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2课堂第9小组研讨【持续更新】

2017民间文学2课堂第9小组研讨【持续更新】


第九小组组员:罗君艺 周韵 谢安琪 张翔宇 曹宇航 肖钰倩 李西媛 蔡菁

大家好,这里是2017民间文学2课堂第9小组的研讨帖。
除了我们本组的成员之外,也欢迎其他同学和各界同好来这个帖子中与我们一起交流。
我们小组将在论坛中进行研讨过程和研讨成果的持续更新,欢迎大家予以批评和指正。

TOP

第一次讨论(放大加粗 ):请大家查阅相关文献,每个同学都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自己的选题。注意体现地域特色,最好与儿童的教育、成长历程有关~可以结合大家的家乡背景和成长经历 然后发帖上来之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确定最终的研究题目哟

[ 本帖最后由 罗君艺 于 2017-10-2 23:04 编辑 ]

TOP

选题讨论:王阳明传说

一、基本概况:
1.传说地位:入选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王阳明其人:王阳明,即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字伯安,因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得号阳明子,故皆以阳明先生尊称之。虽然,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但江西人谈及阳明先生却毫无距离感,这不仅因为他是“南昌女婿”,还因为在他总共30年的为官生涯中,有10多年是在江西度过的,可谓政绩斐然,影响深远。由此也衍生出了不少传说故事。
3.传说故事
①为官政绩类:如王阳明建县
王阳明奉旨征剿农民起义运动,平定了多年的隐患。但和平一地地广山多,必须立县以镇之,才是长治久安之道。王阳明上奏后很快得到明朝廷大臣们的一致赞同和正德皇帝的钦准。割龙川之和平、仁义、广三图、河源之惠化图立和平县治。选定地方后王阳明观看到四周山势后定之,并说乃有两处地方不足,一是铁潭背山脉妖气弥漫,恶龙霸道;二是前方山势文案稍低,须补救。
于是先行派出大批兵民到铁潭背山中断龙颈地方,挖山断龙脉,意斩妖龙,当晚,怪事发生,已经挖断的山脉一夜复原,再挖之再复原,第三天,挖山收工时,王阳明密令几个胆大心细的兵卒埋伏于暗处,察看情况,至夜半,挖山处突然一龙现人身,仰天大笑曰:王阳明,王阳明,你想斩我,没有三斤狗仔血,奈我何也。轰的一声,山体又复原,埋伏兵卒连夜将详情禀报王阳明,第二天,王阳明下令,寻遍狗仔,得到狗仔血三斤,再行挖山后,以狗仔血泼之,终于斩妖龙,故挖山处其地名称之为断龙颈。
又因前面山势文案稍低,王阳明派人将大量水缸搬上其山顶,并用水缸堆立成峰,敷泥及草皮,加高了文案峰顶,称之为文笔山。远处看去,山貌全变,极像妇女的乳房,因和平话称乳房为年姑,故相传至今,称之为年姑山。
②点拨悟道类:
A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B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③用兵计谋类:
王阳明平叛时伪造了各种迎接正规军的公文,在这些公文中最耀眼的就是正规军的人数,粗算一下,大概有十万人。公文中还声称,约定在本年六月二十日合围南昌城,二十一日发动拂晓总攻。在另外的公文中,王阳明“回复”说,不要太急躁,为了避免重大伤亡,攻城是下策,应该等朱宸濠出城后打歼灭战。他还伪造了答复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在信中,他对两人弃暗投明的态度表示深深的欣赏,并且答应两人,在平定朱宸濠后会给两人升官发财的机会。他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这些造假计谋不以为然,他们问王阳明:“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的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二、选择原因
王阳明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传说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教育故事,如龙场悟道,可以挖掘。
三、可行性
1.传说实体建筑丰富,如阳明路、阳明公园、王阳明落星亭、王阳明记功碑等,均有迹可循。
2.文献资料详实:王阳明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多种史料对他均有记载。
3.有多位组员为江西人,南昌距武汉动车车程2小时。
优点:研究基础较好,资料丰富。
缺点: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且难以找出新的有价值的角度进行挖掘。

[ 本帖最后由 罗君艺 于 2017-10-2 23:31 编辑 ]

TOP

选题讨论:四川灯戏

一、基本概况
1.地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项目
2.简介:灯戏不仅是重庆、四川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而且是川剧的重要声腔之一。由于其演出多与春节、灯节、社火、庆坛等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所以形成小戏多、喜戏多、闹戏多的特点,一般场面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戏基本不演。
  解放前梁平县又名梁山县,因此当地的地方戏被人们称为梁山灯戏,一直沿用至今。梁山灯戏源自民间的“玩灯”和“秧歌戏”,前者的舞蹈动作与后者的说唱表演形式结合而成。清代中期是梁山灯戏发展的鼎盛时期。现在,本地人也叫它“包头戏”(解放前,女角由男性扮演,俗称“包头”)、“端公戏”或“胖筒筒调”。

灯戏•梁山灯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梁平县

  梁山灯戏的唱腔音乐主要有胖筒筒类的灯弦腔、徒歌类的神歌腔和俚曲类的小调,其中“梁山调”灯弦腔比较独特。梁山灯戏的表演特点为“嬉笑闹”与“扭拽跳”。其剧目相当丰富,总数在两百种以上,最具代表性的有《吃糠剪发》、《送京娘》、《湘子度妻》、《请长年》等,这些剧目大都改编自民间戏曲或民间故事。灯戏表演采用方言,唱词通俗自然,生动活泼,极富生活气息。此外,由于灯戏的娱乐性很强,情节夸张,矛盾突出,嬉闹诙谐,所以演员们表演起来往往动作夸张,带有舞蹈的特性,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节庆盛会或者红白喜事,老百姓们总离不开灯戏。
  川北灯戏明代开始流行于今南充的阆中、南部、仪陇、顺庆等地,与其他地区的灯戏一样,它也经历了由提灯、挂灯、玩灯、舞灯到灯戏的发展阶段。川北灯戏演出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多歌颂正义,鞭挞丑恶,寓教化于嬉乐之中。其剧目一般以喜剧、闹剧为主,正剧、悲剧题材也多用喜剧表现。川北灯戏的表演粗犷简洁,诙谐通俗,载歌载舞,妙趣横生,唱词质朴健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小戏多、喜剧多、闹剧多,故丑行在川北灯戏的表演中占有特殊地位。灯戏的丑行有男丑、女丑之分,男丑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女丑又叫彩旦、摇旦、婆。丑既扮反面人物,也扮正面人物和中间人物。在众多灯戏剧目中,半数以上少不了丑。川北灯戏由花灯歌舞发展而来,其中包含有川北山乡的民歌小调、清音、神歌、端公调,同时又吸取了陕西调、吴下补缸调等曲调。它有板式变化的正调类唱腔体系,也有曲牌联缀的唱腔,如《裁缝偷布》一剧,其唱腔就是由【太平年】、【金纽丝】、【银纽丝】、【卖鲜花】、【跌断桥】、【十里墩】、【花背弓】等曲牌连缀成的。板式与曲牌联唱也可综合使用于同一剧目中。川北灯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胖筒筒”、胡琴,演奏时发出低沉浑厚的“嗡”音,所以又叫 “嗡筒筒”,除此以外还有花灯锣鼓等,后又逐渐增加了二胡、笛子等乐器。川北灯戏的表演中融进了民间舞灯及木偶、皮影、杂技等技巧,用以刻画人物、表现情节。
  目前,灯戏专业剧团的演出人员老化,会唱灯戏的老艺人已屈指可数,口传剧目大量流失。另外,灯戏用扬琴、笛子、琵琶、二胡等民乐伴奏,由于乐手流失,不得不采用电声乐器加民乐来“凑合”。年轻人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对传统的、民间的东西接受困难,灯戏的传承问题日益严重,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灯戏•川北灯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南充市

  川北灯戏用农民的道德标准演人间的美丑善恶,喜怒哀乐,大多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语言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南充是它的发源地。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流行于阆中、苍溪、南部、盐亭、剑阁、昭化、江油、西充、仪陇、巴中、广安等地以及绵阳、遂宁、达州等市的部分地区。是川北地区历史最悠久、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的《阆中县志》就记载:“五月十五瘟祖会,演灯戏十日,每夜焚香如雾,火光不息,其所为灯山者,亦如上元时。”(此书收藏于北大图书馆)清代演出非常活跃,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苍溪县志》记载:“上元,放花灯,演灯戏,在郡邑城廓间筑台竞演,昼夜不分。”
  建国后,川北灯戏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扶持下,60年代、80年代,南充专区多次组织人员对散落于民间的灯戏进行调查、收集,共挖掘了三百多个剧本和九十多支曲牌。参加全国或省级各类会演、大赛多次获文化部颁发各类奖项。

二、选择原因
灯戏濒危,记忆传承人数大量减少,通过民间文学形式记录可抢救性保存百年技艺。

三、可行性
1.优点:灯戏表演涉及地域广阔,重庆、四川的阆中、苍溪、南部、盐亭、剑阁、昭化、江油、西充、仪陇、巴中、广安等地以及绵阳、遂宁、达州等市的部分地区皆有迹可循。
2.缺点:距离学校远,来回用时长,成本较高。

可以给大家参考~

[ 本帖最后由 周韵 于 2017-10-8 17:06 编辑 ]

TOP

选题讨论:真武大帝传说

一、基本概况:
1.真武大帝简介: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湖北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汉族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中国近代汉族民间信仰尤为普遍。2、真武大帝形象: 真武大帝的 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3、真武大帝来历:道经如是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国,乃国王之子。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并将他命名为“太玄”。太玄很小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至过目不忘。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喜欢道术,且一心向道,并发誓要扫尽妖魔。4、真武大帝身份争议:其一.为北方之神
《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记·天官书》曰:“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而汉代人认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训》称其为颛顼、辰星、玄武。因较为复杂,民众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为北方之神。
其二.为水神
根据阴阳五行来说,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即为水神。王逸《九章怀句》云:“天龟水神。”《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因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属性,深受人们的信奉。
其三.为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象征
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纠盘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胥。”就是利用龟蛇纠盘的例子来说明阴阳必须相合的观点。
其四.为戈之事的主持者勾陈大帝之重要支持,剑仙之道守护神,武学之人的护法者。灵龟为盾、玄蛇为剑,兵天剑修真的看守护者。武当山道教最高尊神。因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其下有腾蛇星,故龟蛇合体;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故称玄武。玄武的这些特性,不但赢得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信仰,而且还为唐宋以后玄武演变成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础。
其五.荡魔统摄三界群邪之神
玄天上帝位列北极四圣,属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直隶。受玉皇大天尊敕封位镇北方,后受元始天尊符召敕令。而北极四圣的职责上统伏三界群魔诸妖邪,下摄酆都幽冥鬼魅,令三界逆魔邪首不敢残害生灵。玄天真武有号玉虚师相而济度群迷。又号终劫济苦天尊,在五劫中的终劫救度众生,破诸魔法邪宗。皈命玄天不堕邪见。
二、选择原因
可以通过真武大帝这个人物更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渊源和精髓。
三、可行性
其人其事有丰富的史籍以及道经的记载。全国各地广布真武庙。武当山作为传说中真武大帝飞升之地可以观看武当真武大帝大表、真武大帝像和知晓真武大帝传说的研究人员。北京一公园真武大帝传说遗迹。敦煌真武大帝塑像。然而地理位置距离华中师范大学较远且分散。

TOP

选题讨论:断尾龙挂钱

一、民间传说
每年清明节前后,在古徽州这一带都会有一次强降雨过程。雷雨来前,狂风呼啸,乌云蔽日,电闪雷鸣,天昏地暗。村民们家家关窗,户户闭门。老人压底压低声音叮嘱孩子:“不要喊,不要跑,斩尾龙来徽州挂钱了。”
说起“斩尾龙”可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徽州府歙县徽城披云山上住着一老一少两位道士。
一次,老道士挖到了一棵要三千年才长藤、三千年才开花、三千年才长根块的何首乌。这种何首乌是极品珍宝,要蒸七七四十九天,才可蒸熟,吃了这种何首乌后便可成仙。
老道士将何首乌带回家蒸了四十八天。第四十九这一天,有朋友邀请老道士出去喝酒。老道士临走叮嘱小道士:“看好锅灶,万万不可掀动!”
老道士走后,小道士对着蒸笼,不敢走开半步。何首乌煮到这个时候,散发出的香气越来越浓。小道士忍不住掀开,掐了一点尝尝。正好这时老道士喝酒回来了,看见小道士正在咂着嘴巴,连声说:“罢了罢了,你小子哪世修来的福气。”说着就把蒸笼打开,夹起何首乌,递到小道士手中说:“你把它吃了吧,好成仙家。”
原来这种何首乌是不能分享的,必须一个人吃了才能成仙。小道士吃了何首乌,果真成了仙。这就是后来民间传说中赫赫有名的张天师。
小道士成仙后没有离开师傅,而是更加敬重师傅,同时除妖降魔,为民造福。
一天,小道士下山进城,听说新任徽州知府坑害良民,十分气愤,便赶到徽州衙门去看个究竟。但是,当他赶到衙门时,徽州知府就立即退堂。此后,每次只要小道士一露面,徽州知府就隐退。小道士感到奇怪。经过多次探究终于弄清,小道士方知徽州知府是妖孽所变。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一年阳春三月,徽州知府携夫人到杭州西湖游玩。
西湖三月,乍暖还寒,然泛舟湖上看苏堤垂柳新绿别有一番风味。湖水清澈透底,但见成群鱼儿嬉戏,相互追逐。远山一片黛绿,天空一群燕子翩翩飞舞。夫人饶有兴趣的看着湖里的鱼儿,用鱼饵泼撒喂食。
忽然起了一阵狂风,天空顿时一片混暗,湖水变得浑浊,船也剧烈地摇晃了几下,瞬间又风平浪静。夫人惊诧之间,忙扶住船的桅杆。后发现头上的一只金钗掉进了西湖。由于湖水非常清澈,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金钗的影子。徽州知府吆喝随从下水去打捞,奇怪的是没人能捞上来,徽州知府一急,骂了声“饭桶”,人已“扑嗵”下水了,转眼间徽州知府举金钗浮上水面,众随从急忙将他扶上船。
话说西湖游玩尽兴,回到徽州府衙后,夫人与徽州知府同房,夫人发现徽州知府一身冰凉,问他说是那日下水打捞金钗受了凉。他命令下人在院里盖起一间房,要求密不透风,内放置十八只千斤大缸,九只放满水,九只放满沙。每天下午他衙门也不开,只是关在那间放满沙、水的房间,不知道这徽州知府到底葫芦里埋的啥药?
诸位看客有所不知,也想不到,这徽州知府原来是一条蛟龙所变!
因那日西湖游玩,老龙见徽州知府夫人长得美貌,便起了色心,于是发了一阵妖风,让金钗飘落水中,然后故意让别人捞不着,引诱徽州知府亲自去打捞,老龙趁机吃掉徽州知府,并让自己变化成徽州知府的模样。龙生长在水里,又长得一身鳞甲,所以每日须先沙里蹭蹭将老鳞磨去一些,然后到水里泡泡,老龙本已成仙,有一些道行,而凡夫俗子又岂能知道?从此,徽州歙县一带不再安宁,六畜不旺,人口逐渐减少。
小道士找到徽州知府夫人,才发现徽州知府夫人已有身孕,并且是九胞胎。小道士判断徽州知府夫人将于端午节生产。在叙说详情后,夫人虽不知真伪,嘴里却唠叨:“自杭州西湖捞金钗,老爷周身冰凉。洗澡也奇怪,要挑九缸水,九缸沙。”
小道士对徽州知府夫人说:“你去偷偷看下下徽州知府是怎样洗澡的。”夫人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房里一条大龙在水里沙中钻来滚去。
小道士又对夫人说:“端午节那天要把缸里、碗里所有的水倒掉,要一滴不剩!”
端午节那天,小道士手持玉皇大帝御赐的宝剑来到衙门,龙精一见他的影子就撒腿就跑了。恰巧此时徽州知府夫人要分娩了,小道士原本准备去追赶,但为了不留后患,小道士决定除去这九条小龙精。在接生婆每接到一条小龙,立即交给小道士将其杀死。待八条杀死后,不知什么原因还有一条迟迟生不下来,夫人也有一些心疼,毕竟十月怀胎,是自己的骨肉,但是天命难违,况且情非得已,只好由它去了。就在众人迟疑之间,最后一条小龙出生了,接生婆一把没逮牢,小龙窜进了书桌上一方大砚台里的水里。
原来徽州歙县盛产砚台,每个房间内都有一方砚台,以备书写。也该它活命,众人就没注意砚台内有水。
夫人流泪跪在小道士面前求情说:“大仙,饶了它吧,将来我死了,也有个上坟的。”小道士听了,没有伤害它的性命,只是“咔嚓”一下一剑斩了它的尾巴。小乌龙对着母亲流了两滴眼泪,“嗖”地一声,腾空而起,往江西方向飞去。
小道士又马上启程赶往杭州西湖。因为那里是乌龙精的老家,它已变化成一商贾正在街上游玩,南海观音恰好经过杭州去西天拜见如来佛祖,见小道士行色匆匆,问明缘由,顿时心生一计,既收服了乌龙精,又不伤它性命。只见观音摇身一变,在大街上摆一面摊,乌龙精走到摊前,肚子也刚好饿了,见老板娘招呼,就坐下来吃面。面一下肚,马上变成铁链将乌龙精锁起来,观音和小道士把乌龙精投入一口井中,捆在一根石柱上,永世不得解放。乌龙问观音菩萨何日才能出来,观音说:“除非石柱开花,铁索烂!谁叫你不行善还害人性命。”
传说几百年后有一新科状元路过此井,摘下花翎挂在井台石柱上,准备到井中打水喝,井水忽然满了起来。状元吓得水也不敢喝,急忙拿起帽子就跑。原来是老龙以为石柱开了花,上来看看是不是可以重获自由了,这当然都是后话了。
小乌龙因被斩去了尾巴,所以被称作斩尾龙。斩尾龙长大后,并没有祸害人间。或许它知道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所以非常珍惜。
后来,徽州知府夫人死去,葬在徽州府歙县徽城问政山。斩尾龙每年清明前后都要来徽州府歙县徽城问政山扫墓。每次来时,父亲总要告诉他:往返都威风凛凛,风风光光!到了母亲这里,母亲总要叮嘱:来去都要静静悄悄,温温和和。这真让龙儿左右为难,只好来时天昏地暗,天颤地动,去时无声无息,彩虹高挂。
在徽州歙县民间,一遇上雷雨天气,老人们都要说“斩尾龙来挂纸了!”。而小孩子们一旦遇上雷暴天气都心有余悸。即害怕又好奇,幻想着那断尾龙正夹着乌云雷电,呼啸而来,会随时在空中出现。奇怪的是尽管斩尾龙每年清明时节来徽州挂纸,徽州都要遭受一次风灾,但是徽州那些受灾的人们都不会怨怪斩尾龙,这大概是被其孝道所感动吧。
如今,改革开放了,人们思想多元化,孝道又回到徽州人的心里。每年清明时节,我们出门在外的徽州人不管离家多远,只要能回家的都要赶回来给祖宗上坟挂纸。
此外,徽州歙县民间至今流传着很多关于斩尾龙的故事。如歙县雄村到西溪南一带都是红土,那是被斩尾龙的血染红的。斩尾龙被小道士斩掉的尾巴掉在了江西婺源砚山,从此那里出产一种非常有名的砚台,名字就叫龙尾砚。每年清明前后歙县都要发几天大风,下几阵暴雨,那是斩尾龙来歙县问政山给它亲生母亲扫墓了。好心的人会在清明前后在它母亲的坟前放上一张八仙桌,每次斩尾龙走后都会留下一对红鲤鱼以示感谢,可是这对鲤鱼只能在远处看的着,没有人能够拿的到。
二、选题原因
我是地地道道的徽州人,这个故事是我母亲同我说的,我的一些同学也知道。一开始只是觉得这个故事很吸引人,后来想着想着发现其中有些因素和白蛇传有相同之处,尤其是我母亲同我说的版本。之后我在课本上发现山东有“秃尾巴老李”的故事,一查又发现和斩尾龙的故事有相似之处。在查阅了一些论文之后我才知道这是“断尾”母题。而且我们当地人有不少是从山东迁徙过来的,说不定这个神话也是从“秃尾巴老李”演变而来,之后因为临近杭州的缘故,又增加了一些白蛇传的元素。虽然斩尾龙的故事只在徽州流传,但它对于我们徽州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我高中的学校后山就是传说中埋葬斩尾龙的母亲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墓碑。这个故事对于徽州的孩子来说,奇幻的情节中带着对道德的启蒙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TOP

选题讨论:布谷鸟、杜鹃、子规传说

一、选题原因
   1.布谷鸟、杜鹃、子规传说在中国民间流传广泛,且传说分布范围广至全国,较有趣味性。
   2.各地关于布谷鸟、杜鹃、子规的传说说法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但此三种鸟常被混淆,传说较为杂乱混淆,可由此角度入手进行探究挖掘。
二、概况
   1.三种鸟的区别
     布谷鸟,即大杜鹃,是大杜鹃的俗称。叫声响亮清澈,二声一度,区别于四声杜鹃;声音柔和单调,似“布谷——布谷”,每分钟可反复叫二十次左右;又名“郭公鸟”、“喀咕”。
     杜鹃,杜鹃科鸟的总称。杜鹃科的家族比较大,在我国约有16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鹰鹃、普通鹰鹃、四声杜鹃、八声杜鹃、噪鹃等。
     子规,叫声凄厉,鸣叫时速度及音调不断增高直至狂暴高潮。由于古诗词中“啼血”“哭啼”“凄切”等描写与鹰鹃声嘶力竭的叫声相吻合,故可推知子规应该为鹰鹃,但显然不是叫声柔和的布谷鸟。
   2.部分流传较广的民间传说
     布谷鸟传说
    (1)弟弟哭哥哥版
        各地说法不一,情节大致相同,即饥荒时兄弟二人经过艰辛寻找找到食物,哥哥把食物留给弟弟,弟弟却因听信谗言或不明真相而误会了哥哥,并直接或间接将哥哥杀死;后来弟弟明白真相,后悔莫及,痛不欲生,最终化成一只鸟呼唤哥哥,鸣声类似“布谷、布谷”。
    (2)侄女骂姑姑版
        这个版本主要流传在东北部分地区,大致内容为:一对孤儿兄妹闹了矛盾,妹妹因哥哥一句狠话心中难过,吐血身亡,哥哥得知妹妹亡故后悔而亡,只撇下盲眼的嫂子带着小女儿独自艰辛度日。一日嫂子去给丈夫上坟,忽然从草丛中飞出一只小鸟,称自己是妹妹,并向嫂子忏悔生前不该怨恨哥哥导致其夫妻阴阳相隔,嫂子连忙相劝,并让小女儿叫小鸟为“小姑”,哪知小女儿张口就骂“臭姑姑”,又说她害了她的父母;小鸟叹口气,说愿来世再做你小姑,隐入草丛不见了。
    (3)嫂子唤小姑版
        大致情节为: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嫁入了一户贫穷人家,丈夫跛脚又暴躁,婆婆歹毒又刁钻,只有小姑子比较善良贤惠。姑娘白天干活,夜间就和小姑子一起在菩萨前求告,乞求拜托这苦日子。终于有一天,天上突然起了雷,小姑子出门看是否是菩萨显灵,一出门就乘着彩虹被菩萨带走了;姑娘慢了一步追出门,一直喊着“姑姑等,姑姑等”,可最终还是没追上,后来化作一直鸟,在空中依旧叫着“姑姑等,姑姑等”。
        以上是关于布谷鸟传说的几个较常见的版本。
     子规传说
        《太平御览•周郡部•卷十二》记载:《十三州志》曰:当七国称王,独杜宇称帝於蜀……时有荆人,是后荆地有一死者名鳖冷,其尸亡至汶山,却更生,见望帝。帝以为蜀相。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为德薄,乃委国禅鳖冷,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曰:“我望帝也。”  又云:望帝使鳖冷止水,而淫其妻。冷还,帝惭,遂化为子规。杜宇死时適二月,而子规鸣,故蜀人怜之皆起。
        关于子规的传说,大致可确定子规为古蜀王杜宇所化,但从记载中可见杜宇化为子规的原因有不同说法。在这个传说中,“子规”与“杜鹃”可换用。
三、可行性
优点:较为熟知,调查方便。
缺点:分布范围广,实地考察难度较大;民间说法混杂不一,源头早已流失,整理较困难。


蔡菁

TOP

选题讨论:靖州苗族歌鼟

一、基本概况
湖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二:靖州苗族歌鼟
 “鼟(tēng)”是击鼓的声音,“歌鼟”原来是“多声部苗歌”的一种,即男女歌队对歌时唱的一类歌曲,而这种歌贯穿于苗民各种生活之中,由此,它成为“多声部苗歌”的代表。而后约定俗成,苗民便把“歌鼟”视为“多声部苗歌”的总称。
  “锹里”一带民俗活动较多,几乎所有的民俗活动都有特定歌唱方式的参与。如“坐茶棚”、“坐夜”、“结婚”、“打三朝”、“立夏节”以及“踩芦笙”、“歌会节”、“祭祖”等都与歌鼟密不可分。
  从表面上看,苗族歌鼟只是一种苗家的民间歌唱方式,但在“以饭养身,以歌养心”的苗族人民心中,歌鼟的意义决不仅限于“歌唱”。在无文字的苗族,借用“歌”来完成记事、交流和传承功能,选择用“歌”作为记载并传承本族文化的主要手段,他们喜庆节日以歌相贺,男女相恋以歌为媒,生产劳动以歌互助,丧葬祭祀以歌当哭,叙述苗史以歌相传。
  苗族歌鼟歌词大多为七言四句,二四句末字一般讲究押韵,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其内容涉及到历史传说、祭祀礼仪、生产劳动、婚姻恋爱、劝事说理、唱咏风物等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其文学性强,内涵深遂,是苗家人的“口头文学”。演唱时,主要用中锹凤冲村苗族土语(酸话)演唱(饭歌用纯苗语)。“酸话”是一种与当地苗语和周边侗语不同的苗族土语,是苗语的汉化,语音近似于当地汉语,但又略带苗语腔调。歌鼟用纯苗话不好唱,用“酸话”唱才顺口、易学。
  2006年,靖州苗族歌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文化局为保护主体。
二、艺术特点
山歌调(情歌调、茶棚歌调):山歌是苗族男女青年“坐茶棚”、“坐夜”、“玩山”、谈情说爱、交流感情时所唱的曲调。在“茶棚”里,男女各坐一方,女用歌问,男用歌答,形式有唱有和,韵律有起有落,节奏有快有慢。这种曲调属同声二声部重唱,歌声悠扬婉转,娓娓动听,柔媚而富有感染力。“文革”时期,“坐茶棚”被视为旧习俗遭禁止,“茶棚”拆除后,苗族青年便把对歌地点选在古树参天的山坡上,因此也称之为“玩山”。可以说,学唱“茶棚歌”是苗族青年婚恋习俗中的必然环节。因此,“茶棚歌”数量最多,占了歌鼟词库的绝大部分。
茶歌调:茶歌调又称歌谣调,是苗民在各类喜事活动中,酒宴正式开席之前喝茶点或主客对歌前所唱的曲调,也就是活动正式开始前的“引子”。这种曲调嘹亮奔放、激越昂扬、富有气势,旋律如同波浪起伏,可男女合唱,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分讲歌、领歌、和歌,先由歌师讲歌,一人领歌,然后众人和歌。讲歌时口语性极强,听起来近似说话,实为歌师临时编歌,被尊称为歌师的人均具有“依声填词”的编歌能力,及长期而稳定的授歌经验、良好的嗓音素质和记忆能力;领歌起到定调作用,领歌者要求嗓音好,记忆力强,主要担任高音声部的演唱;和歌时由低音歌手在一个主音上依靠循环呼吸的方法唱一个持续低音,高音歌手则带有即兴色彩演唱中、高音,中、高音之间此起彼伏,与低音形成和谐的映衬,要求做到不从众,音调相差3—5度不等,所以,又称为“帮腔”。 在锹里苗寨,苗家龙头宴是苗家必不可少的盛宴,先茶后饭,席间歌伴,在有贵客、订婚、结婚、打三朝、吃年饭等场合而设,席前先摆上糖果,用大山茶叶和接骨茶叶开水泡制茶水待客(接骨茶又名草珊瑚,具有清热解毒、开胃之功效),主客之间品糖果相饮而歌。茶歌便是人们在这种比较隆重的场合用于表达喜庆生活、释放欢愉心情的一种方式。歌唱时,声部起落较大,音调似高山流水,仿佛森林松涛之声。
酒歌调:酒歌是苗族人民宴请客人,在宴席上以歌助兴、以歌会友时所唱的曲调,属男声多声部合唱歌曲。苗民性格豪爽,热情好客,各种群体性交往活动非常普遍,几乎每寨都有歌师。特别是在各类喜庆活动的酒宴上,他们以歌相互祝贺,相互夸赞,表明结交之诚,抒发友爱之意,并带有赛歌性质。主客之间歌来歌往,众主宾齐和,场面热闹,气氛浓厚。演唱时全用真嗓,声音浓厚,情感奔放。和茶歌调一样,酒歌调也分讲歌、领歌、和歌,但比茶歌调更富有气势。
烟歌调:“烟是和气草,没有可以讨,忧闷吃袋烟来解,忧愁唱支歌来玩”,这是锹里苗歌歌调的一种,一般是一群男女聚集围坐在一起调侃抒怀,女子给男子敬烟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和好感。烟歌的唱法以四句歌词清唱,声音沉稳畅快,调子温和婉转,气氛在烟雾缭绕中和谐轻松欢快。如遇有对方盘问烟歌根古,即究其烟袋和火镰的来历,就用款歌唱法应对。
饭歌调:饭歌是酒后吃饭时所唱,唱腔酷似茶歌调,但唱法又截然不同,有鼟的味道,音域宽宏粗犷,音调跌宕起伏,声音抑扬顿挫,给人无数美感,所讲所唱全部用苗语,趣味横生、诙谐幽默,可使人开怀大笑,由一人讲歌,一人领唱,众人合歌。
款歌调:款歌优美、抒情,较为欢快,在茶棚、坐夜、酒席以及平时常用此腔调,由一人唱高调,一人唱低调,即一人主唱,一个帮腔,帮腔之人在帮腔时要掌握主唱下句的歌词,才能唱得和谐优美,否则会跟不上腔,出现滑腔的现象,所以双方必须配合默契。
担水歌调:担水歌是当地的苗族青年举行婚礼的第二天,男方为了打糍粑给新娘带回家作为酬谢,而请新娘担水泡米,在担水过程中所唱的曲调。担水时新娘在“六亲客”(即六位男歌手)和伴娘的陪同下,挑着水桶,唱着《担水歌》缓缓而行,每走五六步,便要停下来男女对唱一段。一路上歌声朗朗,尽管水井近在咫尺,但一唱一和至少要两小时才能结束这一活动。演唱时,为一人“讲歌”,二人“和歌”,曲调优美动听,音韵和谐。此曲调除新娘担水时唱以外,其他社交场合也可以唱和。
嫁歌调:新娘嫁日晚上,要和父母哭诉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哭诉手足之情。“哭嫁”最感人肺腑,它是衡量女子才智的标志。父母对女儿的“哭嫁”多是劝歌,且由父母代唱,郎家歌师闻听“哭嫁”声悲切动人,便以歌相劝,你一曲,我一段,哭成一团,众人见状,也纷纷落泪。
三音歌调:三音歌调是以担水歌调、款歌调、茶歌调在一句歌词里用三种音腔的结合唱法。声调高低起落有序,时而粗犷,时而柔美,给人以无限美感。
童谣调:童谣节奏明快、活泼欢乐,适合在比较喜庆的场合演唱。
三、传承价值
苗族歌鼟作为一种在特殊地域和特殊族群中使用的民间歌种,其价值主要有三点:
(1)学术价值:在中国民歌中,多声部侗族大歌已为世人认知,而多声部苗族歌鼟却不见经传,两者同处同一地区流行至今,并且又有本质的区别,无论从音乐方面,还是从历史、民俗、语言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艺术价值:体现在它独特的旋律及和声的音程关系上,是对立与统一的结合体,是劳动人民天才的艺术创造力所形成的奇特艺术现象,更是当今音乐创作难得的借鉴、参考之本。
(3)实用价值:发掘、抢救、保护苗族歌鼟,对“锹里”地区乃至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苗族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传承意义
随着“锹里”地区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当地苗族与外界长期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苗族歌鼟赖以生存、发展的传统文化空间在迅速萎缩;重要的歌师、歌手逐年递减,当地苗族同胞对歌鼟的兴趣日益淡漠,苗族歌鼟及其代表苗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被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同化的巨大危险。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靖州苗族歌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TOP

选题:汤显祖在抚州

选题讨论:汤显祖在抚州
一、基本概况:
1.传说地位:临川才子代表人物之一,文学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2.其人: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的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个年代,正值明朝腐败动荡的中晚期。幼自聪颖,家学渊厚,师从名门,文学成就颇高,尤其在戏剧领域,是明代剧坛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然而其有一生坚守清高品格,鄙弃官场腐败风气,因而仕途不畅,命运多舛,34岁才中进士入京为官,后则因其正直不阿的品格与作风而遭遇贬黜,先是调职南京闲职,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他的思想背景与文学主张,使得他与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等渊源颇深,并与当时诸如王世贞等文坛巨擘交识,成为一段段历史上的佳话。
3.传说故事
①为官政绩类:
    遂昌县灭虎祠记——汤显祖的“贵生”思想和人道主义在他的为官生涯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在遂昌任知县时,由于山高林密,虎害猖獗,不仅糟蹋庄稼,咬死家禽家畜,而且经常伤害人的生命。汤显祖到遂昌的第一年初冬,就发生老虎啮伤村童的事故。为消灭虎患,汤显祖组织丁壮打虎。当地民间传说老虎是受山神庇护的,青壮年都不敢应募。汤显祖即以神道设教,祷告城隍之神:“吾与神共典斯土,人之食人者吾能定之,而不能于止虎。民曰有神。夫虎亦天生,贵不如人。神无纵虎,吾将杀之。”表示为民灭虎的决心,鼓舞了乡民的士气。他还亲自率领乡勇到三仁乡叶坞村灭虎。先后杀虎十七只,消除了虎患。汤显祖为此在县城东建了灭虎祠,并写了《遂昌县灭虎祠记》。文中正体现了他的“贵生”和人道主义思想。
②爱情故事类:汤显祖和俞二娘——“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这是《牡丹亭》中杜丽娘著名的唱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故事,并非仅仅属于《牡丹亭》。它的一位读者俞二娘,也超越了生死,“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作者、观众和戏剧以最奇妙的方式相遇了。  从明万历年间的原创版,到2004年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经上演了四百余年,汤显祖娓娓描述的爱情故事,征服了无数观众,尤其是那些情窦初开的青年。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俞二娘。用眼下的流行语来说,她是一位“超级粉丝”,当今的追星族与她相比无不逊色。  有一条为昆曲研究者奉若至宝的史料,记录在明人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里:“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俞二娘在读了《牡丹亭》以后,用蝇头小楷在剧本间作了许多批注,深感自己不如意的命运也像杜丽娘一样,终日郁郁寡欢,最后“断肠而死”。汤显祖得知消息后,挥笔写下《哭娄江女子二首》:“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
二、选择原因以及可行性:汤显祖作为临川才子代表,在其家乡江西抚州临川有着极高的声望与地位,且由于其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无论是正史抑或是野史具有十分丰富的记载,并且在民间,其传奇也具有极深厚的发育与流传的土壤。抚州还设有专门的汤显祖纪念馆以及今年考古发现汤显祖家族墓园的新发现,对于汤显祖的研究都具有价值。

TOP

作业友情提醒

小伙伴们不要忘记嗷,上节课老师有布置课后作业哦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男神或者女神分享给大家,并写上理由哟

TOP

我最喜欢的神

作为一个漫威粉,最喜欢的是可爱又迷人的“反派”洛基
  相信很多人看过电影之后,仍以单纯的善恶观念评价邪神洛基,在“高大上”的奥丁和托尔面前,洛基自私、残暴、短视而且不择手段,他在齐塔瑞大军入侵纽约曼哈顿特区一战(见《复仇者联盟》)当中不过杀死了区区几百人(场面上),这还没有绿巨人一场破坏弄死的人多。而他的伟大抱负,对阿斯卡仙宫王座的觊觎,其实代表了一种不同的生存理念。这一点,在《雷神2》当中得到了托尔的亲口证实——托尔对“父王奥丁”说过,论统治之道,他不如洛基,这是心里话。事实上,他习惯了单打独斗,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扭转乾坤之后应该怎样?他不管,也不知道如何去管。如同年轻时的雷神崇尚武力一般,洛基对于统治和王权有着不可名状的嗜好。奥丁和托尔都先后指责过他的野心会带来毁灭与灾难,但他依然故我,更有甚者,在大闹斯图加特名流聚会时,洛基轻描淡写地说“你们的下跪,只不过是习惯了被人统治而已”。希德勒斯顿用独特的肢体语言和轻慢的笑容,以及无以伦比的气质演绎了一位剑走偏锋的神祗、一位失意的王位继承人。而这也是邪神洛基的魅力所在。
  洛基原本的北欧神话设定是恶作剧之神、火神。巨人法布提(Farbauti,象征闪电)和女巨人劳菲(Laufey,象征树)的儿子,主神奥丁(Odin)的义兄弟,北欧神话中最重要的神祇之一。而影片中洛基的经历:托尔因自大被逐,洛基因篡权被逐(均出自《雷神一》),最终托尔没要王冠,洛基却在颠覆性的灾难之后成功上位(出自《雷神二》):这其实是罗宾汉在这部北欧神话衍生的电影当中的变体。
  关于罗宾汉,最有传奇色彩的说法是,在12~13世纪十字军东征之时,英格兰的理查王被俘,留在国内的约翰王子趁机篡权,并拒绝赎回理查王。与他狼狈为奸的诺丁汉郡长趁机强占了忠心于理查王的罗宾汉家的领地,更试图染指罗宾汉的心上人玛丽安。结果罗宾汉被迫躲进舍伍德森林,以此为基地,领导一支农民起义军劫富济贫,最终成功赎回理查王,粉碎了约翰王子等人的阴谋。于是,在民间的罗宾汉有如托尔,随时回到皇宫便可登基加冕;而洛基有如约翰王子,一再掌权仙宫,却因民意不归,整天都有“被贬为正乞儿”的风险。于是洛基造反,他在宇宙中漂泊的时候,认识了更多,学到了更多,可见他并非无能之辈;然而他的眼光只限于划地为王,大到统治仙宫,小到占领地球,结果一次次失败。可是,谁又能保证洛基上台之后,带来的就一定是地狱呢?“道统”向来都是堂而皇之的,剧本也是事先写好的,演托尔、罗宾汉的人必须高大上,演洛基、约翰王子的人肯定矮丑矬——只有希德勒斯顿,将一个矮丑矬真正演成了被挤兑的王弟,一位充满抱负、决断分明、敢作敢为、才华等身的反对党。
  洛基最出彩的桥段就是和托尔在飞艇上的那段争执,两兄弟原来彼此妒忌,一个妒忌父亲偏心,一个妒忌母亲偏心。不过,母亲的死唤醒了洛基的良知,他在因缘际会之后得到王座,其实坐得也不安稳。事实上,抛开权杖之争不谈,托尔是个情痴,洛基也还是那个从小驯善的养子,只不过大部分人人都忽视了后者的存在。

(暗搓搓附一张图)

[ 本帖最后由 罗君艺 于 2017-10-13 17:19 编辑 ]

TOP

回复 4# 的帖子

哇这个很文艺,适合文院的同学来研究 但是感觉要和民间文学建立联系的话需要琢磨一下,小说戏剧中的“灯”?

TOP

回复 3# 的帖子

我觉得王阳明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有些距离感。他的思想过于深奥,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一定能有很深刻的影响吧?而且他的几个故事更像是历史故事,感觉少了点文学的韵味。

TOP

回复 4# 的帖子

灯戏这个比较特殊,和其他同学说的民间故事类都不同。但是我有几个问题:如果我们去实地考察,能现场听到一场灯戏吗?他们的演出限定时间和场合吗?我们如果做剧本和曲牌的搜集和记录,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能在别人之前的工作成果上再增加多少?

TOP

回复 8# 的帖子

靖州苗族歌鼟蛮有意思,就是这个范围有点大。另外我们应该听不懂歌词吧?如果做这个,我们应该做什么工作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