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10课堂苏莉菲第九小组

民间文学410课堂苏莉菲第九小组

民间文学课题讨论方向:“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民俗释读
研究思路:
1、九头鸟的形象传说;
2、九头鸟词义的演变;
3、九头鸟与楚文化的渊源;
4、九头鸟与湖北人身份符号关系分析。

研究形式:
1、广泛搜集整理资料;
2、小组合作分析讨论;
3、大学校园调查报告;
4、街头走访视频调查(或博物馆咨询);
5、资料汇总课件展示;
课题论文报告综述。
更多精彩想法期待你的讨论加入!

[ 本帖最后由 须臾62 于 2014-11-5 23:06 编辑 ]

TOP

O(∩_∩)O~大家一起加油~

TOP

好接地气的课堂。期待报道

TOP

优秀团队的成功秘诀

由于学术发言讲究原创与个性,探索真理,追求智慧的启迪,因此,对小组讨论有三个金苹果建议:一是原创。凡引用,必注明出处,否则视为抄袭;二是讨论。课题的原创性深入,必须是一个个小问题的发现,一次次争鸣式的对话,而不能各言其语。三是评奖。每周由组长推荐或大家投票选出最优发言人。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大学生对“九头鸟”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我们小组通过问卷星对在校大学生关于“九头鸟”的了解情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报告以附件的形式发在论坛上,供大家参考。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九头鸟与楚文化的渊源

从楚地的风俗习惯和出土的楚地文物中我们已经知道,鸟在楚文化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但是“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话说的为什么是“九头鸟”而不是其它数字,这里我们首先就应该探究一下“九”这个数字在楚文化中的蕴涵意义。在东方文化中“九”一直是个“玄” 数,,至大无比, 至多无穷。隶属于东方文化的楚文化关于“九”的内涵意义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发展,在楚文化中没有神的概念,只有“鬼(巫)”、“大鬼(大巫)”的概念,人死了就称之为鬼,大首领死了为神,称为“九”。由此我们就可以推出“九”在楚文化中具有崇高而神秘的意义,所以“九头鸟”对楚人来说是神灵。
纵观楚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在汉代的时候楚地下层阶级反抗压迫的斗争很突出,此时楚地流传的“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歌谣,其实是楚地的下层民众们巧用楚文化中的“巫”、“道”、“骚”来发出对统治阶级压迫的呐喊,也是对于下层民众的一种号召。
但是我们发现,关于“九头鸟”是神灵还是妖魔的说法众说纷纭,我们需要联系一下楚民族的发展历史来理解非楚地人士对此的理解,在历史形成和发展中,,原始的“ 荆蛮” 曾长期遭受殷人、周人的歧视排斥,,是一代又一代人民通过顽强不息的奋斗才能够成为在南方拥有独立地位的民族。在这个确立自己地位的过程中楚人形成了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也正是由于一代代楚人的顽强拼搏使得楚民族越来越强大,这无疑加剧了各诸侯国的矛盾,其它的诸侯国开始把出国当做是一种祸水,所以楚人钟爱的鸟在其它民族的笔下就成了妖魔,楚人自比的“九头鸟”,在其它民族的传说中也就成了不祥之鸟。

TOP

大学生对“九头鸟”了解情况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在对这份调查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图片,但是此论坛插入的图片只能以连接形式,为了保证报告的完整性和效果,所以还是以附件的形式发布吧。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九头鸟”的形象流变(汪璐)

九头鸟原型是楚人的九凤神鸟。九头鸟出现之时并非是面目狰狞的不祥鸟,而是楚人理想和智慧的结晶,是能庇佑楚人永远安宁祥和的神祉。从九凤到鬼车的流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流变过程中包涵了诸多复杂的因素,正是这些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九头鸟形象由誉而毁,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一、九凤:九头鸟形象的原型
所谓“九头鸟”,顾名思义,就是长有九个头颅的飞鸟。这种形象记载,最早可见于《山海经》。《山海经·大荒北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1]大荒北经这里的“九凤神鸟”即是九头鸟的原型,它鲜明地彰显出上古时期楚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是楚人理想与智慧的结晶。

TOP

九凤形象根源

首先,九凤形象根源于楚人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这种理解和接受表现为楚人对鸟(尤其是凤凰)形象的喜爱和崇拜。楚人是以鸟为主要图腾的,如崔豹《古今注》中的“楚魂鸟”,即以楚王死后魂魄化为飞鸟,暗示楚人与鸟图腾的关系。楚的先祖为帝颛顼高阳,此后又经称、卷章、重黎而至祝融,班固《白虎通·五行》认为祝融“其精朱鸟,离为鸾”(班固.白虎通义[M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 87.),表明楚人将祝融看作是凤凰的化身,从而对凤凰怀有深厚的感情。楚人对自己祖先的崇拜和对凤凰及其他鸟类的崇拜,由此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TOP

其次,楚人对飞天升仙故事也极为热衷。
现实生活的乏味与压抑,人生遭际的困顿和坎坷,个人寿命的有限和短暂,使得他们常常幻想能超脱茫茫尘世,摆脱无穷无尽的苦恼,在神秘的天界里实现既包括肉体,也包括心灵双重意义上的“逍遥游”。在他们看来,这种理想只能靠飞鸟尤其是凤鸟的导引才能实现。如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楚墓人物龙凤帛画,即生动描绘出展翅飞翔的凤鸟导引一位贵族女子飞天升仙的场景。屈原《离骚》中“鸾凰为余先戒兮”、“吾令凤鸟飞腾兮”(洪兴祖.楚辞补注[M ].白化文,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 28-33.),刘向《九叹·远游》中“驾鸾凤以上游兮”等辞句,也说明了在楚人的观念里,惟有“摇翘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兮”的飞鸟,才能导引他们忘却凡间的痛苦,升入仙界求得永生与安宁,袒露出他们对飞鸟、对凤凰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TOP

其三,楚民族并不是一个成分单一的族群,在楚国由弱至强、由最初受成王分封时的小国,成为“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司马迁.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 1959.)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的天下强国的过程中,原先世代繁衍于这块土地上的民族也渐渐地与早期的楚民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南蛮(包括楚、百濮、群蛮、百越等南方民族)、华夏、东夷三个民族为主干的新的意义上的楚民族。其他民族的文化也自然而然地渗入到楚文化中,使之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其中,尤以东夷文化给予楚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东夷文化也是以鸟为主要图腾的,这就与楚文化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共通性。
许慎在《说文》中指明“凤,神鸟也。… …出于东方君子之国”(许慎.说文解字[M ].徐铉,校定.北京:中华书局,1963: 79.)卷四上《凤》,即意味着凤与东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楚人有“尚东”的文化心理,亦以东向为尊,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会对东方文化有着浓重的亲切感。作为东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东夷文化中对鸟类形象特别是对凤凰形象的尊崇,也就与楚人的观念达成了高度一致。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楚人无庸置疑地会以鸟或凤凰的形象去构建他们心目中的神祉,这些神祉的形象也就会鲜明地体现出他们对鸟或凤凰的深深敬仰和无限虔诚。

[ 本帖最后由 快乐的璐璐也 于 2014-11-17 09:07 编辑 ]

TOP

九凤神鸟为何为“九”首

传统观念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用以极言其多,楚人对这一数字有着特殊的偏好。如楚辞中屈原作《九章》、《九歌》,刘向作《九叹》,王逸作《九思》,宋玉作《九辩》,王褒作《九怀》等,都借一个“九”字最大限度地倾吐出作者们心底的喜怒哀乐。又如上古时期分布于楚地(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的部族九黎,它共有九个部落组成,每个部落又下分为九个民族… …由此亦可见出数字“九”在楚人思想观念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刘向在注宋玉《九辩》时说:“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故天有九星,以正机衡;地有九州,以成万邦;人有九窍,以通精明”(洪兴祖.楚辞补注[M ].白化文,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 28-33.),将“九”上升到国家纲纪的高度,从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角度把这一数字神圣化,更说明楚人对“九”这个数字所怀有的强烈敬重心理。九凤神鸟之所以为“九”首,也正是楚人这种心理的外化,是这种心理意识在他们构建本部族神祉过程中的应用,从而体现出楚地浓郁的地方特色。

TOP

综上,九凤形象为“人面”与“鸟身”的结合体,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意识正处于由蒙昧向文明过渡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里,他们一方面开始认识到人作为独立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和力量(即“人面”),另一方面仍旧对作为整体的本民族抱有难以割舍的依赖之情(即“鸟身”,是以图腾的某一部分来代表其所象征的民族)。总而言之,《山海经》中的九凤形象是对九头鸟形象的最早记载,它体现了楚人新奇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他们美好理想的象征。

TOP

二、鬼车:九头鸟形象的异化

自《山海经》之后,历代典籍中便很难见到有关九凤形象的记载了,九凤作为九头鸟的原型这一概念,也因此渐渐地被人们淡忘。同时历代小说、杂记中反复记录一种不祥鸟——鬼车鸟,并作为九头鸟的别名。因为这种说法征引较多,影响甚广,所以后世遂多以九头鸟作为鬼车鸟的固定名称,并根据鬼车鸟的性质来为九头鸟定性。《辞海》“九头鸟”条云:“九头鸟,亦名苍、鬼车,古代传说中的鸟”(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77.)。《汉语大辞典》“九头鸟”条亦云:“1.传说中的不祥怪鸟2.鬼车鸟的别名”(汉语大辞典(第一册)[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754.)。由此不难看出以鬼车直接等同九头鸟的说法,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同。然而鬼车鸟的形象,并不能完全被理解为以九凤为原型的九头鸟形象,它实际代表着九头鸟形象的异化,是九凤形象的妖化和怪化。

TOP

鬼车鸟的形象,历代典籍中多有记载,初见于宋,而宋以后各代又自有考辨损益。如罗愿在《尔雅翼》卷十七中引裴瑜注曰:“(鬼车鸟)秦中天阴,有时作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说者曰:`此鸟昔有十头,能收人魂气,为天狗啮去其一,至今滴血不止。遇其夜过或滴污物上者,以为不祥。人家皆灭烛呼犬以去之’”(徐应秋.玉芝堂谈荟[M ].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本(第883册): 808 (上).)。又如唐慎微在《证类本草》卷十九中所记:“鬼车晦暝则飞鸣,能入人室,收人魂气。一名鬼鸟。此鸟昔有十首,一首为犬所噬,今犹余九首,其一常下血,滴人家则凶。夜闻其飞鸣,则捩狗耳,犹言其畏狗也”(唐慎微.证类本草[M ].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 1989: 27 (下).)。再如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三十三引《小说》云:“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余犹九首。”(徐应秋.玉芝堂谈荟[M ].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本(第883册): 808 (上).)从这些记载可以推之鬼车鸟得名“九头鸟”的原因,即在于它原本有十个头,后来出于客观因素,失去了一个,只剩九个,而所缺的那个头的伤口则经常滴血,血落下来,能给人带来灾咎,所以鬼车鸟才被视为不祥之物。此外,鬼车鸟还具有能收人魂气、喜爱夜间飞行、怕狗等生活习性,这些生活习性又都与人们的特定心理紧密联系,是这些特定心理的集中体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