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她满足了我对大学的全部印象(转载此文,谨向中山大学致敬!!!)

她满足了我对大学的全部印象(转载此文,谨向中山大学致敬!!!)

她满足了我对大学的全部印象
作者:中山大学2009级人类学学士张莹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中山手创,遗泽余芳,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莘莘学子,济济一堂。学以致用,不息自强,发扬光大,贯彻主张,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中大校歌
听着熟悉的旋律,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大学生活马上结束了,在中大三年多,没有为学校争得什么荣誉,但是也自觉无愧自己最美好的几年青春,即将离开校园,简单的写一点文字,来记录这场即将到来的盛大的离别。
说起中大,有很多感受却又无从谈起,想了想,既然“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那就先从中大的大师说起吧。
中大对于大师是非常敬重的,强调“教授就是大学”,而大师确实也有大家之风,平易近人。校道上,也许你碰到的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就是某个领域的泰斗,如果你足够热情,或许你们可以进行一场小小的学术讨论。而这也是中大建设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她聘请了大量的客座教授,并欢迎他们在中大定居,哪怕你一年都不会举办一次讲座,哪怕你每天都只是在学校散步,那也已经足够。中大没有像别的学校一样树立很多现代化的雕像,有的是中山先生的铜像和其他已故教授的雕像,每年清明节都会有人祭拜缅怀,有白发老人,也有意气风发的学生。
中大对学术的尊重体现在每个细节上,比如不管你在你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多大的成绩,有多么多的著作,每年你依然要带本科生,要让学生从本科开始,就接触前沿的技术和理论成果。没有教授与学生之别,只要有一个好学向上的心,中大给予每个人机会。
说完大师,继续讲一下中大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和“人心向学,善待学生”的办学理念。
在中大,政治因素被降到最低,大学,教的是知识,不是如何阿谀奉承。中大是国内大学中唯一一个校学生会主席直选的学校,想在学生会有所作为,不是靠巴结领导,而是靠踏踏实实做事。每学期学生会都会出一份关于学校超市、食堂的调查报告,从货品种类到价格,从服务态度到卫生环境,独立调查,独立思考。在地沟油泛滥的时候,学生会和化院联手,调查学校食堂食用油情况,结果是几乎所有食堂都是使用净化后的地沟油,报告一出,学校舆论哗然。之后学生会和食堂的再三协商,学生的用餐情况终于有了改进。
不仅是学生社团,学生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就像今年搬宿舍,学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学校一开始出台的政策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通过向院长和相关负责人反映后,和学校反复协商,最终采取了学生的意见,将其分为两批,安置在了不同的宿舍楼中。很多事情看起来是小事,却和学生的利益相关,中大给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途径,让学生在一个完全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在中大三年,几乎没有开过什么会,每年换辅导员时辅导员会安排一个时间和大家认识下,这可以算是个例会了,如果愿意放弃一年唯一一次正式见辅导员的机会,那也没人介意。之后这一年,如果没什么事去找辅导员,辅导员也不会来找你。至于上不上课,只要可以承担不去上课的后果(有的老师会点名,大多数不会,课堂参与占总评的百分之十,课堂讨论或期中课堂展示占百分之三十。),那也没人管。有师兄在新东方兼职,挣钱后徒步或者搭车旅游,热衷于公益活动,几乎不去上课,多门课挂科,但毕业依然顺利进入新东方。在中大,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学校给你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对于机会的把握却要看个人。
其实这些小例子也都体现了中大的以学生为本,善待学生,但关于这点我还想多说几句。
和北方的学校相比,中大最吸引学生报考的可能就是不限电、不限网、不查寝、无早操、无自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以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很多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每年也会有很多转专业的名额,大一学习的大多是基础课程,只要绩点足够高,几乎可以转到任何别的专业。如果想多学些东西,不仅可以去旁听别的专业的课程,也可以辅修或者修读双学位。中大的很多政策都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制定的,并且给学生表达不满的机会,这使得中大能切实的为学生着想,解决与学生利益相关的问题。
中大的图书资源也十分丰富,不仅有国内排名前三的藏书量,更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每年中大都会花很多钱来购买电子图书的版权。这些图书资源不仅对在校生开放,也对校友开放。学生毕业后,依然可以使用图书馆资源,可以在食堂吃饭,可以在团委领票参加学校举办的讲座或者演出。这使得校友对学校有着很强烈的归属感,就算毕业以后,也会常常回到学校。
大学三年,很庆幸当初选择了中大,她用一点一滴的小事,教会我独立思考,平等待人,她告诉我什么才是一个大学应该有的包容和自由,她满足了我对大学的全部想象。明年六月,我也会像师兄师姐一样,走进梁銶琚堂,由拿着权杖的校长,将学生帽帽穗由左侧拨至右侧,那一刻将是完全属于我的一刻,也是我永远不会忘怀的一刻。就像前任校长黄达人退休前说的那样,我们都是中大人!

TOP

暑假期间,报社来了中大一个人类学师妹,其风采背后是中大之自由宽厚,真诚博大.从这一点上,中山大学借一个本科生就赢得了我们的尊敬.  而所谓几个名校却在一点点丧失威信.普通人未必看学术排名或者建筑漂亮,从学校塑造的人来审视学校,却更实在.
        何谓大学,也许这位作者所讲述的非常点滴的小事,却极尊重规则尊重人文,也许正是大学自信的开始.
       想去中大看看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