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羊教给人类哪些智慧?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羊教给人类哪些智慧?

羊教给人类哪些智慧?

——对乙未羊年春节的祝福



刘锡诚





过了阳历2015年的元旦,农历乙未(羊年)春节转眼就要来到了。喜欢对干支纪年历法刨根问底的人、生肖属羊的人和乙未本命年的人,大半总会追问一个问题:作为中华人文动物的羊,有什么可以说道的?羊教给了人类什么智慧?十二年前,上一个羊年(2003),笔者曾写过一篇《三阳开泰的意象》,谈中国人关于生肖羊的人文想象,意犹未尽,今又逢乙未之年,且再摇笔作一续貂之文。

在中华民族的观念形态中,自远古以来,羊不仅是自然界的动物,而且也是中华人文动物之一,不同民族和不同时代的先民们,赋予了羊以种种不同的人文内涵。譬如,古羌人就是以羊为图腾祖先的人种或部族。殷商甲骨文里的“羌”字,像是“人”字头上装饰有两角。当代的羌族在其神话传说、民间艺术、建筑装饰中,保留着不少这种图腾信仰的遗迹。古羌人迁徙的途经之地,也留有文化遗迹于后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云南记录的普米族神话故事中,羊被说成是向人类传授“二十八宿”天文历算的始祖。……对于作为中华人文动物的羊的文化寻根,当代的作家和学者很少像古代文人士子们那样关注,以致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悠久的传统文化,探索羊的人文意涵时,很难从现代文学中找到只言片语,而不得不更多地求助于前辈或前辈的前辈作家学者们了。

古人从对动物的无数次观察中看到,只有羊这种动物是跪着吃母奶的,从而得出结论说:“羔羊跪乳”,是知礼的动物。署名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一本辑录了历代文人士子的种种轶文和语录的书,其中“羔饮乳母必跪,类知礼者”这一论述,赋予了羊以儒家关于“礼”的观念的文化学阐释,显示了古人对羊的习性的文化学认识。《说文》对此有解说:“羔羊,子也。《春秋繁露》曰,羔饮其母必跪,类知礼者。”孔老夫子在《论语》里在写到“子贡欲去告朔之餼羊”时说:“(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羔羊跪乳”是幼小的羔羊的习性,羔羊的这种习性给人们(包括普通人和有知识的人)以联想和启迪:羔羊是一种以“跪乳”而显示其为“类知礼”的动物,从而给人类以“礼”的教化。是否可以说,从羊的“跪乳”到人的包括“跪拜”在内的“知礼”意识和行为,是羊教给人类的第一个智慧?

古人从对动物之羊的观察中总结出来的另一个认识是,羊“群而不党”。《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说:“大曰羊,小曰羔。羔性群而不党。”几百只羊组成的羊群里面,不闹宗派、不立小集团,不闹矛盾、不闹分裂。“羊性善群……,羊为群,犬为独也。”意思是说:“善群”是羊的生存特点;“为独”则是狗的生存特点,二者迥然有别。且“羊每成群,则要以一雄为主,举群听之。”羊之善群,却并非散漫无序,杂乱无章,勾心斗角,而是常“以一雄为主”,有一个压群者,即俗话说的“羊头”,群羊团结一致。“羊头”在羊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仪礼》郑氏注所说:“羊取其后帅”。羊之善群,加之每一个羊群都有压阵的一个“头羊”,羊群就有了凝聚力、团结力、亲和力。苗族有一篇民间故事说,羊之善群,是为了防止豺狗子的攻击和伤害,而且羊们选举那个长着一对大角的黑羊头作领袖。“群而不党”自然是羊教给人类的另一个智慧。

古人对羊的的第三个人文理性认识是:“内柔外刚”。《说文》曰:“羊,祥也。”古羊字,取义于祥。《考工记》注曰:“羊,善也。”温顺柔弱是羊给人的第一印象。《易·说卦》曰:“兑为羊。”《正义》:“兑,说也,羊者顺之畜,故为羊也。”又曰:“外柔能说群,而内刚狠者,羊也。”也就是说在外表温顺之外,羊还有另一面,即内里的刚强。《尔雅》有言:“未成羊羜,绝有力奋。”“羊羜”指的是“五月羔”。五个月的羊羔被文人学士们赞为“绝有力奋”之辈,不仅因为它生理上的“力奋”,还因为它深藏着的文化上的意蕴。历代封建王朝制作和穿戴的朝服,一般都是采用羔裘,即用羊羔的毛皮缝制的。现代人送礼,尝以赠送宁夏出产的滩羊羔裘皮为名贵。何者?羔裘固然能给人带来温暖,然更重要的,却是取义于羔裘所蕴含的孔武有力的象征意蕴。我想,这不失是羊传递给人类的第三个智慧。

写上羔羊跪礼、群而不党、内柔外刚三谈,算是对即将到来的乙未羊年(2015)春节的一份祝福吧。
2015年1月20日

[ 本帖最后由 边缘人 于 2015-2-11 08:58 编辑 ]

TOP

祝福羊年!祝福刘先生羊年吉祥!

TOP

羊年吉祥!

好文彩!谢谢噢!收走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