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呵呵!说一下吧,我已在“探源中华文明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文中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请各位老师光临指导
主题:溯源固本
溯源既是“寻根”还是“探究”;“固本”则是不但要知道“固”的对象要寻到“本”,还要知道为什么要“固”这个“本”,更要知道该怎么“固”这个“本”——实即弘扬什么。

TOP

“探源中华文明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哪儿找?我是新手上路,既不懂规矩,也不知道门径,请指点,我好学习。

TOP

回张老师的话,和您一样,我更是新手上路,“探源中华文明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一文在我的博客日志里,您点我的名儿就可进入。多谢您!

TOP

首先感谢溯源老师的指教!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研究,而是一直心中有一个结,中华文明之源头究竟在哪里?是一元还是多元?她有多远?有多深?有多大?有多高?清晰的面孔是什么?有多英俊?有多漂亮?有多迷人?多年来,看到这样的文章和专著,我就收集起来。确实如溯源老师搬出的【乌丙安老爷子对这个话题看得深看得透些——因为这“其中涉及到一些重大的认识问题和文化史问题】的缘故,让我看了完全满意的很少,更多的是某个方面或部分的满意,有些文章不是有“刻舟求剑”之嫌,就是有“隔靴搔痒”之感。由于受疑古派的影响及等等因素,对中华文明的认定是很不令人满意的。我为什么说要探源,必须得借助考古,因为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都有分布,且有一万多处,七千年至五千年的遗址最为多。可是在探讨中华文明之源的文章中,全面、系统、充分借助和利用考古成果的很少,可能是我井底之蛙、孤陋寡闻之故,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个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我经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因此,一看到溯源老师的这个话题,就不由自主地想看个究竟。
谢谢溯源老师给“文化”这个词先下的“准确”定义,让我受益匪浅。我在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初“文化”正潮热的时候,就专门搜集过关于文化概念的定义有一百多种,据有的学者统计说有三百多种。至今还没有绝对权威的准确地定义。但这都无关紧要,关键是我们要时刻有文化自觉,从而去尊重文化,敬仰文化,弘扬文化,保护文化。
探源或寻根与弘扬并不矛盾。而且寻根是弘扬的路径,弘扬是寻根的目的。这一点溯源老师已说得很清楚。
关键是如何探源?如何弘扬?既然溯源老师已经说:《三皇五帝》揭开国家“十五”科研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之谜,我就只好等待看过了《三皇五帝》之后再说话了。恳请溯源老师能赏赐一本吗?

TOP

呵呵!张老师高人,一下子说到要害了,“关键是如何探源?如何弘扬?”
——我的《三皇五帝》仅仅是一已之探索而已。究竟该“如何探源?如何弘扬?”才是大家要讨论或各抒已见的话题,也是乌丙安老先生倡导的“从多个角度探讨交流”的意思,溯源不才,愿闻各位高见!

TOP

俺是矮人,各位老师才是高人。《三皇五帝》肯赏赐否?

TOP

朋友们,帮帮忙,页面里我的专栏怎么修改?

TOP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个话题很重要,很复杂,不知何处谈起。
因在学校教点语文,提点小问题。
“(一)、”后的顿号就不须加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格格老师批评的好!已经警告自己:是狗也要改了吃屎的臭毛病。
这几天事多,本想再写篇拿得出手的文章,顺便也向一直关心我的各位老师拜个年,可总也腾不开身,才转了几位好友的博客,留下了些拜年的话,终觉不能一一致敬,就利用这个小平台向大家问好了,祝诸君:
牛年牛气、虎年虎威,年年兴旺,岁岁平安!

TOP

可惜了,这么好的课题居然没人顶,真做学问的人有几个?

TOP

讨论的目的,归根究底,最后还不是解决个人的谜题和困惑么。

不是没有人讨论,而是楼主一下子就抛出这个一个大问题,很容易陷入空泛的老生常谈。窃以为脚踏实地从自己做起,多做些有意义的事,就是弘扬。像我们这代小青年,对神话民俗感兴趣的人不少,入门就是从袁珂的著作读起。学者做好份内工作,以后有兴趣的人自然会按图索骥,获益良多。JUST DO IT,不管是确立源头也好,弘扬文化也好,都是切实需要做的事情。退一步讲,就算在学者中达成共识,可是能否也影响到大众呢,学术上的成果最终还是要回归大众的。

TOP

楼上的朋友,对不起了,我因一直思考痛批由民俗学会指导的“新编12生肖故事大赛”事,一直没顾得上看这个帖子。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即回归到大众去!寻根——固本——弘扬这三者缺一不可,而弘扬的的最好办法正是你说的能否影响到大众?

TOP

溯源先生:你的——痛批由民俗学会指导的“新编12生肖故事大赛”——为什么没了?是不是有人有意删了?你快看看!

TOP

什么意思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