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京视传媒 2013年03月21日 09:40
视频链接:
http://fo.ifeng.com/yingyin/foji ... 21/23351641_0.shtml
相关背景:
妙峰山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属太行山脉,以“古刹、奇松、怪石”而闻名。妙峰山峰底开阔,空气清新,灌木群英,生机盎然。有大量木本植物和优质药材,各类奇花异卉四季常开,山桃花、野丁香、野茉莉、杜鹃花、麦秆菊、千亩玫瑰花、千亩梨花此开彼落,形成了“四面有山皆如画,一年无日不看花”的特有景致。
妙峰山是西山北麓的主峰,主峰下的惠济祠等3座庙宇群(惠济祠、回香阁、玉皇庙),依山取势,参差错落,高低有致,14座殿宇分别供奉着释、道、儒、民间等各路神灵,是明清时期北方民众的信仰中心。过去还有三教堂,供奉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这样集道、佛、儒、民间诸神于一的庙宇世所罕见。妙峰山浓聚名山之奇景,汇聚人间福地之精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辽代皇家名刹仰山栖隐禅寺、大云寺、宛平八景之一,名“灵岩探胜”的滴水岩、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的私人别墅等古庞贝遗址,可谓“山为佛生景,佛为山增色”,二者相得益彰。
妙峰山作为北京的“五顶”之冠而被载于史册。从明末以来的300余年间,除了抗日战争到文革这段时间外,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山上都要举行盛大香会,来自华北地区的群众到此向金顶灵应宫里的碧霞元君等礼敬,最盛时达40万人,因而妙峰山历来被称为“北京的宗教中心”。
这里的传统庙会始于明代。明末清初娘娘崇拜盛行,妙峰山成为北京地区最重要的娘娘庙之一,香火繁盛。清代《燕京岁时记》载:“妙峰山……每届四月,自初一开庙半月,香火极盛……人烟辐辏,车马喧阗,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以各路之人计之,共约有数十万;以金钱计之,亦约有数十万。香火之盛,实可甲于天下矣。”现藏于首博的清代《妙峰山进香图》表现的就是庙会的盛况。
关于妙峰山,有个不远不近的典故——民间调查集《妙峰山》,五四过后的一本时髦文字。
五四之后,中国学界尤其是北大同人发起了一间活动热潮。周作人一干人等大肆收集歌谣,顾颉刚和刘半农则忙于民俗调查,连洋气十足的胡适胡博士也练起了白话文学史——这个东西很畅销,但遗憾的是没有在“新月”出版。
1925年的香会最富文化史意义,北京大学的顾颉刚、孙伏园、容庚、容肇祖、庄严等著名学者一行五人,从德胜门出发,迤逦80里山路,从北路登上妙峰山,进行民众香会调查,在山上住了3天,开了正在初创中的中国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先河,是为北京、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妙峰山》就是那次民间热煮出来的一锅米饭。其调查对象是当时香火极盛的妙峰山庙会。《妙峰山》中辑录的香会组织结构,有香首、副香首、以及主管收会费的催粮都管、管理银钱的司库、负责伙食的饭把、负责交涉的执事、负责车辆的车把、负责住宿的司房、担负安全保卫的中军等等名目。连顾颉刚都为之咋舌:“实在有了民主政权的雏形了!”
妙峰山山顶有座灵感宫,即碧霞元君祠,俗称娘娘庙。相传是明代的建筑。规模宏大,背山面谷。每年旧历四月初一至十五日,妙峰山开山半个月。京都的善男信女们都去进香朝顶。北京西北大道上,日以千万计的香客络绎于途,有的以黄布包头,有的头戴“朝山进香”大红绒字,边走边喊“虔诚”!据《燕京岁时记》载:“每届四月,自初一开庙,半月香火极盛。”“人烟辐辏,车马喧阗,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以各路之人计之,共约有数十万……香火之盛,实可甲于天下。”
[
本帖最后由 Robot 于 2013-3-22 09:2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