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大事记
2008年9月9日,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民俗·社会·文化联合研究中心。
2008年11月15日,田兆元教授主编的《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学术集刊(第一辑)创刊号发行。
2008年12月29日,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神话发展史》学术沙龙举行,项目主持人田兆元教授作了《中国20世纪的神话解读---以愚公移山为例》的主题发言。
2009年2月8日,安俭老师主编,民俗学专业06、07级6位研究生撰写的《颛桥风土记》由香港世纪风出版社出版。
2009年5月20日,华东师大首届端午民俗文化周开幕。
2009年11月1日,田兆元、范长风两位老师主编,民俗学研究生集体撰写的《中国传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藏典)一书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
2010年1月,《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第三辑)由香港世纪风出版社出版。
2010年4月2日下午,社会发展学院举行人类学、民俗学学科发展座谈会。
2010年6月,由安俭老师主持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跨国民族问题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
2010年7月20日—23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承办的“俗文学与民间文化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在隆重举行。参与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员有来自中国内地各大高校的师生,还有来自台湾、日本、瑞士等地的专家、学者等,与会成员达到130余人。
2010年8月中旬,田兆元、范长风老师带领民俗学硕士班远赴青海玉树和甘肃等地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调查。
2010年10月16日下午,由上海民俗文化学会、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嘉定江桥镇人民政府、嘉定江桥镇万佛寺联合举办的 “2010年重阳节‘敬老与感恩’学术论坛”,在嘉定江桥镇万佛寺举行并获得圆满成功。
2011年11月3日,民俗学研究所老师范长风主持的“三江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2zs042)获得上海市教委2012年度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立项。
2010年11月17日上午和下午,由华东师大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主办,邀请到台湾大学著名民俗学专家、作家洪淑苓教授和日本爱知大学教授、中山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客座研究员王晓葵博士,在发院5楼会议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两场讲座,分别为“湾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和“记忆论与民俗学研究”。
2011 年4月27日下午,《民俗文献编撰与民俗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举行。上海民俗学界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该所所长田兆元教授领衔主编的40册“华东民俗学文献”,包括民俗学文献、少数民族民俗文献、妈祖研究文献,煌煌巨制,为中国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材料,可喜可贺。
2011年5月16日-25日,应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邀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University)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the Department of Folklore andEthnomusicology)教授哈森(HasanM. El-Shamy)与高级讲师苏独玉(Sue Touhy)来校交流访问,并分别开展为期一周的交流演讲活动,举办多场讲座。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学科是世界上领先的民俗学研究机构,学术实力雄厚。这次交流,对于推进我校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2011 年7月21日,由我校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合办的第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2012年1月1日,民族民间文化论坛(第四辑)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2012年3月17日17:00,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民间文学理论家罗永麟先生因呼吸衰竭,在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不幸仙逝,享年99岁。
2012年4月16日,经2012年第6次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隶属于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更名为民俗学研究所。
2012年5月30日下午,在“华东师大•上海社科院第八届青年学术论坛”上,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的博士生获得佳绩,其中余红艳获得二等奖,越南留学生张氏秋贤和潘文焰获得优秀奖。
2012年6月1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发起、民俗学研究所参与主办的“首届上海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论坛暨纪念‘非遗法’颁布一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六楼会议室成功举办。
2012年6月11日,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在莘庄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双方举行了盛大的合作签约仪式,共同开展莘壮钩针编结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
2012年9月13日至15日,由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城市文化论坛在沪举行,本次论坛开设了专题学术研讨环节,围绕民俗学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的主题,来自全国十多所科研院校的30余名专家学者和文化产业界人士共同出席了会议。
2012年9月19日,经2012年第14次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民俗学研究所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区域文化资源与应用研究中心,作为非实体研究机构,挂靠社会发展学院。
2012年12月12日,上海大学黄景春教授主讲“柳毅传奇——从《柳毅传》到柳毅信仰”。
2012年12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主讲“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2013年3月5日,日本长崎大学教授连清吉教授主讲“日本京都学派的中国学研究”。
2013年4月18日,华东师范大学徐赣丽副教授主讲“遗产化与资源化:民间文化的发展趋势”。
2013年5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范长风副教授主讲“青藏边缘上的汉藏社会与军事地理”。
2013年5月20日,日本学者松冈环女士主讲“从南京大屠杀的加害和被害调查透视现在的日本社会”。
2013年5月30日,上海政法学院祁志祥教授主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2013年6月5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马克•本德尔副教授主讲“印度东北与中国西南的生态民族志”。
2013年6月8日,民俗学研究所举办首届华东师范大学文化遗产日端午校园游园会。
2013年6月20日,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主讲“中国神话史书写的维度与形式”。
2013年6月27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游自荧博士主讲“‘灾难叙事’与社区重建”。
2013年8月26日至27日,首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成功举办,乌丙安先生受聘研究所名誉所长。
2013年8月27日至31日,现代日本民俗学理论与方法暑期学校开校仪式举行。
2013年9月18日,华东师范大学王晓葵教授主讲“灾害文化的中日比较研究”。
2013年9月21日,民俗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一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研讨会”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30余名专家学者就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理论意义与战略、发展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时代要求与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
2013年9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杨利慧教授主讲“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个案调查与理论反思”。
2013年10月12日,民俗学研究所举办首届华东师范大学重阳节传统习俗体验活动。
2013年10月17日,日本西南学院大学王孝廉教授主讲“从神话到诗——中国神话意象的演变”。
2013年10月23日,华东师范大学朱宇晶博士主讲“晚清到民国时期温州地方的基督教研究”。
2013年12月12日,区域文化资源与应用研究中心成立,文化部李松主任与我校梅兵校长为中心揭牌。
2013年12月12日,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教授主讲“节日研究与国家战略”。
2013年12月13日,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主讲“礼俗互动中的乡土社会”。
2014年1月7日,山西大学卫才华副教授主讲“新时期山西民俗研究项目与田野研究方法”。
2014年3月6日,复旦大学张伟然教授主讲“地方性差异与乡土文化——中国人的文化地理认知”。
2014年3月13日,《探索与争鸣》杂志主编秦维宪教授主讲“体育民俗—斗蟋蟀的绝技与文化解读”。
2014年3月27日,日本京都大学周先民教授主讲“狩野直喜与京都学派----中国知识生产的东方谱系”。
2014年4月4日,民俗学研究所举办清明“祭祀师祖,追慕先贤”活动,缅怀我校首任校长孟宪承先生。
2014年5月,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教授荣升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
2014年5月13日-15日,台湾大学洪淑苓教授主讲“关公传说与民间信仰研究三题”,“从民族学民俗学到社会学——大夏大学校友陈国钧教授的人生经历与学术成果”。
2014年5月27日,民俗学研究所举办第二届华东师范大学文化遗产日校园端午游园会。
2014年5月29日,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研究部松尾恒一教授主讲“琉球群岛、日本列岛与中国大陆―交流与民俗文化的形成”,“日本民俗学:民俗的发现和変容,文化财、文化遗产的诞生”。
2014年6月5日,美国俄勒冈大学莎伦·谢尔曼教授主讲“电影、田野与作为表演的民俗学”。
2014年6月17日,民俗学研究所浦兴中学研究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举行。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田兆元教授和浦兴中学校长任富恒共同为基地揭牌。
2014年6月,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王晓葵两位教授喜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分别为:东海海岛民间信仰谱系研究、灾害记忆传承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截止到2014年6月
整理:苏长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