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博士论文被指涉嫌抄袭

学术问题不是一群人的战争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15日 08: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和励志偶像唐骏应对“学历门”时打太极式的姿态截然不同,著名学者朱学勤被卷入抄袭风波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撰文回应。13日上午,朱学勤向上海大学和复旦大学递交启动学术调查程序的申请。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已经受理,上海大学校方则同意朱学勤的要求,在调查期间,作为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他将主动回避。


  近年来,学术界各种级别的抄袭事件层出不穷,不到院士级别都难以再吸引媒体眼球,公众对此深恶痛绝。这一次,朱学勤被匿名网友指控其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后,舆论倒没有在第一时间抡起批判的大棒。只不过唐骏学历造假风波未平,著名学者朱学勤又陷入抄袭漩涡,前车后辙总不免让公众对名人的诚信、对学者的学术品质问题产生丝丝质疑。

  每一起抄袭风波都将无可避免地掀起围观效应,舆论对待学术抄袭事件的态度,其实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姿态和调查途径的正当性。朱学勤涉嫌抄袭这枚重磅学术打假炸弹扔出来后,他没有选择沉默和回避,没有选择打太极式的王顾左右而言他,也没有选择推卸责任,而是准备撰文回应,并主动要求接受学术委员会的调查。印象中,朱学勤应该是第一个主动要求学术委员会调查自己的国内学者,这一作为至少为他的“清白”争取了不少印象分,这样的姿态至少为学术规范的建立和重整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并为其他陷入造假风波的名人或者学者做出了榜样。

  那么,名人或者学者涉嫌造假的问题到底该由谁来调查?唐骏“学历门”爆发后,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就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学历门”风波其实也在呼唤学术打假的规范和有序,个人学术打假固然重要,但其中也不免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有时候可能还会成为一个人诽谤另一个人的途径,所以,必须小心对待。这样的担忧或许有些夸大,但是,被举报对象是否造假,却不是某一个人所能认定的,需要启动严格的调查程序,这就涉及学术规范问题。

  朱学勤被指控抄袭,许多人会把他与同样陷入抄袭风波的汪晖联系到一起。热闹的舆论辩争中,不乏派系争斗的影子,如此一来,学术争论、学术规范很可能被发酵成话题泡沫,而真相却难以浮出水面。在汪晖“抄袭门”中,他本人说了一句“我很希望此事由学术界自己来澄清”之后就沉默不语,学界倒为此打起了群架——凤凰网的专题将此概括为“一个人的问题,一群人的战争”。这个“抄袭门”越来越热闹,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更多的还是我等缺少专业素养的看客。如果指望我辈看客去评判是非、调查真相,恐怕也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作为事件的报道推动者,媒体显然也不具备判断对错的资格,能担此重任的,惟有权威公正的学术调查机构。复旦大学方面表示,不希望此事受到媒体追逐采访的干扰。从理论上讲,这是必须的。为保证独立判断,按照规定,学术规范委员会由哪些专家组成、调查过程都应保密。然而,问题又来了,鉴于诚信大面积失守的现实,一些人也怀疑学术委员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不能说这种“怀疑”一定有错,但如果继续固执地去“怀疑”学术委员会的高下,那么,所有的学术涉嫌造假问题势必成为一个个“乌龙球”滚来滚去,学术失范可能会更大程度地蔓延。所以,我们寄望于学术机构能建立严格的学术规范,我们怀着最大的善意与信任,将学者个人的学术清白交由学术委员会调查处理。如此,才不会将“一个人的问题”升级为“一群人的战争”。

  陈方

TOP

学术不端事件里的“岁月神偷”

中新网  2010年07月16日 08: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5年逛天涯论坛时,我看到一名很活跃的网友“邝海炎”。读了他几篇帖子后,感觉这个年轻人还有些思想。进一步了解后才知道,他的思想启蒙导师是朱学勤,他公开声称想考朱学勤的研究生。然而几年后,无意间浏览帖子,发现“邝海炎”对朱学勤关于民粹思想的阐述已经很不屑了。岁月流转,曾经的被启蒙者已开始“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了。


  朱学勤事件出来后,即使举报者Isaiah对《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中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穷追猛打,但最后,Isaiah还是不无感慨地说,这些“问题书籍,无论他们怎样瑕疵,或者直接用耻辱去定义,但这些书籍又确实是我们这代人的启蒙读物”。确实如其所言,朱学勤这代学者对中国新生代学者的思想启蒙意义,是任何时候也无法抹杀的。比如,朱学勤们让我们知道了,以卢梭为代表的大陆式浪漫主义,可能让政治滑向极权主义。接着,以哈耶克的英美经验主义与大陆的理性主义区分,这更是深深影响了许多后学者。

  然而,在学者张汝伦等学人的努力引介下,在奥克肖特等人的保守主义思想逐渐为国人熟悉后,对哈耶克的二分法,又让我们怀疑起来。薪火相传与新陈代谢,永远是中国西学治学方法的二重奏。

  学者刘小枫曾说:“每一代人大概都有自己青春与共的伴枕书。”无疑,可能有很多新生代学者都像Isaiah那样,是读着这些“学术权威”的书籍长大的。在思想最饥渴的岁月里,《道德理想国的覆灭》等具有语言美感的学术书籍,曾经冲撞着他们的精神,催化着他们的思想。现在,媒体上,学界中,不管是站在哪个角度,凭借怎样的态度,提供如何的方法,在讨论汪晖与朱学勤事件时,要么洋洋得意,要么幸灾乐祸,要么深沉理性,要么诙谐俏皮,这些评论者往往都摆出一副高屋建瓴的面孔。然而,又有谁能体会到那些依然奔跑在“被启蒙”路途上的思想青年,体味到他们听说这些启蒙导师可能存在的龌龊之后,那份突如其来的迷茫与感伤?

  笔者前年得知青年才俊林国荣被爆学术不端时,心中那份失望感腾然而升,除了一种被侮辱的愤怒,更有一种刻骨的悲哀。设想,与Isaiah同辈甚至更年轻的新生代学者,刚刚逃离多年的固化教育,偶然在图书馆里翻到朱学勤式富有语言美感又不失思想魅力的书籍的时候,会不会因为朱学勤的作品涉嫌抄袭而大倒胃口?

  和王彬彬相比,Isaiah在语言上更克制。我并不认为这是Isaiah刻意而为的低调,也不是派系斗争中的策略。相反,我认为或者说我更希望,Isaiah的态度代表了新生代学者的宽容心态。也许,汪晖与朱学勤事件会进一步升级,也许会有更多学术著作被刨到祖坟,甚至中国学术圈里的权力关系也会因此而重新洗牌。然而,无论结果怎样,我依然希望中国的学术尊严与学术荣耀,不要因为此次事件而消耗殆尽。朱学勤曾认为自己是“1968年代人”,而这代人往往只是“问题中人”,却不是“学术中人”。并且,“一代人本身有怎样的历史,总是在影响这代人如何理解以往的历史”。所以,在我看来,新生代学者更应该以同情的眼光来看朱学勤这代学者,其实他们已完成他们的使命。

  任何“学界领袖”的学术不端,都应被严正对待和彻底追查,但新生代学者更应承担起重整学术规范的重任,续接中国学术的香火。在旧的“学界领袖”慢慢老去和新的学术生命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有薪火相传,更有新陈代谢。如果说,岁月偷走了汪晖、朱学勤等学者的最佳读书时光,但岁月却又给了他们太多权力,积淀或夸大了他们的学术荣耀。

  朱学勤为了自己的荣誉,已主动向复旦大学申请调查;而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也可能顶不住舆论压力,应该会就汪晖事件给公众一个正式说法。我们期待着最终调查结果在适当时间尽快浮出水面,然而,无论如何,我不希望以学术为志业的年轻学友,因为这几次事件就对汉语学术完全绝望。相反,像Isaiah这样受过较好教育、掌握多门外语的学术新秀,更应有所担当,成为新一代汉语学术的中坚。

  不管如何艰辛,我们都应该对未来中国的学术发展充满期待: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

  李磊

TOP

克制是一种美德。

TOP

教育工业化的一种后果!
自主性不足的表现!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宗迪 于 2010-7-11 12:34 发表
如此下去,古今中外的学者都会成为剽窃者。
严重同意!

TOP

引用:
原帖由 Robot 于 2010-7-12 01:45 发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2日00:47  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被网友Isaiah指称存在“抄袭嫌疑”后,迅速成为新的学术关注事件。

  事件的核心人 ...
这里面的杨小刚是我大学时同宿舍的同学。

TOP

是不是过去的学者们都不明白那就是剽窃呢?搞不懂,成就如此之高的人也那么渴望剽窃起家???

TOP

规则一直都在不断的变化,以前的人是这样定义剽窃的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