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点色剪纸巧妙融合了剪纸、国画、水彩画、民间绘画等表现技法,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既有玲珑剔透的剪纸特点,又有中国画深远的意境和艳丽夺目的年画风格。
杨思好
苍南点色剪纸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色彩艳丽、富有意趣等特点,在民间受到广泛喜爱。今夏以来,在苍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中,师生们为它的制作过程所吸引。前不久,点色剪纸被省文化厅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基于单色剪纸
与中国其他形态的剪纸艺术一样,点色剪纸发祥于民间的民俗活动,起始于丧葬祭奠、佛事、太平纸龙、门神画等纸扎装饰,是单色剪纸和多色贴花剪纸的发展与演变。早期作品的内容主要以人物、神佛、瑞兽、山水、花鸟等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心理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
上世纪60年代,桥墩镇(时属平阳县)的美术工作者林湘、许健、李布樾等人对传统剪纸技术进行了大胆创新,创作了大量新型题材的作品,使其脱离了纸扎艺术的附属地位,成为家庭装饰品和艺术展品,把点色剪纸艺术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他们一方面开拓题材,将农业生产、喜庆丰收等现实生活及小说、传说、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田园风光、戏曲人物等内容引入点纸剪纸,创作了《流水桥头挖泥忙》《兔儿乖》《丰收喜报》《猪多肥多粮多》《大白鹅》等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同时努力创新创作技法,借鉴国画、戏剧脸谱、木刻、版画、皮影戏、丝印技术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技法,引入水彩画中光和色的运用方法,利用当地特产明矾的功用,开创了“水点色”的创新技法,即利用水色(植物色)的透明性和石色(矿物色)的沉淀覆盖性构成对比效果,使画面更富表现力和层次感、立体感,别具活泼、润泽、自然的特色,使作品富有浓厚的水乡情调、小品情趣和简约、明净、清新的艺术风格。
1972年,林湘、许健等艺人创办了桥墩剪纸社,开始批量生产,将点色剪纸作品推向国际市场,所生产的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水族五大类剪纸销于中国国际书店、外文书店以及北京、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并大量出口日本(一般每次一个品种定货1000套以上)。还在《人民日报》《中国民间艺术总纂》《中国剪纸艺术》《中国风貌》《浙江日报》《文汇报》等报纸杂志发表了3000余幅作品。
然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多种原因,点色剪纸生产厂家相继停产,技艺已走到失传的边缘。此时,叶文运和温怀炎凭着对民间传统工艺的满腔热情,开始了振兴点色剪纸的探索。今年32岁的叶文运是苍南县民族中学的美术教师。从1998年起,他和同事们尝试着在学生中开展剪纸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这一手艺注入新鲜血液。2004年,叶文运等人成立了剪纸工作室。2005年,经过多方努力,点色剪纸入选浙江省重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项目。2006年,苍南县点色剪纸中心成立,开发出多种工艺品,并远销韩国、新加坡和日本。2007年,叶文运还在灵溪镇举办了个人剪纸作品展。今年,叶文运和温怀炎都被列为县级点色剪纸传承人。这门一度濒危的传统艺术,已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文章来源:福客民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