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在首届世界人文学术大会期间正式宣布成立

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在首届世界人文学术大会期间正式宣布成立

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在首届世界人文学术大会期间正式宣布成立





【中国民俗学网讯】当地时间2017年8月9日下午,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协商,由中国民俗学会、美国民俗学会和日本民俗学会联合发起的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olklore Societies,简称IFFS)于比利时列日市首届世界人文学术大会分论坛“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历史、理论和方法(Folklor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tudies:Comparing History,Theories,and Approaches)正式宣布成立。

  该分论坛由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罗仪德(Tim Lloyd)召集,日本民俗学会国际事务负责人桑山敬己、罗仪德和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安德明分别发表了题为《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教科文组织文化路径的批评性反思》("What is‘Culture’abou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UNESCO Approach to Culture)、《美国民俗研究:昨天与今天》("American Folklore Studies:Yesterday and Today”)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民俗学:成就、困难和挑战》("Chinese Folklore since the Late 1970s:Achievements,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的论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世界人文学术大会主办方之一)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美国民俗学会会长凯·特纳(Kay Turner),日本民俗学会前任会长小熊诚,以及参加世界人文学术大会的各国相关学者,参加了这次论坛并见证了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在(IFFS)的成立。


出席世界人文学术大会民俗学分论坛的中日美三国民俗学会代表


(左起:安德明、小熊诚、朝戈金、罗仪德、桑山敬己)



  随着国际学术的不断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日益扩大,给世界性社会文化运动带来了挑战与机遇。进一步加强各国民俗学界之间的交流合作,从理论、方法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推进民俗学建设,已成为全球越来越多民俗学者的共识。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在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民俗学会数年来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努力下创立的一个国际性学术组织。该组织将为世界范围内的民俗学者进行更广泛、更深入、更充分的学术交流提供重要平台,并将在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及其主席朝戈金研究员的继续支持下,争取尽早成为该理事会的团体会员,以利长远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目前,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由罗仪德(Tim Lloyd)担任临时会长,安德明和桑山敬己分别经中国民俗学会和日本民俗学会推荐担任临时副会长。联合会将在后续的工作中筹备成员大会并正式选举并产生新的领导机构。(安德明)

更多信息请访问:
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www.cipsh.net
世界人文学术大会:www.humanities2017.org腾云微信公众号:tengyunqq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成立
——为世界民俗研究提供广阔学术平台


  作者:记者 姜红   摄影/图:记者 姜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14 |



  当地时间8月9日,在比利时列日举行的首届世界人文大会民俗学分论坛上,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olklore Societies,IFFS)正式宣布成立。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由中国民俗学会、美国民俗学会和日本民俗学会联合发起。

  长期酝酿与协商的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德明对记者表示,尽管作为研究对象的民俗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内部千差万别,但民俗学却是一门在理论上、方法上具有强烈国际性和跨文化性质的学科。长期以来,除了一些区域性或亚学科性质的相关国际学术组织外,与其他相邻学科相比,民俗学一直缺少一个世界性的学术团体。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加强,特别是与民俗学关系密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影响日益扩大,建立国际学术联盟成为推进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非遗保护等世界性社会文化运动良性发展的当务之急。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联合会的成立是长期酝酿与协商的成果。安德明介绍道,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俗学会创始人钟敬文教授等学者就同美国、日本的民俗学界保持着广泛交流,这为后来三国民俗学会之间展开全面化、体系化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三国民俗学会互派代表参加学术年会、联合培养青年学者、合作组织学术会议,展开了多项活动,其中,美国民俗学会中美专业交流项目、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期学校等都富有成效。2015年起,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倡导,中、美、日三国民俗学会开始酝酿协商成立联合会。

  “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吸收世界上更多的民俗协会加入。”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罗仪德(Timothy Lloyd)对记者表示,很多其他国家的民俗协会也有兴趣加入该联合会。在接下来半年左右的时间里,联合会将正式邀请它们加入,之后联合会还将申请加入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

  未来将开展多方位合作

  在此次民俗学分论坛上,中、美、日三国代表围绕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论题分别进行报告,并展开热烈探讨。

  “通过聆听会上三国学者的演讲,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觉,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民俗学者在学术视野、理论储备、研究方向和语言能力等许多方面,都已达到了可以与美国、日本同行平等对话的水平。”安德明说,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说,三国代表的报告各有侧重。中国近年来参与广泛,中国学者对此问题保持高度关注,中国民俗学会成功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申报“审查机构”成员后深度参与到世界各国非遗项目的评审工作之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思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出并讨论一些美日两国同行未注意到的问题。

  关于中美两国民俗学的不同之处,罗仪德表示,中国有国家层面上的文化部,而美国没有;中国有更具组织性和策划性的文化政策项目,而美国却没有;中国民俗学研究得到了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而在美国私有部门对艺术与文化的资金支持占据更大比重。因此,美国的民俗学研究缺乏全国统一的项目。

  展望联合会在未来的发展,罗仪德认为,三国民俗学会作为联合会的创始成员,在未来将开展多方位合作。在起始阶段,由于资金问题,合作规模处于适中水平,将召开会议并出版学术作品。如果要开展更大规模的合作项目,比如饮食传统的国际合作项目,就需要通过联合会申请更多资金的支持。安德明说,作为联合会,它应该是各个国家民俗学会的联盟组织。一方面,它有责任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动、引领民俗学在理论、方法以及取向等各方面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尊重不同国家民俗学会及其学术传统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因此,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必然会是其最基本的工作理念。在此前提下,吸纳更多国家民俗学会的加入,成为包容广泛的世界民俗学者的家园,并加入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将是它必然经历的发展过程。同时,积极酝酿并定期筹备举行世界民俗学大会,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提供一个广阔多样、深入充分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是其重要工作内容。

  (本报比利时列日8月10日电)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8月14日第1269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