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民俗学的那一张张的脸(12)(13)(14)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回复 150# 的帖子

无地自容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15 18:37 发表

你说位啥呢?
哈哈,这反问的太精彩了,以后每个字都要拿着放大镜看过再发出。太可怕了,拼音这么可怕啊?!

TOP

回复 152# 的帖子

只有我这种马虎的人才怕拼音,这个教会了我严谨,每一个指头下去都要准确无误!

TOP

我学了一招,打完拼音让字号发大点看看

TOP

回复 154# 的帖子

这招不错,但是在快速回复栏里不行咯,放大就是麻烦一点,有时候速度与质量不好平衡!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5 22:03 发表
我学了一招,打完拼音让字号发大点看看
哈哈。又抓住了一个小错误,“发大”。
马老师,用五笔吧,~~~~~

TOP

天啊,真是防不胜防捏。。。。。。。。。。

TOP

18、柯杨先生

认识先生是在2007年11月下旬的苏州,那次是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在苏州颁奖。为了跟踪报道此次盛会,我随张士闪先生到了颁奖现场。一边帮着给张拍照,记录其获奖的经过,一边去采访了柯杨先生。虽然那时候我已经不当记者很多年,但到哪个地方职业习惯就出来了。那次的采访后来在《齐鲁晚报》也发了,但报纸和底稿却怎么也找不到。所以也就淡忘了当时采访先生的内容。只记得先生朴实自然,和蔼可亲,一听说是小老乡,更是很客气。
先生偏居西北兰州,在兰州大学任教,名声远播。尤其是他对西北地区花儿的研究更是闻名。也是他撰文指出:只有亲自进入花儿的演唱现场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花儿的艺术性,才能感受到花儿的即兴之美,才能感受到演唱者的激情和那些场合场面中人群的生命状态。(大意如此),也是他将甘肃的花儿研究传向了世界。
后来见先生是在2009年5月下旬的“中国民俗文化当代传承浙江论坛”,那年先生有74高龄了吧,和几年前一样,身体强健,精神焕发。一路上和他聊起来,他还能记得2年前的我。此次活动安排的旅游景点比较多,也没顾上和他多请教。回到济南不久,我将自己拍的嘉兴月河街、乌镇的照片挂到了网络上,但因为自己的马虎和大意,将月河街的图片和乌镇混为一谈了。柯杨先生立刻就在网络留言中提醒我:小马,照片弄错了,那是月河街不是乌镇。我仔细看看果然。尽管江南的景色非常相似,但毕竟还有不同。我佩服先生的严肃认真,也反省自己。
在中国民俗学网站上,柯杨和陶立藩、乌丙安等几位前辈学人,总是以他们平易而谨严的为人接纳和鼓励着后学,网络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同时也加强了彼此的交流。只是最近半年来已经少见网络上柯杨先生的身影,唯有祝福他老人家事事如意,平安!

TOP

犹记得半年前柯先生跟我在博客里的一段对话,由于自己怠惰,一直未能开展。

TOP

回复 159# 的帖子

那么现在就写出来啊。。。。。。。。。。。。光说不练!!!

TOP

回复 160# 的帖子

岂是写写就能成的?柯老曾在博客中谈及对民间生活经验和智慧的调查,我自己也曾有过做这个课题的打算,还跟柯老探讨了一番,柯老甚是支持,并表示愿意提供支持和帮助。后来由于忙于毕业论文而耽搁至今,竟是一丝丝起色也没的。

TOP

回复 158# 的帖子

柯杨老师年事已高,希望在不打扰他生活的情况下,能够给我们这些后辈多多指导,多留一些精神财富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他估计最近比较忙。其实他身体一直很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6 11:36 发表
18、柯杨先生

认识先生是在2007年11月下旬的苏州,那次是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在苏州颁奖。为了跟踪报道此次盛会,我随张士闪先生到了颁奖现场。一边帮着给张拍照,记录其获奖的经过,一边去采访了柯杨先生。虽 ...
窃以为,柯杨老师是中国民俗学界第一美男子。

甚至以为,柯杨老师年轻的时候可能帅过温柔先生。(盲刘们不要怪我说了句大实话)


.

TOP

回复 164# 的帖子

哈哈,这一下子可能要惹起许多人回家不断地照照镜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