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民俗摄影知识 了解民俗摄影的特点B
多彩贵州网 信息来源:久特 发布时间:08-10-09 09:12:55
三、就地就近为主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及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传统的民俗事象在正在迅速消失,需抢救的民俗资料极多,需抢救的地域遍及全国,而从事民俗摄影的人力虽不断增多,但与面临的任务相比较,仍有杯水车薪之感。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我们应采取何种战略来完成“抢救性”的历史任务,确实是一个艰世而复杂的工程,它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但首要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科学地使用现有力量,才能达到又快又好又省地完成任务之目的。对此,近年来已有许多民俗摄影同仁发表过见解。目前广大民俗摄影工作者可以做到的组织形式,应是坚持就地就近为主的拍摄创作的原则。这是较为理想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有许多好处:
植根当地的民俗摄影工作者,具有许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可使创作得心应手,从容自如,有可能拍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作者对生活工作的家乡故土是最熟悉、最多倾注感情的地方,对当地的各种民风民俗最为了解,把当地做为自己的创作基地,经过充分准备,有步骤地将各种民俗事象作为特定的地域文化现象,深入观察体验,细微探索考证,用相机去揭示、展现、研究,一定能拍出更多的风格各异技艺品位具佳的民俗摄影作品,一定能出色地完成当地民俗抢救任务。这种形式,可省却到外地创作食、住、行等大量的开支,可减少到外地采访的诸多困难和不便。
试想,在各地各级民俗摄影组织的指导协调下,全国各地的民俗摄影工作者及爱好者都来各守一地,全面搜集,坚持积累,然后再逐渐向周边地区延伸扩展,用不了多久,抢救民俗文化的“星星之火”就会在祖国的万里疆土形成燎原之势。
当然,我们这里提倡就地就近为主的原则,并不否定适当地组织民俗摄影工作者外出开阔视野,结合创作进行业务培训、研讨、观摩或交流;也不排斥集中力量对某些老、少、边、穷地区及民俗摄影力量薄弱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突击性抢救。因为,这些作法都是与加强摄影队伍建设,完成祖国民俗摄影的宏伟事业相一致的。但从宏观部署上,我们应提倡广大民俗摄影工作者把着眼点放在就地就近方面。
可喜的是,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很快将出台一系列措施,在全国各地创建一大批民俗摄影创作基地,鼓励各地各基层组织自行就地举办各种创作班、培训班,以便为广大民俗摄影工作者、爱好者就地就近创作,提供足够的条件和更有成效的服务,借以加快全国民俗文化的抢救、收集和整理的步伐。
全面反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构成了数不清的风格各异的民俗图画。由于各民族所处地域不同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速度。有的民族已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有的民族则刚刚走出原始状态。如脱离原始社会不久,尚保留刀耕火种生产方式的云南基诺族人;被人们称为人类活化石,目前还残留着母系社会印记的摩梭族人……对于这些落后的生活方式,民俗摄影应把它作为一种宝贵的文献资料。如实地拍摄纪录下来,以便收藏和研究。我国大多数的民族已大踏步地向现代康庄大道迈进,但又有许多新风新俗层出不穷。这些,同样是民俗摄影应该反映的内容。
从全国56个民族看,少数民族在数量上占55个,分布全国各地,民族特点各异,民俗风情差别较大,民俗事象十分丰富多样,加之这些民族与汉族比较相对落后,所以在生活习俗方面,在许多人看来比较“奇”,加之交通不便,多数人亲临实地的机会较少等原因,使得一些同志形成了一种误解,认为民俗摄影就是到少数民族地区拍摄。这显然是有失全面的。
汉族,无论地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民族文化之悠久,民俗事象之丰富多彩都是民俗摄影应该反映的重要方面。绝不能因对汉族的民间习俗司空见惯而忽略其存在,对其珍贵价值而无所谓,更不能形成一提民俗摄影就想到少数民族的偏见。所以,凡有志于民俗摄影事业的广大同仁,应对中国56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予以同等关注,合力发掘、充分展现、潜心研究,努力使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灿烂民俗文化得以全面纪录、整理和发扬光大,让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要小题大作,深度采访,系列报道
我们这里所说的小题大作与前面提倡的“全面反映”的原则并不矛盾。广泛拍摄,全面搜集纪录,是就民俗摄影的宏观职能而言的。而小题大作,则是在宏观原则的指导下,对某项具体拍摄活动的要求。
小题大作,就是要求拍摄者要善于抓住千万种有民俗特色的事象之一,进行有深度成系列的透彻反映。如民俗事象,分若干大类,其中一大类是物质民俗,物质民俗其中之一是服饰民俗,而服饰民俗又包括装饰(服佩)民俗,装饰民俗又可细分为头饰、衣饰、鞋饰三种。如此多的种类、层次,我们从哪个种类层、次拍起呢?根据小题大作的原则和要求,我们不仿从最低的层次最具体的事象--头饰民俗这个小题目中作文章:把某一民族支系的头饰种类和式样现状及其演变过程尽可能全面的搜集拍摄下来,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不就是一篇小题大作有深度成系列的大文章么!若再以此类推,把一个民族所有支系的头饰乃至全国各民族的头饰逐步收集拍摄下来,加以整理说明,就是更大的一篇文章了。
深度采访,系列报道是以小题大作为前提的,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题目小才便于进行深度的采访,有了深度,作品才不平淡不俗套,才会有新意,才能更生动地反映民俗事象的真实本质。把小而深的题材成系列(成组)进行反映,就会形成“横排、竖比”皆成文章的境况。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收藏价值、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更易于被读者所接受、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