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长江大学非遗社团2009年会直播平台~~

李永安 老师 访谈录(一)

时间:2009年10月24日    地点: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职工楼李老师家
采访:苏长鸿  黄梅         录音整理:黄梅  

我父亲是河南人,当时河南比较苦,经常干旱,湖北是一个江南水乡,所以我父亲他们就作为难民逃难过来,我出生在沙市,长在沙市。
从兴趣来讲,我对民间工艺比较偏爱,我们从上小学的时候就比较喜欢美术,这种偏爱不是空穴来潮,那个年代的人玩的,看的都是一些工艺品,不像电脑,电影电视,那个时候玩的都是自己做的,过年过节的东西都,像年画是自己做的,枪是木头做的,从小在那种环境中长大,对这个有很大的兴趣。后来跟民间工艺结缘是在八十年代,我在沙市三医院工作,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对事业单位的环境有比较高的要求,国家开始注重两个文明的建设。当时的三医院就作为沙市市的一个窗口,而我当时作为医院的花圃管理员,就开始从事盆景的制作和管理,而盆景死后就是做根雕的好材料(死后为枯木),做盆景很累人,它一个是花时间耗精力,二一个是它呀,就跟那个伢儿(湖北话,意思为小孩子)一样的,它天天要吃,几天不喂饱,它就死了;后来就是说,这种死的就来做根雕,所以,可能当时我比较现实,看的比较远一点,虽然我们文化素质不是很高,但是这个东西呢,玩呢,它可以混日子,可以把业余时间打发掉,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想到,我是从事行政工作,那就是说搞业务的是越老越值钱,搞行政的是越老越不行,所以当时就是把它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老了可以有事做,也就是怀着这种思想。
那也就是从84年就开始跟着师傅做几架,就是盆景那个树根要放在阔(湖北话,意思为放)在那个架子上,它的工艺名称的话,叫树根拼凑。它历来都是上大雅之堂的东西,都是文人墨客的玩物,因为我这个师傅的话,在荆沙是头号人物,在天津当兵的时候学来出的,所以在跟他学几架的同时,也就开始学根雕,后来根雕学成之后就没有做几架了,就来做根雕,那个时候大概就到了95年。
九十年代中期,在搞根雕的同时呢,也开始搞甲板画,这个甲板画呢,就要用到浅浮雕了,因为它有个缺陷,它是横竖纹路错杂的,是为增加它的强度,所以甲板外面是比较好的材料看起来比较光滑。但是当刻刀一进去的时候,它的颜色就变了,而且雕刻的时候由于它的纹路不相同,雕到下面的时候,它的纹路一变就成了黑的,所以效果不好。而根雕要进山,采购蛮困难,第二个它的活动场地大,很脏,要割,要刨,要剥皮,要打磨,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在居民区是搞不成的,就不搞了。
后来我有一个朋友他是搞金丝楠木,我感觉这个看起来还好,所以在夹板根雕的基础上又转了,就把夹板和根雕都甩了,所以我就专门做这个金丝楠木,这个金丝楠木就是本地出的,它是战国时期楚木做棺椁,它不是棺材,就如我们现在讲的三室一厅,那个时候的几室几厅就是木料铎(duo,四声;意思为垒,搭)起来的,它不是睡人的,它是挡土的,它在地下已经埋了两千多年了,这个金丝楠木很严格的讲说不清楚,关于材料的命名,也不清楚。应该说是在明朝以后,以后就没有这种材料出现了,就是说大量的开发来做家具,所以根雕的材料就很少了,明朝到现在就已经没得这种材料了,而是从地下挖起来再用的,等于它的材质好,它是过火的,它的油性重,它的湿质好,你像这种材料的话,这就是说这种新鲜材料。即要挖出来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跟空气隔绝了,挖起来的时候就是金黄色的,现在把这种材料一割开,没有污染的部分就是金黄色的,为什么叫金丝楠木,就是因为它是金黄色的,它遇到空气以后,它就氧化,颜色就 变成黑褐色的,但是你把这个表色用刀子划开,     照样是黄的,用它迎到阳光看的话,它就是一根根的金丝,它泛着金光。再一个这种材料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香,它有香味 ,根雕的造艺它也是蛮高的,它比这个木雕的文化内涵    的空间大,有艺术些,所以我就把木雕转到金丝楠木里面去了。
为什么要搞这个浅浮雕了,它的学名的话叫薄地阳文,它是浅浮雕的一种,薄是厚薄的薄,阳就是拱起来的意思,阴啊阳啊,阴刻就是阴雕,它雕出来的深度很浅,它的雕刻深度越深就是说它的后缩空间就越大,它的雕刻难度就块越高,你看这个小盒子(雕刻有十二金钗的化妆盒),我们看上去的话,它的雕刻深度只有一毫米,但是这个画面所反应的物体它全是立体的,它的这个人物,它的五观跟实物很相近,你看着舒服,它的雕刻难度相当的高,工艺技术不到一定的水平的话,他不敢做,也没得办法来做这个浅浮雕的。雕刻深度越陷越,空间就大,再一个就是说,这个木雕它是递减的,一层层地往下走,所以这个浅浮雕话很复杂,就留到恰到好处,它有一个不可弥补性,不可修复,就是说,你这一刀下去,就要成型;要求高,难度大 。 我原来做过夹板画,做夹板,做根雕,做圆雕  所以它就跟这个东西联系得比较紧,因为这个东西,当时对我们来说,我只是业余爱好者,业余爱好就是说我想得也很简单,没有其他选择方向的时候,我就选择了浅浮雕,它到现在也还是个冷门。
而且做圆雕,做高浮雕的人又特别多,做浅浮雕的人做比较少。这个浅浮雕它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的,它的要求、难度想当的高,这个它是把玩之物,它和高浮雕是有区别的,高浮雕多用于建筑物装饰物,它就说高浮雕看上去是那么回事就完了,而这个东西的话它要过细的来品,它是能够拿在手上玩的东西,它的要求相当的高,它是为上层在服务,通俗的讲,是那些王公贵族啊,那些大有钱的啊才玩得起,而小有钱它都不行。它的工艺难度要求相当的高,我当时也只是好玩,也不计较时间,也不想用它来创造收益,好玩的东西,起点就高些,起点高,难度大,再说大家都在搞都在玩的东西,你再搞也没得意思,想弄出点成绩来都是笑话,像这个做出来的话也没人知道,做不出来也没人责备 ,第一我不是科班出身的,第二也就是说我们也不是名家带出来的徒弟, 我讲的名家是大名家沙市的木雕师父,搞这个几十年,做木雕的话,老一辈的都是我师傅,我都跟他们学过艺的,没那名气,所以对我们来讲,你雕得不好,也没有哪个来说我们,那就是说,自身起点高,严格要求,完全的自我的一种追求。

TOP

采访 李永安老师 录音稿(二)

时间:2009年12月12日     地点: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职工楼李老师家
采访:苏长鸿  黄梅          录音整理:黄梅


名画是千百年来人们经过淘汰挑选出来的精品,其构思,造型,都很经典,做一个作品,若构图不美,花的功夫不够,材料不好看。走的路:古木仿古画,力臻达到国画这种艺术表达形式。看能不能用雕刻的形式把平面的一维的变成二维的三维的,就是说,这个画同样是平面的立体的,不是三维的,三维的可以三面看。仍属于平面范畴,它的画的这种形式真是恰到好处。
问题一直到现在仍在研究,作为把图画,用立面的形式来表现他,每做出一幅画,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因为每一幅画它都不相同。表现的景物人物的面相,它的喜怒哀乐都不相同。有老小,儿童,妇人,有的笑有的是愁眉苦脸的形式。这种表现形式不需要怎样写字,虽有变化,却不是那样明显。我们每一幅画都会遇到新的问题,你像做山做树,山的称法就不相同,有俯笔称,有批毛称,各种各样的。那就是说,画的表现形式它不相同。
而我们要想达到画的效果的话,必须照着原作的构图来操作,每一幅都不相同,这里面肯定有创新,比如说我的《春游图》局部,【附件:《春游图》照片 ,点击复制】它上面有棵杨树,那棵杨树,若按传统的做法,一般就是一棵树上挑个树枝,因为画上面的这个杨树是完整的,绘画表现出来的杨树和传统的表现形式完全不相同,用了这个杨树后,做好了这幅画就成功了。杨树完全按照实物的形态来做。对比来看,现在看的杨树和自然界的杨树就比较接近。它画是这样画的,它的主干,侧枝,挑下来的枝条,它要有稀疏有层次有动感,他要求线条流畅,枝条是随着风,自然形式的飘动,它雕刻的是活的。(人物的雕法就是不同)整个的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从传统的雕刻情况来讲都比较简洁。它画的杨树都有比较固定的表现形式。表现是柳树就行了,不会像这样表现一棵完整的一棵树。它就要求它的层次,局部,前后的层次都要清楚。现在看这幅画,它就比较接近于国画,比较有国画的感觉。它的前后,同时它的虚实它的厚度关系就比较明显。像这种做法它就比较是一种创新的做法。
你再看这竹子,竹是郑板桥的一幅画【附件:《竹 四条屏》照片 ,点击复制】它的四条屏。郑板桥的竹子是写意的,写意是一笔一抹、写意的画比较潇洒。我们必须把它的层次分出来,不然别人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它的每一片叶子,你都必须要必须出来。表现出来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层次,它要有这个原画的韵味,没有韵味的话就没有意思了。他们的评价都蛮高,它有动感,密,杂,但是不乱。它有层次,哪片叶子在后身,它都有交感,即使是三四片叶子在一起,你都必须要把这个层次感找出来。但它的雕刻深度同样是在两毫米之内,它就是创新的一个做法。一般来说,平常,我们最好是做工笔画,因为工笔画的线条准确,形象,清晰,最差的话,工兼写,概画人物的比较主要的部分。类似于工笔的,后面的景物写意的,工兼写我们还能做,纯粹的写意我们就不能做了像这幅它就是纯写意画,有难度,这竹子的快面组合比较小,从写意的角度,我们还能把它分得开,像有些画的,花,草用大圆点小圆点烘托在一起,烘托的这种背景我们就搞不好了。你得根据对画的理解来选择哪些可以做哪些东西不能做,这是个蛮麻烦的事情。我们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艺术的探讨,反正好玩,找这种表现形式,看能不能走出一条跟前人¬(总体来讲,我们是跟着前人的步子在走)在此基础上,我们换一种表现形式,看它能不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雕刻再现书画”前人感到很困难,这个说法出现在清朝,从清朝到现在,一千三百年来,所有好的艺术家,民间艺人都在探索,都在追求,都在找自己的路。像我这条路它是不是很成功的,都不好说,还得艺术家还得后人来评定了。这条路,它应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路了,实际上是一条老路,浅浮雕本身就是一条老路,而我就是用国画的形式来表现的。追求画意,它又是一条比较新的路,这种形式是很古老的。几千年都有的。
但这种表现形式,你比如说,按照现在的科学,现代人的审美观来说,我们就跟以前不相同了。以前,雕刻再现书法是很难的事,而我们现在却可以解决了。雕刻的人能够达到那种绘画水平,又能画又能雕的很少,微乎其微,一般雕是雕,画是画,要在那个年代,在复印机以前,你要雕就是一笔笔来描,要就是请别人画,以前传统搞法就是请别人画,画上的东西就容易掉,在雕局部的时候,其它部分就要卷起来,你手在上面一触摸,它就掉了,还有一层雕下来,它有几个物景是重叠的,重叠的在体积内它有三四个景物堆起来,你把第一层雕走了,下面的图案就没有了,你雕走之后你又不可能再找画家来给你画,别人给你画就不错了,哪会在给你画。你自己没有那个技术,他据不还原就有了差异,有很多的局限,像我们,这个年代,再来仿古画,就很方便。复印它的轮廓,就很直观,你只要过细,他就不得走,坦率地说,又不丢人,像我们的创作能力就蛮差,这就是复印机复的,原稿和半成品对比来看,国画下面的配景它就是虚的,以它的本意来讲我们没有改变它,对着原画看它的人物表情,五官,它可以一比一,再现书法,后面虚的很的东西就不需要了。你要适当的取舍,但从主体上来讲它原画的本意已经表现出来了。
你看这(潇湘二君【照片暂缺】)该卷的卷起来了,该飘逸它就要飘逸,它是很规范的有动感,写意,要把它能够画出来的东西,动的飘逸的像就不能做到死。看起来要舒服,像我再把这几幅画放在一起的话,它的效果有大一样。你会感到震惊,它就变成了四条屏,你单独来看,它有很有意思了。这幅旧画是一个人的作品,他的风格在这上面又不乱,它不是把几个人的作品凑到了一起。(刘)他的风格都是他一个人的风格,在这上面它又不乱。本身作者画的是旧幅画,刻成了四条屏,比他单独的来看,效果又不一样了。像我们在构思时也同样在动脑筋,要看它组出来的整体效果,每一幅画又成了一个局部,一合起来就不显得那么呆板,这就需要动脑筋,这体现了你的水平,尽管这个原图不是我们做的,是别人的稿子,但是我们把这个组成四条屏的时候,这就要动脑筋了。从人物上,它的动静,卧,站,它都不相同,这样,它和画又不雷同,要是人每次都一样,看起来就蛮呆板。这里面学问蛮深,单独看一幅你不觉得这么样,你再把四幅合在一起看,你对这幅画的看法,又变了,这一看,气势好好,又能装饰起来,又能作为四条屏挂起来。
你看这构思,造型,它虽然是别人的东西,但是我们把别人的东西组合起来,它还是要动脑筋的,是你能力的一个体现,构图组合起来看起来不舒服,它出来的效果就不好,做一行,每动一刀,每个构思,他都要付出心血,它也是多年的文化的一个积淀才能形成,一般的人没有一定的美学基础,一般人在构图时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考虑,蛮好的几幅画,我们把它变一个方向,它就破坏了,这个东西,它是知识和智慧的比较集中的一个反映。它是个蛮难的东西。从技法来讲,浅浮雕在整个的雕刻里面来讲,它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压缩的越小,它的难度越大。像我们,大画不超过30毫米,一般是2毫米吗,小画就只有1毫米。你想,整个深度一毫米,在这上面来看这个画的时候,它是立体的,它的层次,它的人物的稀密,高,低,它都要表现出来,你看这个人物的面部,面部耗我们的空间话顶多是1.5毫米,它就很薄,在这样一个很小的空间内给我们的人物的印象的话,它的五官是全的,那就是它面部的几率表情,你看上去,这个人在笑,它的五官美不美,都要在这个0.5毫米内把它表现出来,它就是手上的功夫,功夫不硬的是他根本不敢做这个东西。他做小了,还有一个,木雕,它是递减的,它是一层层往下减的,它有个特点就是不可修复,这一刀多戳了以后,它不能再补了,你要的就是技术,这个高度往下降,所以它的要求难度相当高。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它了,这个浅就和国画比较接近了 。因为国画从构图,从它的表现形式上来讲,它就比较细腻比较丰富,它的场景,即它的画表现的这中心意思,除了人物外,它的很多景物是衬托,烘托它这个人物的表现形式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东西,它就很复杂。这个复杂的东西,雕刻的深度过深的话,它就表现不了这种复杂的东西了。那就是说,国画那种比较内敛含蓄的形式,如果雕刻深度过深,它就是表现不出来,就只能选择浅的表现形式,不是说我们自己独立心裁地想给一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从历史就有各种各样的反映形式,我们想要达到这个的形式,你就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它,那就要你选择最佳的表现形式。   
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初衷就是要仿古画,把国画挂到墙上去,用立体的形式,有这种想法,你采取的什么形式、材料都要为它服务,做出来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否则就违背了你的初衷,这个表现形式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这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这都是些达官贵人,皇室的人玩的,我们是综合地借鉴了这些表现形式,历史上就有浅浮雕,它是一种很传统的表现形式,像雕漆,我们就没有这个条件,只有木头,古人也搞得不错,我们就是在这种表现形式上让它更进一步地和国画接近一些。
像高浮雕,它就很简洁,构图构思都比较简洁,不可能像浅浮雕那样复杂,它受到局限,你像雕一座山,山上有一棵树,特别是在表现山的时候,就要用远景,在山的旁边挑一棵小树,这棵小树一般都要在山的前面,我们在处理它的时候,这棵树就一定还在山的上面,如果是高浮雕,它的雕刻面最就面和最低面一般情况下达到一个厘米,有的甚至达到两个厘米,它就不是以毫米计算了,而是厘米,两个厘米的话,你比如说像这座山,前面有棵小树的话,那它要么是镂空,把这棵小树县出来,可以雕出来,如果说,这棵树挨到底板的话,它是不可能做出来的,而且它一挑出来也还有问题,它会断,一刀它就断了,它做的蛮复杂,那种形式它不可能表现画面,就是说,我们表现这个画要用浅浮雕,它就是从实际的这个操作中得出来的,它只能用很浅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个人作品展没意思,第一,这里没有文化氛围,展览很麻烦:没有人提供场所,就算提供还要收取费用,还有安全问题,没人照看,都是要费用,还要人服务,很复杂,只能是自己做自己把玩,现在一般是同行之间进行交流,弄个网址,听一下别人的意见,还有些大奖赛,就寄些照片去,这就跟外界进行一下交流,看别人对我们东西有什么评价,好不哪里,不好在哪里,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找到方向,交流的目的还是要找出存在的问题,没有找到问题,你自己认为做得很好,但别人不认可,也不行。
你不到那种,比如说苏州那些重大的名园里你看不到这个东西,一般的家户人家不可能有这个东西,只有大户人家它才出得起这个钱做这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比如说它为什么
大型巨幅的东西少了,第一,材料难得找到这么大的板子,第二,它这么大的场面,它要很长时间来做,从当时的工匠来讲,他做这么长的时间,谁来养活他的家人,只有大户人家,皇室,它有钱,做这些就不计较时间,第三,他的技艺不到这个火候,他不敢做,你像一幅画,他要花一年的时间,它的不可修复性在这里,他一个面相开错了,这幅画就得丢了,他不敢做,他丢不起,大幅的东西,历史上就少。
在古玩这条路上,人物是最难的,同一个人物,一个花卉,一个景物的表现形式,它的价位有时要隔几倍,人物的话,不好画,没有这种技艺的人,他是不敢画的,而我在选择时,是以人物为主的,专攻人物(竹子那幅是练字)我做的画里面都有人,它的人物画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的,花鸟做的人多,人物的难度最大,玩就玩那么一个品味。我们是注重技艺的,跟一般人不同。
我们说真话,玩,是深层次,高层次的在玩,不是一般的就那么简单地玩一下,你看一般的,对于理论的研究都蛮少,一般的人哪能到这种地步,他们都有是简单的玩一下,但是我理论水平还是蛮差,我们玩的还是比较注重理论研究,我们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是蛮高的,表述能力,专业的美术知识还是比较欠缺,蛮多的事没做,写书也没用。我是以玩为主,以艺术研究为辅,我的东西都没有卖,我喜爱艺术,起点不相同,我们很注重技法。

陈厚钰老师是我的师傅,我和他合作过蛮长一段时间,他年纪大了,已经做不了,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在这个上面,你不学习,不借鉴,传统的技法不是说你可以摸索,它就来得快的,你不学习,不虚心,哪门都不可能达到这个水准,我们都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最开始的师傅是周顺之,教我做根架,他已经死了,做根架在沙市最有名,当时我是我们第三医院的行政科长。当时全国都在搞精神文明建设,搞环境绿化,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拨搞环境绿化的时候,他就在我们那里搞,这些东西都是要有条件的,在这种基础上,我一朋友童显雄,他搞雕塑,他是75届湖北美院的,是学院派的,我的这个浅浮雕的表现形式一直都是在他的辅导下进行的,很多人对这个东西有些异议,不管他们的,我们是按照学院派的,按照这种传统的模式走过来的,它是有理论根据的,十几年了,我怎么坚持搞这个东西了,外界人怎么评价,他们和我们来说,水平蛮低的,他们不懂艺术的表现形式,他们做比较粗犷,不是很精华,一般出现在建筑上,而我做的是可以供人把玩的,拿在手上玩的东西,可以坐在这里,一杯茶一泡可以对着一幅画讲半天的,它是高品味的东西,一般人哪门能到这个层次上去,我们也不能这样和别人讲,这样一讲,别人会说你故意炫耀自己,艺术这个东西还是要低调点好,到底别人喜喜欢,有没有名堂,你都说不清楚,所以它是有根据的,后来湛文新老师(搞青铜器),他也是我师傅,他在木雕上很有造诣,这个上面讲,你自己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有些朋友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在他们的支持下,有依据,这个东西不是开玩笑的,沙市从明朝开始就有,这都是有目可以查的,都是名人传下来的,

这个东西没有人学,它是个苦工,硬工,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浮躁,没有积淀。有一定安稳了,有这种爱好,作为业余的爱好来弄它,弄到一定的时候,它随着时间的积累你就起来的,三五天也学不了一个东西,它不像剪纸,一个星期就解决了,在造型方面,你自己还得动脑筋,技法很简单,一看你就会了,过点细,慢点搞,像这个东西,它就蛮深奥,它要学到一定的程度,能不能出水平的时候,那就看悟性,说不清楚,每个人都不相同,哪个做得好,哪个做差,那就是大家来评论。
从夹板画就开始接触浅浮雕了,那个时候雕的人物和景物处理得就很差,人物的表现形式是逐渐来完善的,开始做的那个人物当时刻得就蛮小,开始做了蛮长的时间的,一开始就上手哪门可能(四个合在一起,自己设计的),动脑筋想,把它变成个东西,这一看,就知道开始的水平,开始在人物的开相上面,就不差了,因为我是从根雕搞过来的,但是浅浮雕的这种表现形式,开始在摸索,不是说你一开始就很会搞,它有蛮长一段路在走,过程它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它这个表现形式,我追求的是画意。

紫檀木的那个作品,引起很轰动,在三国文化街,那些搞古董的,鉴赏家们,他们评价好高!《松下问童子》【照片暂缺】合上是幅画,分开又是单独的两幅画,这个上面动了不少的脑筋,我这个构图就接近半年,它不是蛮简单的,你看这四条屏,一般人哪能做出这种水平来,你来看它是幅完整的作品,从构图上来讲的话,它主变化了,不是一般能达到 的这个水平,让他一雕这幅画,他雕不了,这就要动脑筋,就要看你平时对于这种美学,对这幅画的理解,你在能把它变过来,看这个画,它的主要人物,景物都没有变,只是把距离适当缩短了,调整一下变成确了我的东西,这里面,创作过程,手法,说不清楚,你看这个整个的原始创作思路,从它对于国画,对于木雕的理解,这两者不能结合起来的话他不能出来作品,这个画,上面有诗,下面有画龙点睛,合在一起含义主更深了。

走到这条路上面来了,你管它死路活路你都要继续走,玩的这种兴致它是不可能终止的。除了搞不动就不搞了,我的想法地,它能不能成为一种别人比较认可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它可以用画的形式挂到墙上去,它能不能让大家接受,它把雕刻和国画融为一体的形式能不能形成一种新的流派,现在是走到哪步算哪步,我们也不是名家,荆州它有个地域环境,对于雕刻,对于艺术这方面来讲,不好,经济比较差,玩这个的人也不多,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一定的氛围,走出去也蛮难,费工费时,花这么大心血,便宜了舍不得卖,贵了别人也不接受,为什么没有人学,它跟现实隔得太远了,除非是你有蛮大决心,或者你家里蛮有钱,不把这个当回事,不指望它以后成才,干个三五年也没什么。有钱又喜欢这个东西,就一直钻,他也可以搞出来,对于一般的,为了养家,他怎么能静得下心来搞这个,像我还有点退休工资,有饭吃,我也做得下来,我无所谓,不是说现在的人不聪明,对艺术不尊重,因为现实生活,你要首先解决的是温饱,你要有工作,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求艺术,这个艺术,从我们国家的形势来讲,我们的制度它是个特殊的,以前像这种工艺美术,你要有这种才能,你就要去学,国家不付你钱,自然而然,你就和它联系上了,现在,你可以学到这个技术,又可以养家,但单纯的来学这种技术的话,你就只能用业余的时间,不然你就与现实相脱离了。
我原来的工作和这个有点关系,我在单位上班,在把工作做好的情况下,我可以做,作为一种爱好,在这个条件下,再慢慢的积累,如果我脱离了那种环境,比如现在我退休退得早,我还有点钱,那就是我还有饭吃,它有这个环境,才能营造这个氛围,不然饭都没得吃,你怎么搞下去。

TOP

李永安先生“薄地阳文木雕画”工艺简述

传统雕刻有圆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和表现形式,其中浮雕又根据雕刻的深浅分为高浮雕、中浮雕和浅浮雕。“薄地阳文”应归属于浅浮雕一类,顾名思义,浅浮雕的艺术特质就在一个“浅”字,它以二维形象展现所雕刻的风物和场景。因为去刀很浅,路数细腻,所雕刻的图案和花纹浅浅地凸出底面,常用以线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画面的立体感,所以可以在雕刻的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传神的功效;由于雕刻要求浅而有形,在具体的细节层次特别是对勾线的处理上要特别精确,一般都在单位毫米内用刀,所以就浅浮雕本身而言就具有难度高,工艺细的特点。
“薄地阳文”又称“去地浮雕法”,原是竹雕技法之一,始创于清初嘉定派竹雕的传人吴之璠。其特点是凸现的浮雕部分与底面之间的落差比较小,浮雕的高低空间小,它比传统的浅浮雕更浅,所以用“薄地”来形容,“阳文”即器物雕刻后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图案。近人所谓薄地阳文,是将花纹以外全部竹地,或邻近花纹四周之竹地刮去,使花纹微微高起,然后雕刻。
李永安先生独创的“薄地阳文木雕画”是以古金丝楠木为雕刻材料,是以竹刻技法“薄地阳文”为操作范式,“传承传统寿山石雕、玉雕、剔红、竹刻等薄意等表现形式”,以历史名画为粉本,“将传统木雕技法同现代雕刻技法相融合”。而且,他将立体雕刻同平面国画完美结合,以古人“雕刻再现书法”为创作宗旨,形成了“薄地阳文木雕画”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古楠木金黄温润的色泽,加上比浅浮雕更浅更细的用刀手法,细腻地刻画出了山水湖石、草木房舍、仙人隐者、大小人物的姿态和形状,其涟漪荡漾般的纹理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内敛和含蓄。
“薄地阳文木雕画”的艺术特点是:超浅、新颖、立体感强,并再现国画风貌,且材质贵重,难度极高。

TOP

【纯属花絮】让我很伤感的一次录音整理(太多方言,没听懂)

哪个看过这么浅的东西,这么复杂,那就是说在这个基础上,我跟他们不一样,我定位是仿国画,以国画为蓝本,你看这个《群仙贺寿图》它是清朝画家任伯年画的,                我就要把名家平面的画变为立体的,走进来再走出去,做出来的东西和原作一对,             要达到那一步,你这个画才是高于国画,当然这个高于不说高一等,这样的话,它都有出处,画有出处,是名人的画,我为什么要搞名人的画了,是因为这个画是经过的几千年,有的是上千年的流传,流传到现在,人们都认为它好,再说它的构图、构思都是相当的严谨 ,是当时各个历史时期顶尖的人画的东西,应该说它的造型是最完美的,从我们角度来说,我们注重的是雕刻技艺,就是怎么来雕,把这个东西雕好,我们也不是学美术的,              当然最好是自己来画,再来创作,但就历史来讲的话,都是这种搞法,请人家画,他来雕,通俗的方式,我定格就是仿国画,你年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心国画为主,当然                             ,它就是和传统的雕刻有一定的区别,传统的雕刻它主浊说,             你比如说曹书舟的《楼》                           他的构图             讲究比例,你像这个名家的画, 人物的大小跟这个环境的大小                     ,它的雕刻很严密,要求就高,因为别人画上的那些东西,你要还原到画里面去的话,你要认真去做,过细的支做,画面所设及的东西,你都得做到,你比如说像这幅《      》你看它有48个人,有山,有水,有海水,有波浪,有云    ,有孔雀,有虾,有蜥蜴              ,它设及到的这些动物,你都得做,   有这么多树,这么多草,                         各种各样树它的表现手法都不相同,在这一幅画里面,你要设及那么多的实物,你要尊重原作,尊重实物,    ,实物是画里面所反应的东西       ,真实形态      ,你比如说这棵树,这个树皮怎么做,它的叶子怎么来表现,那就是说,你一定要知道,它的真实状态,你要把他们做出来,它这个画是平面的,平面怎么个表现法,它就是说,这不是很简单的一句话说得清楚              ,我开始做这个的时候,你比如说做这个松树叶,做这个芭蕉叶,那个松树皮,你就要看松树,做这个芭蕉叶,你就要看芭蕉叶,看实物,那就是说,它画的车,像一片树叶,             它那个平面,它画,但是在平面上具体的立体的真实形态,要接近                 ,都得搞,当时        我自己来讲的话,难度蛮大,它设及的东西你在武汉市                      ,你也会做,我也会做,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讲,不一定就比别人做得要好,你根本就很难有出人投地时候,我这个东西,它就说       好多人都不理解,也不是说反对      ,做这个浅浮雕         没灯光,没强光的话,它就看不清楚,而且它的难度也确实比较大,    这个原因哪,我就一直这样走过来的
风格,这种风格能被别人认识的话                  ,它的价值就起来了,               这就是说不清楚的事,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因为我是          有目标,有目的在做,你不是说想搞这样就搞这样,我从开始搞                ,怎么使它更加的完美更震惊,            这个是硬木,                       像这个东西,他们看了之后,都很欣赏,在我的博客之中给我回了一段话:
“太好了,不愧是大家手笔,我十分的敬佩你,南国木雕全体员工向你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说穿了,荆州经济太差,没有一个好环境,你包括武汉对民间工艺这块都不重视,       我们的这个水平,应该说            这个中国鉴定委员会,         每一平方厘米是六万,二级著名艺术家,这里没人重视,政府把我们当花瓶,           摆一下,给它们争面子

TOP

升官啦!!!
接总版主短信:为了表彰您对论坛做出的贡献,志愿者团队决定将您目前的专题版主的权限升级到超级版主。以资鼓励!!

TOP

又一重大惊喜;
总版主说的:
由长江大学年会热帖引出的一丁点想法
诸位老师童鞋应该都看到了长江大学非遗社团年会讨论贴了吧?这个帖子和背后的长江大学的本科生同学们搞得论坛活泼生动了很多。令人欣喜。
同时,贴子里也透露了海上风准备派代表去参加他们年会的消息。
由这一消息我想到,我们论坛作为国内民俗、非遗的官网论坛,是不是也以某种形式向长江大学非遗年会的召开表示一下祝贺?他们的热情也需要得到来自无比权威的业界的支持和肯定以及鼓励。我想由我们论坛出面拟一封贺信给他们,争取在他们开年会的时候能够成为他们骄傲和自豪的一个事情。具体落什么款那咱就不懂了,这得巴莫老师来定了。建议信由知遥马老师和英古哥哥联合执笔。

另外,对于年度最活跃的大学论坛和把相关社团活动办到论坛来的大学,如果可能的话,在他们年会或者类似活动的时候,能有那么几位博士或者青年教师到场,一来表示祝贺,二来相互切磋,也是去一线探查年轻学子的学术喜好和动向。赴现场的人本着自愿的原则招募,费用嘛,可以商量,但是不能给本科生社团增加负担,他们辛辛苦苦经营一个社团,收点会费也不容易,还得拿来搞活动。譬如,我如果去的话,我倒是愿意自费前往:):)(原谅我故作高姿态)

就想到这么一丁点,欢迎大家批判。。。。

[ 本帖最后由 恩施土家 于 2009-12-26 00:33 编辑 ]

TOP

巴莫老师说的:

嗯哒,晓龙有心人也~~

我开始还以为是网络会议呢。

两个建议都挺棒的,一则让阿格或知遥拟出贺信,二则晓龙本人如能“在场”就代表团队发出声音来吧。

如晓龙真计划去长江大学与会,记得帮我等问候孙正国老师哈~~

TOP

耿羽老师说的:

前几天我还和晓龙说,什么时候我去长江大学看下。但这次去不了,因为那个时间点太“热”了,我所在的中心那时也要搞活动。我打算明年三月考完博去一次,不过时间不是重点,我在考虑一些其它的问题。长江大学的童鞋们既然热情这么高,那我们就应该他们进行重点培养,拍拍肩膀说你们干得真不错,这是对表现一般的社团的鼓励语,对于精品社团,我们对他们的期望也应提高。

我力所能及可以做的,可能是学生的理论阅读和经验调查两方面,这两样都是偶目前所在的机构所擅长的,我们机构培养学生的方式一般是,总共培养六年,前两年进行理论阅读,每个月至少读6本理论著作(是理论),后面几年转入经验调查的训练,每年在农村呆100天左右。我如果去,想在这两方面和他们进行一些实质性的交流。我所在机构中有很多人以前也是做社团的,做学术社团的年轻人一般都是有理想有热情的,那么,这些理想和热情如何转化为现实的有用功?重要的前提是学生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多读经典理论,不能整天只满足于打几张表格印几张纸,多做有效率的田野调查,不要只是下去采采风。

话说得稍微重了些。我主要意思是,社团学生自身努力,加上我们的有力引导,一批有前途的学术新人将涌现出来!!

TOP

笛威老师说的:

孩儿他爹的这些个建议和想法都甚好。对长江大学这样的社团不能用对一般的社团来要求,既然有热情就要着力培养。
我最近忙着期末出试卷、监考呢,也是走不开,我只能日日去长江大学讨论版块帮他们摇旗呐喊、出谋划策了。
另外,确实我觉得从团队中、论坛中选派得力干将赴各大学参加他们的活动是对我们论坛和网站的一次重大推介。效果理想的话,可以拉到一大帮的粉丝的。
也是将我们团队的虚拟管理能力从网络走向现实,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来得形象生动、可亲可敬。

TOP

激情·生活·实践·田野·理论:笛威君传授给年会的“五步法”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09-12-25 15:33 发表
等你们用自己的激情投身到实践中,自然就会去学习自己需要的理论,更有可能自己琢磨出自己的理论来。所以,生活、实践、田野是最好的教师和教室了。
真的很感动,又送来这么好的武功大法,永生铭记,童鞋们,上诗款待:                  
                《情人》
  
    这是一个为了快乐才快乐的时代。
    这是一个为了老年才青春的时代。

    而我们,
    却收获了笛威君这么厚重博大的启示:
    快乐来自生活,
    青春来自激情,
    一切理论呀,
    都是躺在实践怀抱中赖床的情人,
    莫太过庞爱吧,
    田野将是我们天性的回归!

谨以此诗谢激情满怀的笛威老师之“笛威五步法”和中国民俗学会网![/b]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09-12-26 06:27 编辑 ]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给学界前辈的一封信:
《太阳鸟的谢意》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
武陵之乡三峡之南有一名傻孩
怀着土家人的朴实
从清江上游出发
拜师学界
从此取名之农


酸楚的
愚笨的
不得要领的
三年一个模样
重回大山
再不想山外的世界


十五年了,师尊有言:
站稳讲台
少说空话

学子情深
初为人师回望前辈
原来
讲台太小
立足多多不易

话却渐空
一晃转长江

年年与会
会中有会
会前会后
一时师者云集
鹤发天尊
青丝骄龙
话来语去转头空
师尊无瑕顾及
会毕三年翻江倒海
入烟幕中
小家小农
空也

梦醒时分
望台下千里童鞋汇聚
无情无义
摩肩而过不识大体
一问
又是讲台老脸
悔也

半夜梦呓
台下有砖头
万块齐发
立马英雄倒地
不再为师
卖身做杂工
三年半载
恶习更进已是混帐东西


于是
重回课堂
点名认字
一二三四五
学子灵性
垫起五尺台柱
后生智慧
讲台轮流站
弟子不必不如师
顿悟师尊语
站稳讲台
师生互往意趣横生

更有才子佳人
激情万丈
灵性通透
引入圣殿外
心无拘谨
诗赋起华章
非遗调查
暑期一马山
誉满海上风

从此
周周访老拜艺
六十国庆
渐识家乡情怀
天下使命


生也
空虚
死也
永恒
1024
英雄成就长大
叹同学少年
曾携手
曾抵足
十九岁
正是成年关口
念非遗社团
人文要义
岂非纵身体悟

于是
年会
一返家乡
二寻传人
假中国民俗学网
得海上风真传
写十九岁日记
江南楚子
谢意
诚心
续在未来漫漫路

      


[太阳鸟与长江大学非遗社团“凤之队”
为敬谢学界前辈而作]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09-12-26 06:41 编辑 ]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25日圣诞值日生、都镇湾公主快快起床作《值日小结》呀……
大师送来“大礼”,田总初设“玄机”,小竹升为“超级”,阳光变身“凤姐”,慧子点将“九点”,城中PK南环……
串串珠矶,典故横生:
有公主
有凤姐
有九点
有超竹
有笛威五步法
更有童鞋金冠……
唉,都镇湾,
真的是龙缘无比
长鸿福音呀!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09-12-26 04:04 编辑 ]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26日值日生马倩速写
温柔敦厚,语出惊人,惯看秋月春风,力主沉浮。有诗云:

千里马常有
伯乐不常在
反义无师处
倩影数第一


--“凤之队”寄语年会大功臣马会长,以忱谢意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09-12-26 04:14 编辑 ]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惭愧惭愧!总结来得晚了,今天整个晚上,网页都打不开,等到现在,终于可以打开写总结了。真正是盼得云开见月明啊!!!
老师说不能欠账的。。我在这里认个错。

TOP

太阳鸟的《年会致辞》;刘会长的《2009长江非遗社工作总结》修改稿;
为马会长送来两份小礼物,以表谢意哈!:
victory:
其实,这是12月25日也就是昨天应交到都镇湾公主那儿去的,人懒事多呀,好不容易拖到今天,一大早的抢了个今天的头排第1号座位,转过身才发现,呀,公主还欠着帐呀,居然还没有写《值班日志》呢,哎,肯定是12月24日的值日生坏了规矩,故意拖堂,如今积习成例,人人拖堂,不以为然了!哈哈,事如此,人如此,年年如此,会之不会,国之不国,呜呼哀哉,都镇湾公主早上醒来一看,一定要大发感叹了:
你看你看,超级版主在上,他拖堂了,我们还敢怎么样哟……
于是,组委会决定成立年会纪律检查委员会,马倩因是今日坛主,优先晋升第一届纪检委书记,除今日值日外,对上述渎职现象及其造成的深重灾难,予以制裁,并改写原来的值班日志名称为《*月*日坛主日志》,以示区分,表明自12月26日始,年会组委会下定决心,全力以赴整治坛主期间工作不力、怠工、拖欠、不上班、乱发言等年会论坛恶象,后果严重者,罚:
扫中国民俗学网办公大楼一年的卫生
供应笛威和英古两位老师一年的免费早餐
接受任何会员的一次请客要求
在2010年会期间不得睡觉,承担所有坛主的秘书管理员责任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百姓欢呼云云……
请马书记今天起执行权利,
恩赐上方宝剑,
可挡太阳鸟座驾!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09-12-26 06:54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