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人:
叶 涛 龙牌会:一个乡村民间信仰组织的当代变迁史
郑书京 韩中茶文化内在数字的象征意义
张启龙 鲁西南民俗村建设构想
吴积雷 祈福禳灾:廊桥与风水
——以浙江省庆元县为例
辛灵美 临朐县东上林村葬礼见闻
徐 艳 沿淮地区乡村求子习俗的探析
——“三奶奶”信仰
1
、叶涛老师:龙牌会:一个乡村民间信仰组织的当代变迁史
叶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近二十多年来,河北省赵县范庄的龙牌会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已有多篇论文对其进行研究。本人也曾经于
1998年 和2009年,两次到范庄对龙牌会进行田野考察。本文结合个人调查所得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对龙牌会近30年来的变迁予以回顾,从中探讨民间信仰组织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存在的问题。
论文我就不讲了,我就讲讲论文没有写的东西
龙牌会今年来很热啊。尤其是北京的学生。
师大的,民大的,很多学生
走进龙牌会和走出龙牌会。
从仪式到组织结构,做了一点归纳。
龙牌会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个案。
对于龙牌会的研究,既有比较成功的,也有教训。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参考书目。
这么有名气的一个庙会。
既是庙会,也是民间信仰组织的名称
20
多年来,很多研究,但是没有系统的。
没有硕士论文,也没有博士论文
龙牌是个什么?
为什么就是在河北赵县这个地方呢。
最初我们的民俗学者就追问。
龙牌会就是龙的传人。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龙的传人的精神
这是也最早被正统意识形态接受的原因
遗憾,他们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很是和河北的秘密宗教有关系的。
最初的民俗学者,可能是确实不知道。
但是这确实是个误读。也挺有意思的,反而成为逐年做大,并最后成为非遗。
如果最开始就说是民间秘密宗教,那估计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好的地位了
中国的这个民间社会组织历来是自治的
这个信仰如果没有组织性,会有这么好的生命力吗
这和社会学是不一样的。
和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要联系起来
你很难用西方社会学的那些理论来说
哎呀,我不能叫什么会首会头,我要叫会长!
高丙中,双名制。
研究信仰的,都应该必须看这个文章。
民俗博物馆,龙文化博物馆。
丙中老师这个概况非常好。
很好的解决了合法性的问题
它现在已经是省级非遗了。
它现在努力的想成为国家级非遗
1
,研究中国信仰的人都必须具备中国的佛教道教知识。以及秘密宗教和所谓的XIEJIAO的知识。
这样才能有基本的把握。
近三十年来,随着主流意识形态逐渐淡出我们的日常生活。
这里面,不是无源之水,还是和过去民间的这些教门教派有关系的。
我们民俗学者,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可能就会出现让人家笑话的东西。
这些我是没有写到论文的
一会尹虎彬先生做评议可能也要提到。
这个本来和龙根本就没有关系的嘛。
搞秘密宗教的老先生一看就知道
我们对它的文化本质进行了彻底的误读
民间信仰组织和我们现在的
NGO,社会组织的关系,大家应该梳理一下。
2、郑书京《韩国茶诗研究的动向和方向性探索》。
主要分四部分:
韩国茶诗的研究现状;
茶诗研究的动向和问题点;
从分析性脉络中看茶诗的传承;
方向性摸索
对已有研究结果,郑书京老师做了详细的分类,有国文学的成果、基础调查分析、茶道观考察、药茶的历史、与佛茶的相关性等。
3
、吴积雷老师讲《祈福禳灾:廊桥与风水》
吴老师说浙江庆元是中国廊桥之都
某个廊桥上最初祭祀的是大禹,后来祭祀的观音
廊桥选址在水尾
廊桥与功名,双门桥是由于当地吴家出了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后来大人就让小孩子都去走走双门桥,以求吉利!
时至今日,廊桥在现代乡民的心目中依然有重要的精神象征意义,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反映乡村文化的媒介和符号,有效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变化过程中的文化理解,人们衷心希望通过廊桥的风水活动维持良性的生存空间和提高生存质量,达到祈福禳灾的良好愿望。
4
、辛灵美老师讲
“临朐县东上林村葬礼见闻”。是她自己亲自参与了一个葬礼,逝者是她的亲戚。
断网
ing
提问时间
徐老师发问吴老师。廊桥的资金来源,功能,
21
间房
…
陈同学同问,生态背景
工匠的数量,冯老师问
广西的风雨桥和廊桥的区别和联系
回答:称谓上,造桥结构,建桥风气。桥山。山林的作用就是以后用来造桥的,
老艺人的痛心,无人传承
吴老师的文章引来了四个老师的提问。昨天发言的刘秀峰老师给予补充
…
吴老师说,现在民间信仰有点杂。老百姓现在没有地方烧香拜佛了,很有意见。
尹虎彬老师评议开始:从村落到上层社会再造的问题。
文化重建,精神再造。
一个国家和民族应该有精神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我们今天的论文结构比较完整。
叶涛老师的,
……
仪式的研究,
……
文化标志物的研究,他的研究还没有进入到实质性的研究。
韩国学者的研究,茶语诗的研究。中国古代诗与酒是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郑的文章,从根本上是言志与抒情的。茶的文化,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心理需求
我希望她的研究将来能有所展现。
我非常感兴趣的是叶涛老师的龙牌会
这是我们
30年来,从高老师到叶老师,共同打造的一个共同学术体
如何理解这些民俗事象
我们对这些到底了解多少
李世瑜
这是一个非常
BASIC的东西。我们就是缺乏这些基本知识
应该用一个
special的视角和方法
你要有个研究初衷。
要有个学术史的背景。
你的立场和落脚点在哪了。
我想你的图片很漂亮,但是还应该加强。
辛灵美这个,研究自己的家人。甚至有个伦理问题,你首先要问一下你的父母,能不能做研究
如果他们不同意,肯定就不做了。
换成是我,我是不做的
全场笑
丧葬习俗,如果没有特别深厚的积累,轻易是不能做的
中国的丧葬习俗,
2000多年的沉淀,是很繁杂的
很难去研究。
我们现在看到的丧葬,是很简化的,几乎都没有了
徐艳这个,虽然岁数很小,也表现得很谦虚,但是研究是很正的,
我比较感动,她从求子习俗的仪式的观察,一直到主体的观察,到民族心理的研究
但是她的个案不足以支撑
但是继续,
10年以后,会成为一个大学者
未来,是多子多福的,还是少子的,还是丁克的?
生活的家庭环境和组合方式,未来到底是怎么样的
我们传统文化面对现代冲击,是要这样做的。
你可以从村落着手。
一个泥娃娃,也可以用铜娃娃代替,但是意义是不变的。
尹虎彬老师说,我收获很多,有不当的地方请大家原谅
[
本帖最后由 虾哥 于 2011-11-3 11:5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