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档案:
姓名:张勃
性别:女
出生:1972年7月
职称:研究员
祖籍:山东省定陶县
个人简历: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民俗会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华夏文化保护中心节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民俗学会学术顾问等职。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出版了《清明》、《明代岁时文献研究》、《唐代节日研究》、《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77个礼俗》(第一作者)、《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第一作者)等多部专著,主编了《礼仪》、《中国端午节丛书·史料卷》,并担任《节日研究(第一辑)》的执行主编,《北京学研究2012》,《北京学研究2013》副主编。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优雅大方,平和谦虚,散发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丽——张勃,我校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一位行走在学问的路上,不断地学习、工作、再学习,努力把学问做精的年青学者。
成功的秘诀:“三心”+“二意”
张勃研究员著作丰富,出版过《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清明节》、《唐代节日研究》、《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主编过《礼仪》、《中国端午节·史料卷》等书,学术作品多次获奖,其中《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另辟蹊径,瞄准学科前沿,为民俗文献学研究确立和实践了一种崭新的高度,大大提升了民俗文献研究的学术品位,荣获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山花奖。当问及成功的秘诀,张勃研究员谦虚地说自己算不上成功。在我们的追问下,她谈了自己做学问的“三心”、“二意”。
决心——“将学问做好是一件艰苦的事,必须下定决心,吃得苦,才能有所进步,有所贡献。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勤奋,就一定会有收获。”张勃研究员说。她在学问道路上走得坚定而执着,靠的就是这样的决心。
专心——“知也无涯。学术界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但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必须要做出一些选择。当然,人的能力不同,有的人是多面手,可以在多个领域都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对我来讲,专心很重要。简单地讲,专心就是在一段时间比较专心地做一件事情。”张勃研究员这样说。张勃研究员从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始就确立了节日研究的方向,十余年来,她一直主要在这个方向上耕耘,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从一个节日的起源研究,拓展到一个朝代的节日研究,再拓展到节日文献研究以及对当代节日重建发展的研究,并使其不断深入,从而成为节日研究领域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
信心——张勃研究员告诉我们,在学术道路上有一些关键时候,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发表就是一个学者的“关键时候”。“关键时候不要掉链子,关键时候要有信心,争取表现出最好的自己。”但怎样才能表现出最好的自己呢?张勃研究员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关键时候的不掉链子首先来自平时的不断努力,其次,关键时候要更用一份心,要做更精心的准备。”
诚意——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张勃研究员说:“做学问要有诚意。做学问是求真,是向善。没有诚意难以做好。中华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文化情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梳理它们的发展史,还是揭示它们的文化内涵,阐释它们承载的价值观念,都需要我们内心的诚意。”
惬意——张勃研究员告诉我们:“将学问做好是苦事,但如果你做的学问是你所喜欢的,便有所不同了,它就成了痛并快乐的事情,或者说在别人看来是苦是痛,自己却甘之如饴,并不觉得什么。”她说:“庆幸的是,我一直做的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她这样说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知识分子应该有更多的担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张勃研究员说:“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人,对于社会的更好发展,都承担一份责任,每个人都应当承担自己的责任。”但她同时更强调知识分子的责任。她说:“士,有志于道。知识分子应用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时能够有更多思考和担当,知识分子要用知识生产服务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近些年来,如何让一度式微的传统节日在当下迅速复兴,是全国上下普遍关心的话题,复兴传统节日,需要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传统节日的知识和价值,张勃研究员除了著书立说,也参与到传统节日的科普工作中,她多次接受多家电视台、报纸、网站的采访,并多次进行学术讲座,参与“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的组织、策划、评审工作,广泛传播传统节日知识,“传统节日是可以为全世界共享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能为它的复兴和传播做一些事情,是一个节日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张勃研究员说。
做人,一定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当我们问及在她成长成功的路上,有没有她特别想感谢的人,张勃研究员很激动的说:“当然有了,首先是老师。我的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齐涛教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后导师萧放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和引我走向民俗学之路的叶涛老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都对我有十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优良品质和丰富的人生阅历,都是你宝贵的学习资源。他们会告诉你治学之路,并提供很多学术资源,一步步引导着你在学问的道路上攀登,这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个人修行的确重要,但没有领你进门,自己修行是很困难的。除此之外,我们会通过很多机会,认识很多人,这些人都会对你有或大或小的帮助。比如说王善民老师(曾任《民间文化论坛》主编),是我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结识的,那时我刚刚读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还不怎么会写,他文字功底很好,思想也特别深刻,总是一遍遍耐心帮我修改,指出其中的不足。”张勃研究员说,如果给她时间,她还能列举出许多。“知恩图报。做人一定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要记得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尽可能图报,就是去报答对你有恩惠的人,并尽可能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
既来之,则安之且爱之
张勃研究员自2010年来我校工作,迄今差不多五年了。当我们问及她对联大的印象,她说“在这里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所在的北京学研究所,风清气正,大家团结和谐,一切以工作学问为重。以北京学研究所为核心建立的北京学研究基地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学术平台。在这里,你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学问当中,而不必为一些琐事忧心。而咱们学校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很有活力。在联大的五年,经常能感到她在进步,她在成长。”
她告诉我们, “联大是我自己的选择。既然来了,联大就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就要爱她,因为我是她的,她也是我的。”她深情地说:“学校发展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是老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首先要做好自己,不能妄自菲薄,要努力让学校为你而骄傲。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爱,联大就会成长得更快。”
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照我们当下的大学生活,张勃老师严谨治学、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和志于道的责任感,深深感染着我;见贤思齐,如何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文:学生记者 刘静 )
(来源:机直党委办公室(机关党总支),原文地址链接:
http://news.buu.edu.cn/art/2015/4/27/art_13584_326303.html)
文字来源:
http://www.bjstudy.com.cn/news.php?id=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