述:“此处省略一万字……”

  “兔年春晚,此处省略一万字。”这或许是今年春晚最经典、最应景的评价了。经过从除夕到初六的数天“发酵”,春晚话题层出不穷,涵盖了台前幕后,从“虐金鱼”到“删减门”,从“穿帮门”到“揭秘控”,从观众席的“笑脸哥”到“漫画女”……

  近几年,原本一枝独秀的央视春晚口碑日趋下滑,观众边看边骂,边骂边看,但依然不错的收视率与可观的经济、品牌效益令沦为鸡肋的春晚还是诱人无比。于是,有人戏言:“看春晚不是民俗,侃春晚才是大民俗。”

  观众反馈

  收视可观 贬大于褒

  美国《纽约时报》给春晚算了笔账,“超级碗”橄榄球赛事2010年收视率达1.065亿,创下了美国电视节目收视纪录。而中国春晚这台长达5个小时的豪华演出,则吸引了超过40%的国内观众,轻而易举地超过了美国电视人引以为豪的“超级碗”。

  高收视带来的是高争议。央视春晚给出的官方数据是81.92%的受访者认为今年央视春晚办得好,但网站的调查却显示43%的人认为今年春晚表现太一般,网友评价可见一斑。

  “你看或不看,春晚就在那里,不多不少;你信或不信,魔术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骂或不骂,托就在那里,不疼不痒;关掉电视,或者摔门而去,默然、舒坦、寂静。”

  “春晚告诉我们:赵本山不化妆就挺老,小沈阳化完妆也不小,想要结婚得有房子,想要房子就得离婚,残害动物也算魔术,穿越镜子董卿帮助,西单女孩家有三间瓦房,旭日阳刚现场确实紧张,中彩票拣钱包都是浮云,外国人周杰伦全不给力。”

  新老面孔 乏善可陈

  作为春晚重头戏,语言类节目的乏善可陈遭网友痛批,由姜昆、戴志诚等人表演的相声《专家指导》虽然讽刺了伪专家,但融入“小月月”等网络元素并未换来笑声。黄宏那句流行语,却是来自李承鹏的新书《李可乐抗拆记》里的开篇第一句“自从得了精神病,我的精神好多了”。这句话2005年出生,在网络上飞了整整5年多,才飞到了春晚舞台上。此外,李菁、何云伟离开了德云社,登上央视的大雅之堂,尽管说学逗唱的基本功了得,但“老段子”实在乏善可陈。

  赵本山的《同桌的你》虽然笑料不少,但却被指是“废都春晚版”。贾平凹的《废都》风靡于上世纪90年代,书中著名的“此处删去XXX字”曾使很多人浮想联翩,这些久到不可考的老梗却在赵本山师徒等人的改编下重现江湖,不免让人感慨,征战春晚二十载,赵本山都被掏空了。不过也有观众认为,《同桌的你》里大俗中透着大雅,“这个小品故事内容其实非常高尚,‘苞米地’、‘省略多少字’经剧情矛盾层层展开,听起来俗气,展开之后让人感觉收养孤儿以及帮助孤儿的行为的高尚和伟大,是对善良人性的歌颂,哪有什么低俗之说?”用低俗的思维去思索高尚的事情,那是道听途说者的低俗,不是赵本山的低俗。”

  草根出彩 攻破“假唱”

  今年大量缩减歌舞节目,增加草根明星节目的改革还是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认可。不过,春晚直播过程中,有人通过微博发文称开场歌舞《过年回家》韩庚载歌载舞无任何走音,效果好得惊人,有假唱嫌疑;随后上场的 “西单女孩”任月丽也被网友质疑“她手摸话筒的一瞬间,还没碰琴弦,吉他声就响了!”

  对于有人质疑直播时使用了备播带,陈临春给予否认,并声称“春晚有二十多年没用过备播带了,备播带只有在应对一些重大灾难、突发事故的时候,才考虑使用,如果真出现这样的事故,现场800多名观众,他们每人都有手机,早就通过微博把消息放出去了,不是吗?”

  其实,不用导演证明,旭日阳刚之一的刘刚一开口就有破音;而零点敲钟后,严重感冒萧敬腾一连几处高音都没上去,他们不完美的真唱备受观众称赞,“破音”比假唱更可贵。由此可见,春晚剧组连最让人担心紧张的平民草根都让他们真唱,还会让明星大腕假唱?

  热点话题

  《年年有鱼》“虐”金鱼?

  今年的魔术《年年有鱼》刚刚演完,“揭秘控”们就在网上进行各种揭秘。第一种揭秘是猜测魔术师在金鱼体内放置了金属块,利用磁铁进行表演。这种猜测令众人感到残忍,认为魔术师虐待金鱼;第二种猜测是通过鱼线和鱼食引诱金鱼进行表演;第三种猜测是认为金鱼受到电流刺激,在电流两极之间按照魔术师的操作游动。

  对于魔术引发的争议,傅琰东表示三种方法都不可能。虽然他并未最终揭秘,但有专业魔术师告诉记者,三种猜测都不对,基于业内规矩不便揭露谜底,但《年年有鱼》是在传统的“撂地”魔术基础上,穿插了一些现代元素。

  林志玲春晚当花瓶

  “美人的魅力就在于,甭管节目多烂,观众的眼睛还是离不开屏幕。”这是宁财神对林志玲春晚亮相的评价,尽管红绸舞跳得一般般,单和董卿的一句调侃“当托儿,你比我有经验!”已构成了话题。为此,还有人将这两年董卿和魔术师的搭档调侃成“流水的骗子,铁打的董卿”。

  此外,林美人的一段“魔术揭秘”还引来魔术师们的集体控诉,有人怒批“艺人不尊重魔术”,曾上过春晚的刘谦更是对此做法表示“难以置信”。

  赵本山遭遇“删减门”

  年前在接受崔永元采访时赵本山就曾表示,希望拔掉他这春晚“钉子户”,并坦言自己从未和孩子吃过年夜饭,是孩子们眼中的“坏爸爸”。在除夕夜的直播中,他也通过台词自嘲自己。在小沈阳等待歌曲《同桌的你》前奏时,赵本山和王小利坐上炕,王小利说:“哎,那个一会看赵本山的小品啊”,赵本山接道:“拉倒,别提他了,我最不爱看他,年年都出来,挺大个脸”,在王小利等人表示他们都喜欢之后,赵本山答:“我们这些高雅的人看他那玩意儿太俗,受不了。”

  不过,这段赵本山自嘲的片段在之后的重播中都遭遇了“删减门”, 这段个人情绪的流露与发泄肯定是之前彩排没有的,目的在于嘲讽一直以来将其小品视为“低俗”的“高雅之人”。虽然遭遇“删减门”,但借助吸氧带病上阵的赵本山的这段自嘲还是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好感,认为这是本山大叔的一种自信,也是对多年上春晚巨大压力的一种宣泄,也暗示了自己的“归隐”之心。

  热点人物

  现已锒铛入狱的宋山木曾6年坐镇春晚观众席,但这一记录很快被一位总是笑容满面、热情鼓掌的“笑脸哥”取代,他在春晚直播中的“打酱油”的次数达到11次。

  从2000年到2011年,他每次的座位都很靠前,因而总能出现在春晚的镜头中。“笑脸哥”再一次亮相兔年春晚后,其身份也被揭秘,这位叫冉少平的深圳人,现居北京,对自己意外走红很是吃惊,对于自己的身份,冉少平没有细说,只表示自己喜欢央视春晚,因此才会年年去看。而导演组则表示,“笑脸哥”长相打眼、喜庆,才被网友“挖”出来,“应该是偶然”。

  春晚中摄像师几次将镜头对准一位在嘉宾席中清纯漂亮、漫画人物一般的女孩,她其实是颇具人气的漫画家夏达。原来,夏达是被安排和林志玲人一起向观众拜年并送上她创作的兔年吉祥贺图。但在最后一次彩排时,送贺图的人选改为了李小冉。导演组对此的解释是,彩排中发现,夏达性格腼腆,她多次表示自己不适合上台,因此最后时刻换人。夏达在微博中记录道:“我真的已经努力过了,但还是没办法不紧张。不用上台真是松了一口气。”

  在戏曲《薪火相传梨园情》中,3岁小演员张欣怡站在舞台中央,一板一眼地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唱腔与动作都十分到位,毫不怯场,如此表现岂是一个“萌”字了得。彩排时,记者曾在后台碰见这位来自河南新乡的小姑娘,问及学戏是否辛苦,小家伙只摇头不说话,理由是:“要保护嗓子!”

  据悉,才两岁半时,小欣怡就曾参加过河南电视台的知名栏目《梨园春》并成为当期擂主,从那以后,就陆续受邀请参加录制一些电视台节目。鲜为人知的是,张欣怡家境贫困,她出生后不过百日,其父亲就因车祸离开了人世,随后由母亲和姥姥共同抚养。小欣怡自幼跟随戏迷姥姥听戏、唱戏,受家里条件所限请不起老师教她。因此,除了姥姥传授外,更多的时候还是小欣怡自己跟着光盘反复学唱。

  ○新报记者|黄笑宇|文

TOP

春晚是谈资

骂春晚是民俗。比如今年赵本山的临场调侃,林志玲的魔术,歌手的走调,网络流行语被谁说的等等。

TOP

教育部原发言人:春晚虚伪无聊 对孩子负面影响大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2月15日 14:21 来源:长江日报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直斥

  “滥春晚是堂肤浅无聊课”

  (记者朱建华)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12日在个人博客上撰文再次炮轰春晚:课堂上说真理一千遍,敌不过一个央视滥春晚。

  王旭明称,他之所以再次给春晚“挑刺”,源于“春晚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的负面影响实在太大了”,目前还没有其他节目能够像春晚这样受众达到10亿。他期望央视春晚千万别成为扶不起来的“阿斗”。

  王旭明认为,今年的春晚虽然植入广告没了,公然叫板现行教育政策的小品也没了,但是远离现实生活的矫情、浮躁、空泛的节目、追求眼球刺激的虐鱼,以及赵本山团队继续高调的不着调等,“软伤多多”。

  王旭明称,近几年的春晚越来越脱离平民,而成为“老贵族”(那些所谓的艺术家们)和新贵族(以赵本山为代表的所谓平民们)一次次粉墨登台的排练场,里面隐藏着巨大的利益诱惑。

  “这样的虚伪无聊加贵族似的晚会,给教师和学生们烙下的印迹就是课堂上说真理一千遍,敌不过年三十一个滥春晚!”王旭明认为,现在的春晚一缺感动,二缺灵魂,三缺创新。“4个多小时的直播,如同上了一堂挥之不去的肤浅无聊课”。

  他认为央视春晚的指导思想如果不变,那就不要指望哪个人能够拯救春晚。“春晚主创人员如果总是搞文艺的这帮人,既缺少思想、缺少动力、缺少创意,又缺少虚心听取意见的品格,肯定搞不好春晚”。

TOP

文化围观下央视春晚怎么办?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2月15日 19:24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央视春晚舞蹈节目《咱们工人有力量》



  文化围观下央视春晚怎么办?

  ■ 在围观起哄的环境中少数网民意见能代表沉默的大多数吗?

  ■ “姜太公钓鱼”式的网络调查就那么重要吗?

  ■ 起哄式的围观是对被围观者的负责态度吗?

  理论上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观众心中都有杆秤。近些年的春晚常常被观众打“不及格”,表面上看这是“众望所归”的选择。但事实上,这杆秤真的属于观众自己吗?

  发出这样的疑问是因为近年来围绕着春晚有太多喧嚣,大多数沉默的观众的意见已经被少数过度表达的网民和媒体所代理,在这种过度喧嚣中,许多观众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却独立判断的可能。

  客观地说,今年的春晚做了许多新的努力,比如没有假唱、没有植入式广告,关注买房、彩票等现实民生问题,一些新面孔取代了老面孔,吸收“西单女孩”、“旭日阳刚”、“深圳民工街舞团”等民间声音,显示了央视对春晚的诚意。

  不过,用不着等到尘埃落定,甚至在春晚开播之前,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结果:在网络舆论和那些“酷媒体”的眼中,今年的春晚同样好不了。

  在媒体和网民的评论中,缺乏创意是一个批判的焦点。于是乎,是否有新意成了年年春晚评价的重要标准,寻找新意成了导演们的重要任务。中国电视一贯存在的创新焦虑在春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姑且不谈这种创新焦虑遮蔽了什么,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创新焦虑导致一些基本判断的偏差:

  其一,网络时代,春晚的主体观众是谁?

  任何一种文化传播行为都首先要明确其受众。春晚是面向全体中国人的,但今天的中国民众成分、需求、趣味复杂,作为大众文化传播,春晚只能求取那个最大公约数,但这个最大公约数是谁?

  直播一结束,春晚导演们便马不停蹄地连番接受各网站的采访,不是为了庆功,而是为了尽可能地争取网民的认可。事实上,近两年的春晚都能够明显看出在向“网络民意”靠近,从对网络用语的过度使用、到将由网民所发现和推举出的“西单女孩”请到春晚舞台,乃至邀请众多受网民推崇的影视明星。

  重视观众需求是绝对必要的。而要了解春晚观众的真实情况和需要,仅凭直播现场的几千个电话调查和“姜太公钓鱼”式的网站调查是不能充分掌握的。

  其二,春晚形式不可能有太多创新。

    春晚的性质是一种仪式文化,仪式不可能在形式上有太多的创新,只能在内容上下功夫。一台晚会不可能每个节目都是精品,不可能每个节目都能获得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社会经验、不同立场、不同动机的观众的喜爱,但如果一台晚会能有若干被观众所能记住的亮点,整台晚会的品质就会大大提升。央视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能力聚集几乎各领域人才,如果做不到,观众自然不会满意。

  春晚并不是一个专业化的文艺欣赏的平台,这个舞台不是音乐厅、不是剧场、也不是舞蹈表演和欣赏的最佳场所,因为无论对于哪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它都缺乏专门的艺术欣赏对象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最佳观赏环境。春晚这个文化仪式的导演者是媒介,其中任何一个节目的传播都应当按照建立在电视传播基础上的春晚传播的规律,换言之,春晚有其独特的美学追求,应当在这方面大下功夫。本届春晚使用了许多影视演员吸引观众、增加人气,然而,由于表演空间和传播技术的不同对表演美学要求也不同,相对而言,影视演员不易把握舞台小品表演的分寸,《媳妇的美好年代》中的毛豆豆、《新房》中影视演员刘威的夸张表演,都可能影响了观众对整个节目的接受。

  其三,春晚的认同功能还需要强化。

    毋庸置疑,春晚具有强烈的认同和社会整合功能。当年香港歌手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勾起多少人的共鸣。为了认同,春晚中应当有能够勾起回忆或是留下回忆的节目。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认同最好的方式之一,但近年的春晚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挖掘。

  此外,认同是多层次的,这之中也包含着地方认同。上世纪80年代的春晚通过地方台层层选送,每个地方演员都给其所代表的省份、民族带来了自豪感。近年来的春晚由于种种原因,很难看到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地方发展成就。虽然2010年9月《我要上春晚》节目开播体现了“开门办春晚”的意识,但仍远远不够。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领域出现泛娱乐化解读现象,其特点首先是解读者的解读不严肃且不负责任;其次,往往以偏盖全,抓住某些细节作出过分乃至耸人听闻的评价和判断;再次,是某些大众情绪的宣泄,娱乐化解读的目的可能包含为草根争得注意和话语表达权、树立个性和价值等。

  不少观众看春晚抱有与看国产商业电影大片一样的心态:年年盼、年年看、年年怨。一部分观众带着偏激情绪评价春晚,媒体更有意识地推波助澜,评选所谓最烂春晚节目、热议春晚“谁比谁更犀利”,还有一些报纸也出现了以年年坚持痛批春晚来树立自己立场和形象的评论员。这种异常的喧嚣态势实际上对春晚造成一种文化围观,围观者的身份不一、目的不一,但所有围观者都想看热闹,不论好坏都会起哄,这是一种对被围观者不负责任的态度。围观也造成了被围观者与外围联系的阻断。今天的围观者脸上不是麻木而是亢奋,而文化的审视与批评,需要的是距离。

  在如此的文化围观下,春晚的创作者们需有开放的胸怀,更需保持冷静,勿被舆论所挟持。

  作者:凌燕

TOP

春晚形式为什么不可能有太多创新?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真正创新了,形式完全可以改变。

TOP

春晚要想变革,使受众感觉到耳目一新,必须从内容到形式,彻底打破,从头再来。

TOP

今年没在第一时间看,后来网上点播看的。专拣感兴趣的看,也不错。不就那么回事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