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杂感】清明与祭祀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马老师、叶老师说的非常对。关键在管理者身上。我接受并支持二位老师的意见。

TOP

记得小时候,在城市的深夜里,母亲半夜起来叫着我在庭院里跪拜,点香烧纸,从来没发过火灾。那时候家家也都有柴草。看来祭拜时多点安全意识,多培养些集体责任感很重要。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4-8 13:45 发表
因为火灾就禁止清明烧纸上香?这让我想到今年济南城市里流行正月里点升“孔明灯”,因为引发了几场大火,公安和消防部门联合开会:取缔了这样一个刚刚复活的民俗活动。

怎样让民俗主体的人保持自由的祭拜,减少火 ...
我觉得问题可以延伸至:如何让民众自由开展民俗活动的同时,尽量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譬如踩踏事件、火灾事件等等。
个人看法是提高相关部门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同时增强民众自身警醒防范意识。
记得2007年在横滨中华街参加关帝诞的活动,也是人山人海、也是鞭炮齐鸣。但是,活动平安顺利、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活动中的很多细节令我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
譬如:
燃放鞭炮时,为了防止鞭炮伤到观众和自身,防止鞭炮的碎屑破坏环境,他们把鞭炮放在一个铁笼子里燃放。
又譬如:
活动全程有警察护卫在街道两旁,却又丝毫不干涉活动的开展和队伍的行进。有时,甚至你都感觉不到警察的存在。但是问题一出现,警察马上就会出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4-8 13:45 发表
因为火灾就禁止清明烧纸上香?这让我想到今年济南城市里流行正月里点升“孔明灯”,因为引发了几场大火,公安和消防部门联合开会:取缔了这样一个刚刚复活的民俗活动。

怎样让民俗主体的人保持自由的祭拜,减少火 ...
任何一项民俗事象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如果它没有被历史所淘汰,就说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强行改变传统民俗,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在现阶段禁放鞭炮之不可行,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尊重民俗,尊重传统,不能只是写在纸上、停留在嘴边,必须是在认识民俗、了解传统的基础上去实施。

TOP

问题在讨论中越来越明晰了,小心被我整理了去发论文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4-8 13:55 发表
问题在讨论中越来越明晰了,小心被我整理了去发论文
哈哈,小马别不小心成了汪晖,现在的王彬彬可是不少啊。

TOP

哈哈,警钟长鸣啊!!!

TOP

清明祭奠活动中,现在城市里的一些做法值得提倡:家人带香烛冥纸到灵房里祭奠。这样就避免了山火横行。乡村里也完全可以更人性化地在墓地旁设计些专门烧纸上香的室内场所。让肆虐的风来得更猛烈些,让香烛燃得更旺盛些,却不用担心山风的吹荡,山火随处的蔓延。。。。。。。。。。

TOP

只要管理者尊重民俗、理解民意,不要简单粗暴地认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真正有一颗为人民服务之心,那总会有很好的办法被想出来。

TOP

我以为这样的网谈方式很奇妙:大家互相表达各自的观点,而且文字也保留下来了。以后是否可以考虑专门弄个网谈活动。类似这样的,然后整理出文字。

网络四人谈:清明节点香烧纸是否该取缔?
。。。。。。。。。。。
,。。。。。。。。
。。。。。。。。。。。
。。。。。。。。。。。。。。

TOP

回复 23# 的帖子

谁出钱?
村委会愿意出这个钱?还是民众会自愿掏钱捐建这么个场所?
不在自家坟头前烧,会不会担心自己的先人收不到啊?

TOP

在网谈活动开始前几天,进行主页预告,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话题在讨论中就深入了。

最大的特点是:参与人要多,话题深入,步步为营,同时在线。

TOP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4-8 14:10 发表
谁出钱?
村委会愿意出这个钱?还是民众会自愿掏钱捐建这么个场所?
不在自家坟头前烧,会不会担心自己的先人收不到啊?
这个不用担心,只要全村人通过了,“钱”会想到办法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4-8 14:09 发表
我以为这样的网谈方式很奇妙:大家互相表达各自的观点,而且文字也保留下来了。以后是否可以考虑专门弄个网谈活动。类似这样的,然后整理出文字。

网络四人谈:清明节点香烧纸是否该取缔?
。。。。。。。。。。 ...
当年爱东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们关于田野的争论貌似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的吧?
确实这样的形式很奇妙很新颖,建议以后每周一题,大家畅所欲言,然后择其精要,予以发表,哈哈。其实即使不发表,整理出一个类似纪要的东西出来做个话题总结也是很好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4-8 14:12 发表



这个不用担心,只要全村人通过了,“钱”会想到办法的。
我倒觉得钱是最需要担心的,很多事情大家都觉得好,都鼓掌通过了,到了要大家掏腰包的时候,都跑得没影儿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