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七彩云南·魅力昆明] 全球4成彝族古文献出自禄劝

全球4成彝族古文献出自禄劝

  禄劝五星路上有栋不起眼的小楼,穿过该楼狭窄通道步上3层,便是县民宗局古籍办。与简陋的住房不相称的是,这里拥有大量古彝服饰、生产生活工具及文藏。“用具最早距今150多年,比如这台纺线机至今可用。”古籍办主任张晋智说,但这里“最大的财富”是378卷的各类彝文古籍,它们记载着古彝文化发展历程,佐证了五千年华夏文明辉煌。
  
  目前,全球研究古彝文化的重要资料4成以上出自禄劝,分布上,楚雄收藏400部;国家图书馆、档案馆、北京有关高校收藏659部;澳大利亚、丹麦、瑞典、美、德、法等国均有收藏。
  
  彝族文化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其中,云南禄劝是最早发现、最早被研究的古彝文化地区。为此,禄劝1984年便成立全省唯一一家县级古籍办,2010年,古籍办陈列室建成,收集了210卷各类古籍。如今的378卷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哲学、文艺、祭祀等多方面。
  
  张晋智说,中华文明在远古时代分伏羲序列和女娲序列,汉与彝与伏羲序列“同源异流”。这使得彝汉文字有很大相似点。“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仰韶文化陶器上有23个字符,当时没法破译。最终,禄劝古彝文作为同源文字参照系之一,成功地助解破译了23个字的读音及意思。”从那以后,禄劝古籍相继助译甲骨文、仓颉文等多种古文字。
  
  “如今,古籍的保护和传承都成了很紧迫的问题。”禄劝县民宗局局长钱贵学说,彝藏的珍贵在于保护与传承有两难:一是古籍在不断风化、腐坏,如何保存?二是懂彝文的传承人渐渐老去,如何传承?
  
  钱贵学介绍,为保护传承彝藏,在资金严重不足情况下,民宗局和古籍办开始了繁杂和持久的发掘活文藏的行动:先后推出古彝说唱文学兼小品艺术——“道揌”;在云龙中学办彝文培训班,至今已3年;选拔彝族非遗传承代表“毕摩”,传习彝文化;编写编纂《彝汉大词典》,恢复成立罗婺古乐团;制作彝文古籍电子文库,妥善保护传承。(昆明日报 )

全球4成彝族古文献出自禄劝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Mw==&scene=6#rd

TOP

刚刚把巴莫老师写的《彝族神图与鬼板》还了,过些日子再去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