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folkman 于 2010-1-16 16:17 发表
如果把喝酒与田野结合得太紧密,大家觉得有点荒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田野工作刚刚开始或者结束时,酒场是少不了的,这与特定的地域有一定关系的,如果在南方可能就不存在田野与喝酒的关系了。
此言误也。酒文化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之文化也,何以南北地域可分之?
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感情深,一口闷……人同此心,天南地北,皆如是焉。
愚在南方,也久在田野闯荡十余年了,与这个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呵。南方少数民族多,酒更是民族交流不可或缺的媒介。现身说法,愚所在地区就有彝族的过门三碗酒,藏族的青稞酒、纳西族的玉龙清,纳西支系摩梭人的苏里玛酒,傈僳族的交杯酒,还有普米族、白族、苗族、壮族、傣族等不可胜数的酒文化,进门就得喝,到了火塘边照样喝,吃饭时更不能少,深夜长聊也是酒作伴。不是知己,喝了见面酒就是一见如故,喝了吃饭酒,就是亲人,喝了一天酒,就是铁杆。喝了就是无所不谈,谈心交心,换心。不喝就是人心隔肚皮,见面不相识,相敬如宾如敌,彼此虚与委蛇的客气中往往是层层设防或步步为营,懿懿然,莫相知。
多少次醉卧火塘边,多少次醉眼朦胧,物我两忘,多少次醉中吐真言,多少次醉里挑灯整理访谈日志……每每忆及田野,总有一股酒气氤氲于感觉中,田野在场感觉也在于此。这种感觉里有真情、有感动,有牵系,有沉淀、升华,也是这种感觉使我在一次次回望田野中,心灵总是充盈着沉实的情愫,也是这种情愫,使我一次次走回田野,亲近田野,融入田野。
不说自己是多伟大的一棵有思想的芦苇,只愿是一株小草,长在这片广袤的田野上,倾听大地深处传来的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