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些时日,一位叫蔡明伟的老板,看准了热干面中的商机,雇了几个心灵手巧的伙计,在汉口中山大道车水马龙的满春路口,开设一家热干面馆,取“集木为林,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走南闯北的蔡老板是个有心人,用了好几年功夫对热干面工艺反复加以改进,例如选用上好的精白面粉,和面时控制准下碱量,变手工擀面为机器压面,反复轧成筋道光滑的细圆长条;面条小批量用旺火猛煮,刚熟就捞起,随即抖开吹凉,拌匀芝麻油,薄薄摊放8小时;烫面时用小笊篱,一次二两(100克)左右,在沸水锅中来回浸烫,抖动五六次,使之熟透滚热;佐料中再添加小虾米和叉烧肉丁,用白胡椒粉取代辣椒面,芝麻酱用小磨香油调匀,还要浇点香卤汁,并且用上了当时价格昂贵的味精。这样一包装,蔡林记热干面就鸟枪换炮,今非昔比,档次跃上一层楼:面条纤细秀美,根根筋道有咬劲,黄亮油润爽口,香醇鲜美耐饥。它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还有别于捞面,成为中国面条家族中一个风味特异的新成员。解放以后,蔡林记迁移新址,并且增开了几家分店,对生产工艺进一步规范,制订了标准,在职工中评定了技术等级,还开发出一些新品种。经过潜心修炼,70年代,蔡林记热干面一直是“武汉人过早”中价廉物美的主打小吃。它还流传到豫南、陕南、赣西、皖西、湘北和川东,以及京、津、沪、渝等地,很快便与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拉面、北京炸酱面、广东伊府面和四川担担面一起,合称为“中国六大名面”。热干面与三鲜豆皮,也和黄鹤楼、归元寺一样,变成了武汉市亮闪闪的“城市名片”。 蔡林记热干面,爽滑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未食而乡情浓浓,诱人食欲;食之则香飘四溢,回味无穷。它的做法很简单:将面条隔水蒸30分钟,大致八成熟既可。煮的时候中不时地用筷子翻动几次,防止面条成团。将蒸好的面条盛入较大的容器中,调入麻油搅拌均匀晾凉。在面条下锅煮时,起初要大火,面下入锅中后改为小火,煮的时间不可长,待表条的表面熟就可以,面起锅后要尽快在板上摊开淋油拌匀后晾凉后备用,使面条不粘连,这样在吃的时候面才够有嚼劲。 将热干面装入筛勺里,大火煮开煮锅中的水,将适量蒸好的热干面条放在漏勺中在煮锅中过开水3分钟,至面条全熟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碗中后调入调味料汁和芝麻酱汁,撒上榨菜碎和香葱碎。将烫后的热干面捞起稍沥水后倒入碗里,加上述调料拌匀后就可以,芝麻酱最好是经色拉油调过,要不会太干,这样不好和烫好的面条拌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