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抢“长寿之乡”是典型的文化折腾
中新网 2011年11月17日 15:42 来源:沈阳晚报 陈一舟
11月初,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如东县“中国长寿之乡”称号。至此,由该会评选的全国“长寿之乡”已达21个。记者从中国老年学学会了解到,“目前江苏还有5个县正联系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其他省还有十几个在排队。”长寿区域本属稀缺资源,如此评下去,“长寿之乡”岂不遍地开花、失去其珍稀性? (《新华日报》11月16日报道)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了发展经济,各种文化资源如今都被打捞出来“榨干了剩余价值”。因为涉及经济利益和地方政绩,所以文化资源也成为热门资源,被各地争抢得不亦乐乎。这些年甚嚣尘上的名人故里之争、三字经的作者归属、孙悟空被考证出好几个出生地事件,都是这场“文化混战”的有力佐证。
如果说名人故里之争还多少披着一层文化的遮羞布,那么“长寿之乡”的争抢,就沦为赤裸裸的急功近利,属于利益驱动的产物。申报者当然是为了获得文化名片,所以才像追求GDP那样追求“长寿之乡”的评选和宣传;另一方面,这种评选是要收费的,虽然组织评选者再三表白说“收费并不影响评审的权威和公正”,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申报和越来越多的“长寿之乡”头衔的发布,就足以说明一切。“长寿之乡”之所以成为“文化标签”,本身就因其稀缺性,可有关协会推出来的“长寿之乡”却有泛滥成灾之嫌——请问这种评选“科学”在哪里、“规范”在何处?
由是观之,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折腾。这种文化折腾,对于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当“长寿”成为一种地方政府炒作的劳民伤财的噱头,对于老龄化事业的关注和投入就越会减少。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诸多难题需要破解,将有限的资源和财富投入到提高老龄化社会质量、强化养老社会保障上来,显然要比一个“长寿之乡”的名号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