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雷锋精神是“非遗”吗?“非遗”是什么?

雷锋精神是“非遗”吗?“非遗”是什么?

                  

                       雷锋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非遗”

                           2012年02月28日 14:5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0  红 孩

  华夏文明五千年,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涌现出的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我们是生活在英雄的时代。在众多的先进人物、英雄人物当中,雷锋算得上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今年三月五日,是雷锋同志因公殉职五十周年,各地将以不同的形式开展纪念活动。

  我们纪念雷锋,不仅要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还要把他的精神在新的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雷锋精神,跟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一样,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就像条条奔流跳跃的小溪,在时间记忆的长河里汇聚成我们民族永恒的文化符号。

  曾几何时,在人们幼小的心灵里,就开始被大人灌输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做好事,不留名。曾几何时,学生在雪天里为五保户扫雪、打扫卫生,战士们到敬老院为老人剃头、洗澡、洗衣服。曾几何时,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为抢救落水农民而英勇献身,一度成为人生价值观讨论的中心话题。曾几何时,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公演后,被人们争先恐后观看,再度成为群众议论的话题。我们注意到,在相当长的时间,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不去研究雷锋的精神内涵,而专门无事生非地研究雷锋到底是公伤还是自伤,他有没有私房钱,他为自己买没买过好衣服穿,甚至造谣污蔑雷锋这个典型是假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不站出来为雷锋说话,为雷锋精神说话。


  毫无疑问,雷锋有着苦难的童年。是、新中国把他解放出来,使他成为一名共和国军人。在他的心灵深处,党、祖国、军队和人民群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以随便分割的。这一点我们从他的日记里,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来。在五六十年代,像雷锋那样的年轻人,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在本职工作上作出突出成绩,在社会上乐于助人的普通人到处都是,雷锋不过是那一时期这一英雄群体的一个缩影。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固然有伟大的影响力,但如果没有当时全民族整体的时代热情相结合,恐怕也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宣传力量。同时,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扶危济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化。它的先进性在于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把其赋予了新的思想内容。正如周恩来总理给雷锋的题词所总结的那样。

  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逐渐出现危机。典型的如:当有人出现落水、车祸,以至路边摔倒时常常无人问津,更有甚者,还有人竟然喊出救人给多少钱的要求!还有个别医院,当病人急诊急于做手术,因一时交不上住院费、押金而延误治疗导致病人死亡的事件屡见报端。诚然,人分三六九等,出现碰瓷儿、故意讹诈的人总会有,但总不至于处处都是、人人自危吧?去年高考试卷曾围绕诚信出了一道题:甲委托乙购买福利彩劵,结果乙没有中奖,而甲中奖,问乙该怎么办?结果,在考卷上绝大部分同学都写乙要如实告诉甲。而在考试后,很多同学在讨论时则提出不告诉甲,或告诉甲,但甲要出一半钱给乙作为报答。当然,更多的人认为,如果是三五十元也就罢了,如果多就要让对方有个说法。同理,在很多家庭房产纠纷当中,也遇到相似的情况。如此推理则便可得出:小事学雷锋,大事就要因事而议了。想来,这样的推理是非常可怕的。

  引申开来,我们过去学习雷锋公而忘私,那么现在是不是就可以公而有私,即公私兼顾了?也可以先私后公,或者是大公小私、大私小公?社会在发展,社会在多元,在过于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的今天,让所有的人都做到公而忘私、“狠斗私字一闪念”显然不合时宜,但做到不损公肥私应该是道德的基本底线吧?可这底线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在这里,我把雷锋精神提升成一种精神文化符号,无非是在提醒告诫人们:不论社会怎么高科技、市场化,我们已经形成的文化传统是万万不能丢失的。它们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当下不是在抢救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吗?我看雷锋精神就是我们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

TOP

我想大众媒体以及社会民众越来越多地使用“非遗”这个十分专业的学术名词,已经很清晰的说明了一个事实,“非遗”已经从一个国际公共的为保护文化多样性诉求的历史性(现代性)表达变成了一个经由“中国特色”加工过的具有浓重政治色彩的半意识形态化的变异性语词了。

也许,不知道非遗是危险的,但人人都把非遗挂在嘴边随便使用更是危险的。

[ 本帖最后由 小猫咪 于 2012-2-29 12:59 编辑 ]

TOP

这文章竟然发在中国文化报上

TOP

思维不清晰,道德简单论,这篇文章,很清楚的反映了很多人的不成长的思维。问题是为什么这样的思维还遍地都是?是否从小应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理清问题边界的能力。老是说文化特色,中国国情,老百姓没有充分的自觉,那么真的允许他们解放头脑的话,一点点改的话,几十年了,也应该有个大变了。

TOP

莫名其妙!!!
按此逻辑,毛邓三都成非遗了!
中国文化报竟然发表这类文章,非遗主管部门文化部自取其辱!

TOP

http://news.qq.com/a/20100312/003201.htm

冯骥才:"雷锋精神"和"毛泽东思想"不能算非遗
2010年03月11日00:00中国日报网董林
字号:T|T
  中国日报网消息:针对今年两会再次引发热议的“雷锋精神”是否应该申遗的问题,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雷锋精神”申遗,这是没有道理的。

  冯骥才说,尽管“雷锋精神”属于文化范畴,但它不算遗产。他说,除了物质性的遗产,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要成为非遗,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标准。

  首先,要有传承人。冯骥才说,比如像音乐、舞蹈,它都有具体的传承人,而“雷锋精神”很难具体确定哪些人是传承人。

  其次,要有具体表现形态。他说,“雷锋精神”中包含的诸如“钉子精神”等内容,都不是一种很确定的表现形态。

  第三,要经过几代人的传承。“雷锋精神”和“毛泽东思想”等革命精神都是代代传承,但这与文化遗产是两码事,冯骥才这样说到。

  “关键还是学文化”

  “许多官员不是从文化角度关注遗产保护,而是从它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来关注”,冯骥才说到。他今年的提案,是建议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黄牌警告与红牌除名机制,从制度上来约束商业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

  如何从意识层面,让有关方面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

  “关键还是学文化”,冯骥才说,现在有许多官员,并不清楚对于遗产保护的起码常识。官员保护文化遗产,起码要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什么是物质的,什么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什么,保护的标准、方法何在……这些最基本的常识应该有。

  此外,冯骥才建议,还应该请教相关专家。他说,因为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自己特定的标准,“你比如对舞蹈遗产及对口头文学遗产的保护,它都有各自保护的标准和内含”。

  再有,应该确定保护的标准和规范。冯骥才说,尤其在利用文化遗产的时候,必须要知道哪些东西不能改变、哪些可以变。“像民间美术,它的手工性就不能改变,要是用机器生产,那就变成工业文明了”,他说到。
欢迎关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http://www.gdwh.com.cn/wwtd/2009/0305/article_1830.html
政协委员提议雷锋精神申报世界非遗
浏览量:38广东文化网 时间: 2009-03-05来源: 重庆晨报
雷锋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3月5日,都是“学雷锋”的日子。在渝全国政协委员刘江龙,选择了在3月4日提交提案,建议申报“雷锋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多年轻人不知雷锋是谁

刘江龙介绍,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甚至80年代,“雷锋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大力宣传和发扬。历史进程中,也涌现了很多“雷锋式”的英雄人物。

“但是,在社会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雷锋却被人们日渐忽略。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雷锋是谁。”

刘江龙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雷锋已经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自觉自愿行为,退化成充满形式的纪念行为。”刘江龙说。

有个例子让刘江龙啼笑皆非:某年3月5日,某地多个团体为“学习雷锋”,将当地一位高龄老人5次送进澡堂洗澡。

出于对“雷锋精神”可能消亡的隐忧,促使刘江龙提出申报“雷锋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案。

泰国政府号召学雷锋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雷锋在中国是‘3月来了4月走’。但是,‘雷锋精神’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正在发挥影响。”刘江龙说。

他讲了几个小故事:

在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大厅中悬挂着5幅人物肖像,雷锋肖像也在其中。西点军校的学生守则上,印有雷锋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在泰国,政府曾专门印发了《雷锋》小册子,号召国民学习雷锋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

“所以,我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雷锋精神’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风气。”刘江龙委员说。(特派记者杨光毅)
欢迎关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还是不人肉搜索了。。。原作者想通过抨击、舆论等出名,这招法也忒低级了点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猫咪 于 2012-2-29 12:57 发表
我想大众媒体以及社会民众越来越多地使用“非遗”这个十分专业的学术名词,已经很清晰的说明了一个事实,“非遗”已经从一个国际公共的为保护文化多样性诉求的历史性(现代性)表达变成了一个经由“中国特色”加工过 ...
果然。。。
这叫“红孩”的因为“雷锋”和“非遗”两个关键词一路一路走红了。。。网络点击率飙升中。。。

TOP

回复 1# 的帖子

这红孩是中国文化版的编辑。这样的思想也能发表,真够愚蠢的可以。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本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怎么就成了政治的代名词。。。。。。。。。。成了雷锋的原创呢?!!!

TOP

败坏品牌的文章,即使现实存在无数的限制,但文化人也应该有一些底线,最基本的真诚思考

TOP

汗死,太会弄潮了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