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老赵]读书行路记之田野心态

[老赵]读书行路记之田野心态

常有朋友问我,你们做历史的与做人类学的有何区别?   
    我心里有个答案蠢蠢欲动,但不敢公开:我们做历史的跑田野与做人类学的跑田野心态不同。
    为什么心态不同?
    因为我们不靠这个吃饭,因为靠文献也能活,而他们不做田野就连饭碗也砸了;我们做田野一次顶多跑个十几天,但人类学家至少也要住半年。可非此又如何呢?不做田野就只好去玩理论,而历史学还可以实证。顺便我把人类学的概念为什么比历史学多的原因也找了出来。
    心态一不同,田野就变得轻松起来。过去不行。有个老朋友,很好很好的。有一年我们穿越著名的飞狐峪,来到一块非常漂亮的高山草甸上,他就勃然大怒,把装着笔记本电脑的包往地上一摔!说:我们不是来旅游的!
    另有个老朋友,平时很厉害的,一张嘴从不饶人,当然也足够强势。这时竟被吓得退避三舍,边退边念叨:这不干我事啊!不干我事啊!剩下那位发脾气的老兄兀自坐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闷气。
    从此以后,我们的田野考察决不能成为旅行团,便成为一条不成文法。
    这时心态不够好。
    后来不知从何时起,大家的心态变得好起来。前两星期我们再次跑去晋东南,由于时间不多,可看的东西又太多,那几天经常要披星戴月。有天在寺里看碑,到的时候便天色已晚,前面提到那位老朋友非常得意地拿出很漂亮的手电,协助拍照。有的碑躺在玉米地里,灯光一闪一闪地,也使山野多了一番情趣。
    下山的时候,我相信司机和陪同的人已经不耐烦了,但我突然发现了天上的一弯新月,在夜幕中格外明亮而新鲜。那位老朋友和我们几个竞相采用不同的方式拍照,已忘了我们这是像工作还是像旅游。最后那位老兄懊恼的是,他这个相机没有夜间模式!
    看看这些照片就知道,工作到天黑虽然很辛苦,但愉悦却是发自内心的。



Link UR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0846301000nyo.html

TOP

还没体会到做民俗田野调查的心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聊一下

TOP

ps:老赵,打枣杆儿赵世瑜是也。

TOP

哈,别人揄揶历史人类学的田野说,下车看庙,上车睡觉。
老赵写过一段轶事,大概可以看做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不同之处。忘记了收在老赵哪一本书里,大概是有关耶鲁大学的人类学家萧凤霞和中山大学的刘志伟老师。当然他们都是相交莫逆,而且有个基本趋同的学术追求,可是刚开始合作,路子还是不一样的。
好像是在广东某处看庙或者祠堂。萧凤霞在跟村民聊天,问东问西,问来问去,都无关宏旨;刘志伟看完碑刻看完庙宇拍完照,就催萧凤霞,都看完了,为什么还不走?
当然,经过多年的磨合,他们做田野的目的不仅仅是庙和碑,而是进图通过这些民间文献去理解地方社会,尽可能“重回历史现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