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七彩云南·魅力昆明] 【昆明记忆】昆明:追忆似水年华

【昆明记忆】昆明:追忆似水年华

  面对着车流交织的四个路口,在昆明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他,居然不知道哪一条才是通往单位的路。老昆明迷失在新昆明城里,曾经熟稔的城市发生了改变,由熟悉到陌生,这个过程只用了不到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盛放的鲜花在街头随处可见,脚下趴着小狗的男男女女在茶馆里打牌聊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不慌不忙,好像整个地球上,就这里的日子格外长。
  
  2003年的秋天,屁股下垫着无名工匠编就的草墩,坐在有秋阳斜射进来的昆明小饭馆里,说着不知是云南哪个地方方言的服务员端上来一盆没放半星油盐的灰灰菜,同时放下的还有一小碗杂着芫荽辣椒盐巴的蘸水。那时候,街上行人缓慢,车流寥寥,在不断向上冒腾的氤氲菜气中,时间的脚步似乎已经在那个昆明秋日的中午停滞。
  
  至少,在呆在昆明的十天里,像我这样一个漫无目的的外来者,走在几乎察觉不到什么灰尘的大街上,脚步会不由自主地愈来愈慢,也愈来愈碎。而十天的时间,在这里仿佛已经被拉成了十年,恍惚中我甚至觉得,自己都快成为一名昆明人了。
  
  可是,对于像我这样的匆匆旅人来说,对于一座安静地趴在海拔近两千米的高原之上,已经走过了许许多多个年轮的城市,什么才是通向它的入口?什么才是打开城市记忆的钥匙?
  
  今天经常在昆明当地媒体上追忆老昆明的张老楷,四年前由昆明旧城搬到东城。在新家刚刚安顿下来,张老楷第一次走出门口,面对着车流交织的四个路口,在昆明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他,居然不知道哪一条才是通往单位的路。最终,却是由一位到昆明谋生的浙江人,在那天为他指引出一条正确的路向。
  
  老昆明迷失在新昆明城里,曾经熟稔的城市发生了改变,由熟悉到陌生,这个过程只用了不到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然而,要想勾勒出已经被历史抛入了时间河流里的老昆明,仅仅是凭借今天因为城市改造而变得面目全非的街道,以及因为年代久远而可供辨识记认已远不如从前的文化留存,今天人们据此品尝出来的城市文化史,肯定是大异从前。
  
  于是,对于那些热爱昆明而又亲眼目睹着这座城市在时光中不断新老更替的人们,他们是那样的依恋和怀想从前。正如活着的儿女,只有他们,才会在不经意间,从心里升腾起对已然辞世的母亲的阵阵怀念。
  
  怀旧真的成了一种无法治愈的顽疾,人们纷纷在这座城市的报纸上怀念那曾经清澈的滇池,以及雨后石板上会泛光的金碧路,以及街头形形色色的风味小吃……这一切,都是他们曾经经历,然而今天已然难以触摸得到的生活。
  
  1985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迷失在新昆明城中的张老楷结束了20年的知青生涯,重新回到了昆明城里。
  
  这一年的初冬,一大群红嘴巴的鸟儿,拍打着白色的翅膀,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起飞,越过无数的高山大川,最后在这座城市中心的翠湖畔找到了永久的过冬栖息地。
  
  这一年的3月,内向的昆明文学青年于坚写下了一首以这座城市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为题,后来成了文学经典的诗篇《尚义街六号》。
  
  张老楷很早就向外传递着这座城市的细节,而从那一年开始往后的每年冬天,总会有人专门从世界各地赶来,只为探问那群可爱的飞禽。
  
  也有人从那一年开始,专门跑到昆明,只为看一眼后来成为这座城市文化旗手之一的诗人于坚笔下的尚义街6号。而这座城市,也因为其地理的特性,在时光的替易中,成为人们踏足已经由边陲省份变为旅游大省的七彩云南的第一站。
  
  所以关于昆明,我们的目光从一首诗开始,那里边有18年前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一群年轻人的理想与生活;然后,我们再听听一位迷失在新昆明里的老昆明的回忆,以及一位被称为“最热爱云南的外省人”对于昆明的切身认知。

南方周末——[城市]昆明:追忆似水年华
http://www.southcn.com/weekend/city/200310300002.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