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专家发现疑似瑶族文字 收集120多个文字片段

专家发现疑似瑶族文字 收集120多个文字片段

中新网-三湘都市报 2012年07月30日 09:56



  生活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少女,在出嫁之前必须学会织锦为自己准备嫁妆,其中一床“八宝被”是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最近,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家在瑶民编织的精美“八宝被”上,认出了疑似瑶文字的书写符号,到目前为止,收集到了120多个文字片段。

  故事

  祖传的织锦里藏着瑶文

  7月27日至28日,由中南民族大学专家学者组成的瑶族文字考察团对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多个乡村进行了考察。

  在汉中村76岁老人奉兴朝家中,他向考察团展示了两块长1.5米、宽1米的织锦“八宝被”被面,并告诉大家这是光绪22年,他祖母的祖母嫁过来时带的嫁妆。据奉兴朝介绍,儿时的他经常看到伯伯在写一些他不认识的文字,伯伯说这些文字是瑶字。

  南方少数民族专家、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庆福是考察团成员之一,他说“这条八宝被上依次织的是山、万、树、天、鸟、女字,表示的是‘在大山深处,到处鸟语花香,我们在大树下一边织锦一边唱山歌,做歌堂。”

  考证

  瑶族是有文字的

  瑶族因为历史上迁徙频繁,没有创建整个民族统一使用的文字,因此被认为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的民族。但据历史文献记载,清代在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瑶族聚居区流行一种瑶书——“捏造篆字”。

  清代连山知县李来章发布的“焚瑶书”中写道:“平日排师所教者,皆瑶书也。……搜其书,尽焚烧之。”

  李庆福告诉记者:“可见在清代之前是有瑶文字存在的,如果没有瑶文,何谈焚呢?”

  现状

  现存瑶文多保存在织锦中

  在江华考察期间,专家们在许多瑶家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中都发现了文字,出现最多的是在织锦上。在连山脚村,该村会织八宝被的妇女基本都认得上面的文字,一些老年男性也认得这些文字。

  湖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本高大胆推测:“可能一开始瑶文是男女都懂的,后来瑶文被禁,只有瑶族女性在织锦过程中依然接触,所以懂瑶文字的多为女性。”

  观点

  瑶族文字与女书有关

  在江华的邻县江永也存在着一种大名鼎鼎的只有女子才懂的文字:“江永女书”。在李庆福看来,“其实女书就是一种瑶族的文字。已发现的瑶文字与女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字从语音到写法都非常相似。”当然瑶文字是一种怎样的文字、它与女书是什么关系都有待人们更进一步的研究。

记者 吴岱霞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七旬老人藏“八宝被”传承古老瑶文

  中新社永州7月29日电 题:七旬老人藏“八宝被”传承古老瑶文

  作者 唐小晴

  今年76岁的奉兴朝老人收藏了两件织有瑶文的祖传“八宝被”,向后人证明着瑶族不仅有语言,亦有文字。

  奉兴朝家住湖南省正南端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汉冲村,他是现今村中唯一一个可识瑶文的男性老者。他所保存的光绪22年和1957年的两件“八宝被”,为后人研究瑶文提供了活证。

  江华瑶族自治县系中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瑶族人口30万,占世界瑶族人口的十分之一,分布有平地瑶、高山瑶等支系。瑶族因历史迁徙频繁,各方面发展受影响,没能创建整个民族都能使用的统一文字,因而被认为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

  据保庆府志等地方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实行文字狱,当局严禁使用瑶族文字,导致瑶文难以推广使用。而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文大多为平地瑶,因汉化严重,瑶文已被汉字代替使用和推广。

  28日,中新社记者跟随中国语言专家学者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探寻这座“神州瑶都”里古老瑶文的发展现状。

  奉兴朝家中的“八宝被”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瑶胞织锦中的一种,为旧时瑶女的嫁妆。她们将劳作时的情景用瑶文织于布上,配以“犀牛望月”、“双space楸颉薄ⅰ暗し锍簟钡?8种图案,反映当时瑶家日常生活。如今,”八宝被“成为见证江华瑶族瑶文存在的重要实物。

  一走进奉兴朝家中,老人立即拿出”八宝被“铺于木桌上。”鸟、天、树、山……“奉兴朝用当地方言向众人介绍他仅识得的几个瑶文。他说,小时候伯伯便告知瑶族有自己的文字,并教自己识瑶文。后因周围环境影响,家族对瑶文的使用日渐减少。”瑶文写法很复杂,年轻人不愿意学,很多瑶民都不认识。“

  因年事已高,面对濒临失传的古老瑶文,奉兴朝满心忧虑。”瑶文是瑶族的重要文化,希望相关部门将散落在民间有关瑶文的实物收集整理,进行研究,证明瑶族存在文字。“他说,将把织有瑶文的”八宝被“留给后代,传承仅识得的几个瑶文。

  上世纪50至60年代,江华瑶族自治县就已发现用瑶文写在纸扇上的字符”老古本文字“实物三件,当时仅妇女认识。同在上世纪60年代,当地村民也发现妇女织”八宝被“用来做模本的两本纸质”瑶族文字“,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焚毁。

  据江华瑶族自治县政府对17个村调研的结果,瑶文实物多为”八宝被“、围裙带、腰带、背带、床幔等妇女用物,认识瑶文者大多为女性。

  56岁的陈桂音是家族中第六代会织”八宝被“的瑶族妇女,16岁开始纺织,能读出被单上的瑶文。她说,瑶文的织法是母亲传给自己的,以前瑶族多靠织布生存,因而瑶文在妇女间流传较广,但因女性知识少,所识瑶文有限。

  记者细看现代妇女所织”八宝被“,发现其图案、文字基本由瑶文符号与汉字相结合,还有的用瑶族花边与汉字结合。

  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专家李庆福称,通过此次对瑶族文字实物的考察,更加明确了瑶族是一个有文字的民族。但面对即将失传的瑶族文字,李庆福称,推广瑶文存在一定难度,只有从民间挖掘、整理和收集瑶文实物,方能保护并让后人了解瑶族文化的历史。

  为传承瑶文,江华瑶族自治县政府计划将瑶文及瑶族文化打造成当地特色文化产业,与商业有机结合,把瑶文化做成品牌文化资源。(完)

TOP

湖南现疑似瑶族文字的书写符号 专家意见不一(图)

  中新网 2012年07月29日 14:46 来源:湖南日报



  7月27日,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汉冲村,中南民族大学的教授仔细研究一床光绪22年织有疑似瑶族文字的八宝被。

  7月27日至28日,来自中南民族大学、省民族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及永州的女书专家,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汉冲村、连山脚村、牛路村、下王村,考察在当地瑶族织锦上发现的疑似瑶族文字的书写符号。

  这些书写符号主要见于瑶家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中,如”八宝被“、围裙带、腰带、背带、床幔等。经统计,从瑶族织锦上已发现的书写符号有120个左右。

  一些瑶族人还能认出上面的字。在汉冲村奉兴朝家,他拿出祖母的一件嫁妆--一床织于光绪二十二年的被面,当着众人的面认出”山“、”树“、”天“、”鸟“、”女“等字。记者看到,这些文字符号似篆非篆,结构复杂,其中”山“、”鸟“等明显是象形文字。

  在28日举行的瑶文字考察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认为,此次考察突破了”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传统观念,意义重大,瑶族织锦上发现的文字符号,为瑶族存在文字一说提供了证据。湖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本高告诉记者,据清道光《宝庆府志》载,清乾隆年间朝廷明令禁止使用流传于宝庆府瑶族中的瑶文字,这说明瑶族曾经是有文字的,起码在清代以前是有的。

  也有专家谨慎地表示,对于瑶族织锦上的发现,现在就断定为瑶文字还为时过早,还需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瑶文字与女书之间的关系也有待论证清楚。(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李光平)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湖南江华发现疑似瑶文字符号 挖掘保护迫在眉睫

中新网  2012年08月08日 15: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日,疑似“瑶族文字”的神秘符号在江华瑶族自治县被发现,而此前,有着悠久历史的的瑶族一直被认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中南民族大学专家为主成员的瑶族文字考察团深入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乡村,考察了当地瑶族织锦上发现的疑似“瑶族文字”的书写符号,并召开了“江华瑶族文字考察座谈会”,进行了相关的学术探讨。

  祖传织锦暗藏瑶文字符号

  据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甘秀椿介绍,江华县发现“瑶文字”的村寨集中在岭西的“八都瑶”“上五堡瑶”等瑶民聚集区,主要见于瑶家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中,如“八宝被”、围裙带、腰带、背带、床幔等。据统计,目前在瑶族织锦上发现的书写符号约有120个。

  “八宝被”是江华瑶山流传最广的一种织锦品,因其绣有民间流传的犀牛望月、双狮抢珠等8种传统图案而得名,富有诗情画意,凝聚着瑶族妇女的艺术智慧。涛圩镇连山脚村的罗美梅今年51岁,年轻时就跟母亲学织“八宝被”.她称,村里很多未读书的女孩儿都知道“八宝被”上的“瑶文字”.

  “除实物载体外,这次在江华还发现了”瑶文字“的男性传承人--李克新。”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瑶学专家李庆福说。

  河路口镇牛路村的退休教师李克新家里完好地保存着祖母的祖母留下的一床“八宝被”,他能肯定地认出八宝被上的图案正是“山”“树”“天”“鸟”等文字。李克新现在能写出100多个“瑶文字”.但他遗憾地说,自己是村里唯一能写会读瑶文字的人了。

  女书与“瑶文字”关系密切

  在李庆福着的《女书文化研究》中列举了两条关于瑶文的记载。其一,清代在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瑶族聚居区流行一种瑶书--“捏造篆字”.道光《宝庆府志·大政纪》卷六载:“从前捏造篆字,查出销毁,永禁学习。”其二,清代连山知县李来章在康熙四十三年发布的“焚瑶书”告示中写道:“五排十一冲瑶人,于五经、四书、孝经、小学一字不肯读。平日排师所教者,皆瑶书也……搜其书,尽烧焚之。”

  湖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本高表示,历史文献中提到的“瑶书”“捏造篆字”,应该就是瑶文。甘秀椿介绍,上世纪60年代,原河路口公社的金书记和财政局陈永保下乡时分别在河路口公社的秀鱼塘村和白芒营公社的神岗村发现了两本纸质“瑶族文字”.

  1982年原中南民族学院政治系教师宫哲兵在永州市江永县及其毗邻一带发现了一种妇女间使用的独特文字符号,被世人称为“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其发音与瑶族平地瑶的语言发音相似,因此学界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女书便是“瑶族文字”.但仍有部分学者反对,他们认为瑶族在历史上频繁迁徙,各方面发展都受到影响,未能创建整个名族都统一使用的文字,且女书仅仅局限在妇女中使用,使用人数少,而且平地瑶是被汉化最严重的瑶族分支,很多语言发音、字形夹杂着汉语特点,因此他们认为女书记录的江永土话是一种汉语方言,并非“瑶族文字”.

  虽然女书是否就是“瑶族文字”的说法还存争议,但“女书与瑶文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说法还是获得了此次考察团专家的普遍赞同。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镇下王村,考察团专家在正在织的被面上发现了“山”“田”等“瑶文字”和“去”“羊”等多个女书文字。“此次我们在江华发现的很多瑶文字符号与女书相似,比如女书中常见的‘万’字符号,在瑶文字中也广泛使用。”李庆福说道。

  挖掘保护迫在眉睫

  今年76岁的涛圩镇汉冲村退休干部奉新朝至今仍保存着祖母的嫁妆--一条长约一米的破旧“八宝被”,上面传承着瑶族文字的密码。“小时候伯伯就曾告诉我,瑶族有自己的文字。”奉新朝说。只是,如今他认识的瑶文字只有寥寥数十个。

  其实瑶族文字的传承困境由来已久。瑶学专家认为,在历史上瑶文字没有大范围推广使用是因为一方面在清朝乾隆年间,曾经实行过文字狱,采用“砍头”“连坐”等酷刑严禁使用瑶文字;另一方面,“文革”也给瑶文字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此外,瑶文字大多见于汉化严重的平地瑶地区,这些地方汉字一直代替瑶文字使用和推广。

  下王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保留着织“八宝被”的习惯,该村的甘轩羽在县城开了一家织锦服饰厂,他到外面拉订单,发动全村人提供产品。他们将瑶族传统织锦元素运用到围巾、床单、背包等符合现代人需要的装饰上,在市场上越来越走俏。“现代社会,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市场化的运作,只有产生经济效益才能实现有效传承。”甘轩羽说。

  江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生来表示,目前发现的“瑶文字”相对凌乱,不像女书一样有一套完善的文字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瑶文字”的发掘会越来越难,因此,下一步江华县将组织更多专家学者到瑶乡瑶村搜集实物,做进一步研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