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坚持“本我”会更多彩——“第一届中欧文化对话”关注文化多样化

坚持“本我”会更多彩——“第一届中欧文化对话”关注文化多样化

坚持“本我”会更多彩
——“第一届中欧文化对话”关注文化多样化

作者:江胜信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08-10-20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推动世界文化朝着多元、繁荣、和谐的方向持续发展?正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中欧文化对话”将目光投向了“文化多样化”议题,来自中国和欧盟26个成员国的百余位著名学者和艺术家达成共识:文化的趋同化苗头不应该成为各国文艺工作者拒绝交流和学习的理由;相反,在坚持“本我”的前提下交流学习,会让文化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有些艺术作品难分国籍
   
    “前几天我从德国到香港再到首尔,看到年轻人的服饰几乎一样,连他们脸上的表情也都是一样的。”中国作家莫言对此表示担忧,“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依赖个性而存在的文学艺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抵抗,但依旧不能阻止越来越多的艺术克隆和近亲繁殖。我们看到,中国有些电影和美国电影越来越像了,越来越多的美术和雕塑作品分不清国籍了,国际上流行的小说,也越来越像用统一配方调制出来的流行饮料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认为,虽说经济全球化为文化趋同创造了传输手段等方面的便利,但最本质的原因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比如,认为文化包容和促进发展之间存在取舍关系,认为尊重多样性和维持和平之间水火不容等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将这些认识定义为“人类发展的误区”,但它们仍然在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具有一定的市场,构成了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阻力。
   
借鉴不应影响原创性
   
    就像我们不能因为眼下的金融危机而重新闭关锁国一样,文化的趋同化苗头同样不应该成为各国文艺工作者拒绝交流和学习的理由。
   
    为此,莫言重新审视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不少人认为“这个时期的文学由于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而缺少原创性”,但莫言指出,文学是否有原创性,与作家是否受到西方文学影响并无直接关系,很多大家,包括中国的鲁迅、沈从文和国外的马尔克斯、福克纳,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影响,但他们的作品谁能说不具备原创性?在莫言看来:学习、借鉴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甚至可以说,当今的情况下,如果要写出有个性、有原创性的作品,必须尽可能多地阅读外国作家的作品,必须尽可能详尽地掌握和了解世界文学的动态。
   
    莫言认为,高明的作家,能够在外国文学里进出自如,受到影响而不留痕迹。这在于他们有一个强大的“本我”而时刻注意用这个“本我”去覆盖学习的对象,他们的创作灵感尽管是被同行的作品所启发,但这道灵光照亮的是他自己的生活。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著名藏学家班班多杰的观点和莫言不谋而合。他以青海多民族文化为个案,谈到了民族文化认同的各种模式,其中包括部分地区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同化等等。民族间的相互学习和交融,并不是“接受”和“舍弃”这类简单而绝对的行为,而是开“门”设“界”,在对传统的珍视和保护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进而丰富本民族文化。
   
中欧文化互访频繁
   
    欧盟文化中心合作组织主席汉斯—约格·克诺普还沉浸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带给他的惊喜体验中:“但如果只是通过这样的场合来了解中国文化,就会太过偶然和浮浅。”让他高兴的是,近年来,中欧之间的文化互访活动已经渐趋频繁,但大部分局限于文化产品、艺术作品上的交流,而文化认识、文化理论方面的交流并不多,因此,“第一届中欧文化对话”显得更加意义重大。
   
    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欧盟文化中心合作组织致力于将此平台打造成一年一届的对话机制。据悉,明年“第二届中欧文化对话”将在丹麦举行。
   
    本报驻京记者  江胜信
   
    (本报北京10月19日专电)

TOP

2008年10月21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
   
  “第一届中欧文化对话”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张微)10月15日到1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欧盟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欧文化对话”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德国、英国、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匈牙利、波兰、斯洛文尼亚等欧盟成员国的专家学者,欧盟各国驻华使馆、文化中心的代表,同中国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双方共同关注的文化多样性、文化管理与创意产业、传统与现代性、中欧文化合作的现状与前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对话。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和欧洲分别位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是东西方文明的主要载体,各自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在历史上曾经创造出丰富灿烂的人类文明。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新的、丰富而复杂的文化问题和文化形势,面对经济一体化对传统文化形成的挑战、对未来文化提供的机遇,中国和欧洲作为全球重要的文明体,关注当代国际文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携手推动世界文化朝着多元、繁荣、和谐的方向持续发展,是双方应当勇于承担的时代责任。
    与会专家学者指出,中欧之间开展文化对话十分必要。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共同的平台,让专家学者能够定期地就重要的文化时事进行交流探讨。分享各自的经历,阐述不同的观点,探讨互惠合作、共同发展之道。
    据了解,今后每年双方都要分别在欧盟和中国举办中欧文化对话。通过这个平台,中国和欧洲的文化艺术界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经验、见解和思考,相互启发,更好地承担各自的文化责任。
    来自中欧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