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一周动态:《中国民族报》(2009-8-7)

一周动态:《中国民族报》(2009-8-7)

《中国民族报》2009年8月7日


[学术信息]





  ●中国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7月20日至22日在陕西西安举行。会议主题是“中国社会变迁:60年回顾与思考”,共设“社会学恢复与重建30年”、“中国家庭及其研究:60年变迁和延续”、 “中国社会调查60年”、“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金融危机与东亚社会”、“社会分层与流动”、“移民与社会发展”、“数字家庭与社区信息化发展”、“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问题研究”、“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社会建设:理论探索与监测评估”等23个论坛。来自国内外的6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在开幕式上指出,对过去60年社会变迁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研究和总结,将有助于社会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我国继续保持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石开)

  

  ●第五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7月23日在贵州凯里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所的法学专家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对“民间法、民族习惯法与立法”、“民间法、民族习惯法与司法”、“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理研究”、“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实证研究”等论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民间法、民族习惯法是国家法的渊源之一,特别是对于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民间传统法律思想与制度对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法律文化资源,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  (文论)

  

  ●云南大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生暑期研修与田野调查学校”开学典礼7月22日举行,这也是全国地方院校中首次获准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近80个专业的百余名学生和青年教师前来参加学习,他们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地区以及瑞典、韩国等国家。教学安排将分学术讲座与研讨、参加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田野调查、总结、学员返校撰写研究报告5个阶段进行。其中,田野调查拟分赴5个少数民族村寨,分别是:楚雄大姚县昙华乡松子园村(彝族)、迪庆维西县塔城乡塔城村(藏族)、德宏盈江县平原镇新联村委会官纯村(傣族)、大理剑川县沙溪镇石龙村(白族)、红河元阳县新街镇箐口村(哈尼族)。             (周皓 任维东)


  ●由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马林、副教授曹阳等著《东北经济区区域协作论》,日前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立足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协作的现状和问题等现实,紧紧围绕东北经济区内部的区域关联这一主线,提出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协调发展和经济合作的模式、协作运行的机制及对策建议。作为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内蒙古经济发展区域协作的最新成果,该书具有较强的决策参考性。                                        (张巨勇)

TOP

【一周要闻】
《中国民族报》 2009-8-7




  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即将举行

  本报讯(记者 王婧姝)由文化部、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将于8月18日至2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本届艺术节以“吉祥草原,祝福亚洲”为主题,在艺术节期间还将举办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首届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以及“四海一家——第四届驻华使馆艺术藏品展”等12项重要活动。目前,  已经有16个国家的文化部长或代表,10个国家的驻华大使,以及21个艺术团确认来华参加本届艺术节。

  本届亚洲艺术节是第一次在中国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举行,也是第一次在亚洲艺术节期间召开专题性的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各国部长将就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文化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应对发表意见,并将签署旨在促进亚洲区域文化合作的《鄂尔多斯倡议》。同时,亚洲艺术节期间也将首次举办蒙古族传统盛会“那达慕大会”。可以说,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将成为历届以来规格最高、最具民族特色、内容最为丰富的艺术盛会。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对于促进亚洲各国人民和艺术家之间的理解,增进彼此的友谊,必将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在丽江揭碑

  本报讯 (记者 俞灵) 8月3日,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云南省丽江市举行。同时,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筹委会)也在丽江宣告成立。

  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下属的研究机构,致力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并对其进行研究、挖掘、整理,以提升茶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为茶文化的持续发展服务。研究中心还将大力宣传普及茶文化,并通过茶文化活动进行对外交流和展示。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宝三说,“如何找准我国茶文化发展的方向,再创中国茶文化的辉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据悉,研究中心已确定了将要进行的几项活动:对茶马古道的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对茶叶种植和制作的传承人进行调查,为未来茶马古道“申遗”作准备;定期举办两岸茶文化高峰论坛;整合茶叶名牌产品,使之具有国际竞争力,条件具备时,创办茶文化职业学校,培养各级茶艺人才。





  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

  在西昌举行

  为期两天的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近日在四川西昌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藏学研究中心及考古系、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来自香港、广西、陕西、云南、贵州等10多个省市、地区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藏彝羌走廊内的历史文化现象、民族迁移及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星星说,这一地区既有“藏彝羌走廊”式的民族迁徙,还有“南方丝绸之路”式的文化交流。这里拥有最为丰厚的文化遗产,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星罗棋布的古代遗迹,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翔实浩繁的文献资料,在中国堪称独一无二。

  谈到藏彝羌走廊对凉山的意义,凉山博物馆馆长刘弘认为,凉山地处走廊的中段,是中国南北民族迁徙的必经要道,更是中原文化沿南丝绸之路传播至东南亚、南亚的要冲。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凉山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文化沉积区域,其民族文化具有异常鲜明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研究藏彝羌走廊,对于后人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史,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历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据新华社)

TOP

《中国民族报》2009年8月7日


[一周简讯]





  新疆哈密将建古代游牧民族“大遗址”公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县东天山地区将投资5000万元,建设“王庭级大遗址”公园,这也是新疆首个考古大遗址公园。

  据悉,“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近日正式获批。这一项目包括:东天山地区巴里坤县红山口-东黑沟遗址群、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哈密市西山遗址等。项目计划从2009年起,用7年时间完成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发掘、保护、展示、环境整治和历史风貌复原等工程。

  新疆东天山一带曾是古代大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的聚居地。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东天山北麓的东黑沟遗址发掘出3座大型石筑高台、140余座石围居住基址、1666座墓葬和2485块刻有岩画的岩石,这些被确认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并被初步认定是汉代北匈奴的夏季王庭。(刘兵)





  大型羌族乐舞史诗《羌风》京城上演

  8月5日,80位来自“5·12”地震灾区的羌族老乡共同演绎的大型羌族乐舞史诗《羌风》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

  《羌风》抛弃了“拼盘式”的歌舞演出和“大联唱”式的民族风情展示形态,首次将一个民族的原生态音乐舞蹈等艺术形态完整地搬上舞台。它以一个羌族部落繁衍生息的历史为主线,全面展示了羌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状态。其中包括从上千首羌族民间音乐中甄选出的最有代表性的23首羌歌,同时涵盖了羌笛、多声部民歌、羊皮鼓舞、羌绣、羌年、瓦尔俄足节等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羌风》于今年5月12日在成都成功首演,8月5日至8月10日在京继续演出6场。(郭彦辰)





  

  《东归宝藏》系列丛书问世

  研究蒙古文化的学术著作《东归宝藏》系列丛书,日前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丛书包括《风情万种——土尔扈特风俗》、《散落的珍珠——土尔扈特民间故事》、《深度狂欢——土尔扈特歌舞》、《流动的风景——土尔扈特服饰》等4本。据了解,“东归宝藏”丛书还将陆续出版10余本,它将成为最系统、最全面展示蒙古族土尔扈特文化资源的丛书。(确·胡热)

TOP

看了那么多动态,有个整体印象,就是以民族自治地方为单位的消息为主,从中也折射出当下民族地区的文化研究仍处于各自为政局面,尤其是藏彝走廊。如何打行政障碍,实现跨民族、跨区域、跨学科研究,是当下一大难题。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