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平坟调查:平坟复耕无人种 公墓圈地多闲置
深度报道农民日报2012-12-05 13:15
[导读]一场规模浩大的殡葬改革措施在河南周口强力推行。围绕着“平坟”的是与非,各方争议不绝。周口的平坟复耕究竟如何推行?在节约土地、农民减负方面又起到什么作用?
一场规模浩大的殡葬改革措施在河南周口强力推行,坊间称之为“平坟”行动。围绕着“平坟”的是与非,各方争议不绝。
周口官方称,平坟复耕一是为节约土地资源,二是为减轻农民负担。官方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周口市殡葬改革推行10个月,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3130个,平迁坟头246万座,恢复耕地近3万亩,新亡故人员遗体火化率基本达到100%,原有的537个棺木市场销声匿迹。
周口的平坟复耕究竟如何推行?在节约土地、农民减负方面又起到什么作用?晨报记者日前在周口进行了实地调查。
平坟速度怎么就飞快?
在当地“1号文件”的推动下,本来用3年完成平迁坟头300多万座,结果不到一年就完成
周口市淮阳县城关镇夏庄村的麦田里,孤零零地伫立着一块墓碑,墓碑周围方圆一米内是翻开的黄土,与周围青青的麦苗形成强烈反差。不远处,村民老张正蹲在一堆黄土前烧纸钱,老张说,土里埋着他的祖父,坟头在几个月前被铲平了,只留下了这抔黄土做纪念。
祖父的坟头是老张带着儿子亲手铲掉的,“不铲就会有推土机过来推,那样地里的麦苗就要被碾压。”老张带着记者翻过一条沟到了另一片麦地,“看,这就是推土机推掉的。”记者看到,田地里还残留着车轮的痕迹,一大块地被铲得平整而光溜溜的。
这场浩浩荡荡的平坟行动缘于一份文件。今年3月,周口市委、市政府发布的“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全市基本农田现有坟头300多万座,占耕地3.5万亩。文件要求,用3年时间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火化率100%;彻底遏制偷埋乱葬和骨灰二次装棺等。
在该文件的直接推动下,周口的速度惊人。据周口官方统计,至7月21日完成平(迁)坟墓近10万座,实现30万亩耕地无坟头,直接复耕土地600多亩。到11月底,平迁坟头已达246万座,恢复耕地近3万亩。也就是说,原本计划3年完成的任务,只用了不到一年就基本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这其中水分很大。他称,农村的坟一般扎堆,平均下来每个坟占地很少。另外不少坟墓多在荒地或田野的犄角旮旯,在耕地之中比例并不高,并且平均下来大多在1-2平方米。假如耕地中的坟头至多150万座,按每座2平方米算,可复耕300万平方米土地,也仅0.45万亩。
而在“1号文件”中称,全市农田有坟头300多万座,占耕地3.5万亩;周口官方最新向《人民日报》提供的数据则称,全市基本农田内现有坟头300多万座,占用耕地约5万亩。这样算下来每座坟头面积超过11平方米。
即使平掉了坟头,也并没有马上转化为耕地,光秃秃一片在田间很惹眼。村民告诉记者,主要是今年来不及播种。问及明年会不会再种上庄稼,有村民说:“谁高兴在自家祖坟上种地呢?”
公墓的地从何而来?
大部分是圈耕地;圈的面积过大,又导致闲置
一方面推行平坟,一方面新建公墓。周口官方称,平坟后可将遗骸火化后迁入农村公益性公墓,公益性公墓建设要做到全覆盖。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村公墓都是将农民的耕地圈下来建成的。淮阳县城关镇“正寝园”便是这批新建农村公益性公墓中的一个。刚进大门,便是一片数百平方米的水泥开阔地,整个墓园达50亩。“这些用的全是耕地,是我们7户农民的地。”在墓园工作的村民于永然说。
记者看到,偌大的公墓内冷冷清清,目前只建好了一个角落,占墓园面积不到十分之一。于永然说,目前公墓共迁入300多个穴位,这个小小的角落就可建几千个穴位。剩余的好几十亩地都空闲着,于永然等人觉得田地闲着怪可惜的,便又在空地上种上了小麦。
在商水县,农村公墓同样是圈农民耕地而建,这里每亩地的补助是一年1000元。不少村子的所谓公墓很简单,就是种几棵树把几亩田圈起来,再竖一块楼板,上书“公墓”就成了。不过,由于没有多少村民愿意将坟迁入公墓,被征地的村民往往又将“公墓”复耕,照样在里面种起了庄稼。
平坟的目的是增加耕地,公墓建设则又圈占了耕地,最终结果到底耕地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记者在周口市下属的几个县走访发现,大多数乡镇的公墓占地面积都比较大,多在几十亩,甚至上百亩。比如周口市郊的许湾乡,公墓面积就达到近百亩。据周口官方数据称,周口已经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3130个,如果每个公墓按照占地5亩算,面积则超过1.5万亩。
实际上,根据民政部下发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建立公墓应当选用荒山瘠地,不得占用耕地,不得建在风景名胜区和水库、湖泊、河流的堤坝以及铁路、公路两侧。
入住公墓有无增加农民负担?
平坟有200元补贴,但部分农民说未收到;殡葬有600元补贴,但一些公墓穴位每个却收费850元
为鼓励农民平坟,周口市政府提供了200元的平坟补贴,还出台了殡葬惠民政策:从2012年1月1日起,周口居民火化、遗体接送等殡葬服务费用每人补贴600元,全部由财政支付,并免费提供骨灰存放。
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平坟的农民都领到了200元的“平坟补贴”,在采访中一些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平坟后根本没有拿到一分钱,甚至没有听说过有补贴。那么,平坟的“减负增收”效果又是如何呢?按照官方说法,要算的账目得“加”“减”两头说。“加法”,夏秋两季种一亩良田就意味着增收超过1吨粮食、增加千元收入;“减法”,殡葬省去棺木等费用,算下来能省下七八千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有政府补贴,但村民殡葬仍然要花费一笔不菲费用。首先,公益性公墓的穴位并不是免费的,如淮阳县城关镇“正寝园”每个穴位是850元;如要立碑另外收钱,“正寝园”的标准是200元;扶沟县村民罗军丽葬在村里公墓“天堂静园”,小小的一块碑花了3000元钱。而且按照农村习俗,丧葬请客吃饭在所难免,惟一省掉的只是一副棺木的费用。
“平坟”是为“卖地”?
专家认为周口推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政策对土地需求缺口大,“平坟”是填补土地缺口的手段;当地否认“卖地”说法
外界质疑周口平坟的最终目的是为“卖地”,因为按照“增减挂钩”原则,增加多少耕地面积,才能批准多少工业用地面积。郑风田是此观点的支持者,他称目前周口推行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政策对土地的需求缺口很大。其中11个产业集聚区规划占地170平方公里,合25万亩;目前已建的产业集聚区占地90平方公里,合13.5万亩,周口新机场建设占地1.5万亩。“平坟”就是填补土地缺口的一个手段。
对于“卖地”的说法,当地否认。周口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孔雪梅说:“周口市坟地大部分占用的是农用地,平坟复耕后能够实际增加耕作面积,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生产和提高粮食产量;按国家政策规定,只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后才能用于‘增减挂钩’,所以,我市没有将平坟增加的耕地面积用于‘增减挂钩’。”
不过,周口市副市长刘国连坦承缺失:在“平坟”过程中,有的单位出现了方法简单,节奏过急、过快的现象;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对部分群体的思想工作做得不细致。使“平坟”的铲头触痛了生者追思的亲情,放大了埋怨情绪。发现这些问题后,就下发了通知,要求立即纠正。
12月4日的人民日报11版正巧也对周口“平坟”做了报道,标题为《外界议论纷纷 当地显得平静 周口殡葬改革见闻》。现节选如下。
老百姓对“平坟”是何态度?
项城市南顿镇上楼行政村农民周思民说,他家老坟可多了,一个多月前平了24个坟头,腾出一亩多地,已种上了麦子。 “上面有号召,村里一开会,干部先平,然后是党员,村民也就跟着平了。 ”问他是自己平的还是强行平的?他说:“是我自己平的,我们这个村都是自家平自家的。 ”
郸城县64岁的张桂英说:“以前地里坟头多,上坟、添坟乱哄哄,现在俺村的公墓建得整整齐齐哩,中间的路都是柏油路,像烈士陵园一样。这下祭祀也不怕踩庄稼了,下雨上坟也不怕泥泞了。 ”
外界议论纷纷,但周口的田间地头显得很平静。途经几十个乡镇,并没有看到有人平迁坟头,倒是看到许多新建的农村公墓。
政府为何要跟坟头过不去?
周口市市长岳文海说,平原地区,粮食主产区,地不增加,人口却在逐年增加,有的农民已经把道路两边的路肩都种上小麦了,惜地如金。现在还没来得及进行殡葬改革的村,村前村后的坟头一波接着一波,机器下不了地,人力种植成本又太高,有的就撂荒。殡葬改革在一些乡镇之所以进行得比较快、比较顺利,说到底还是群众理解。
数据显示,2011年周口全市粮食总产量达74.7亿公斤,居河南省第一位。周口市人口密度更大,素有“九里十三庄”之称。全市人口1238万,耕地总面积1200多万亩,很多县(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与之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全市基本农田内现有坟头300多万个,占用耕地约5万亩。
3年计划为何要1年完成?
周口市委书记徐光介绍,鉴于这项工作比较敏感,周口一开始就非常审慎,多次组织县市区主要领导和群众代表,到江苏、江西、浙江等殡葬改革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又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举行专家听证会,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殡葬改革的方法步骤反复论证,提出了“惠民政策全覆盖、遗体火化全覆盖、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平坟复耕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为了赶农时、避免损坏庄稼,在秋收后种麦前,加快了推进速度。实际工作中,群众要求“要下雨都下雨”,要平大家一起平,别你先我后,谁也别特殊。这样,大家都平了起来,不长时间就平了200多万座坟头。
专家点评
先把公益性公墓建设好
殡葬改革和民俗文化研究专家、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乔宽元:殡葬改革的大方向要肯定,同时应注意到殡葬改革涉及文化风俗、社会心理等因素,推进要慎重稳妥。建议周口先把公益性公墓规划好、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