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县医院  武陵旧事之50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县医院  武陵旧事之50

县医院  武陵旧事之50
  
  旧城南墙正对着三官殿处,就是三十年前的县医院正门,那是1965年的事。
  此前,县医院曾经三迁其址,1950年位址在北门街南侧,幼儿园处。1956年在水泥厂处建住院部,房屋21间。1965年,基本就定居于南城墙东北角,现在的位置。后来正门又改到东城墙一侧,月弓池畔了。那似乎是1981年至1984年事,建成四层门诊大楼五层住宅楼,分别为3080平方米2220平方米。
  临近南关街正门,红砖砌就,门柱粗大威武,似乎没有铁门的样子,记不大清楚了。进门内西侧一围墙,可以见到三排房屋侧面,基本上与南墙外那一排房屋平行的;东侧一空场,晾晒一些药物,场北一排平房,据说,是炮制中成药的所在,淡淡地药味飘散在空气中,当然,也可以是医院里本身散发的药味,搅乱了我的记忆,两两相对的房屋,临近进医院大门一排围墙,如四合院。再进一步,又是一个大场院,那就是现在的医院的篮球场,也是门诊大楼背后那个空场地。空旷辽阔的场地,是当时所有单位的特点了,这也为六七零年代武陵篮球事业的开拓,打下了牢实的基础。顺便说一句,当时武陵的篮球队,几乎是打尽郧阳无对手的。当然,是业余爱好者组成的队伍,每个单位都有一两个精通篮球的队员,由他们平时磨合练习,最终集中训练后,打出武陵县的。听说,这与五零年代一位精通篮球的县长大有关系,是他提倡每个单位建设篮球场,提升人民身体素质的。1949年9月,毛泽东在新中国制定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中明文规定“提倡国民体育”。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亲笔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的号召,还指出了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1954年在毛泽东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和批准了《中央体委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报告》,并批示指出:“人民的体育运动是国家的一项新的事业……使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首先在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中切实开展起来。”当时县委书记是阎怀智,他是一位积极相应毛主席号召的体育运动支持者,于是,武陵医院的篮球队伍成为当时的中坚力量啦。
  医院北侧通于东门内,有一狭窄深长的小巷子,那也是我们常常进入县医院的近路,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不见啦。东侧围墙高大,后来改造成现在的门诊大楼,把正门也开在此处。场院西侧呢,却是大祠堂菜园子,高大的戏剧院楼房清晰可见,住院平房内的病人,依稀听见戏剧院平时练习嗓音的片断,当然,断断续续的戏剧,在病人的耳中却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因为,那也是我曾经的体味,只因为小时候的我,却是这所医院的常客啊。
  由南关街进那条长长的通道,西侧是围墙后是住院部,东侧是中药炮制房,北侧有一空场子,是县医院的篮球场。想进入住院部,得由篮球场反身南行,才能进入那三排与南关街平行的房子内。门开在那栋平房的正中,算是正门吧:第一栋似乎是医生看病办公的地方,内走廊,东侧是我们进来时可以看见的围墙,堵住了,西侧却是通的,由那儿直出,是医院的橱房,长长的一排伙房,与进正门的那道围墙一块,如夹子把中间的住院部挤紧了。病人,医生,家属,都在这儿用餐的。厨房在临近南关街一边,正中有一水泥平台,水龙头下洗衣洗碗的病人来往不绝,再往西一点,是厕所,厕所门正对着篮球场子咧。
  由这栋楼房南行,走道上方盖瓦,阴雨天气也不会影响病人来去的。走道在正中的样子,如一“非”字,横排住院病房仍然是内走廊,每房四人,病床小柜各一,两排病房之间空地三四丈宽窄的草地,几棵果树或者是万年青千年矮什么的,盎然的生机充溢着散飘开来。
  当然,这是三十余年前的县医院,我记忆中美好的生命守护者们,白衣天使,白衣圣人,它牢牢地占据着我心灵中一片天地。那时常常去医院的我,在爷爷的带领下,由得他们手中那个冰凉的小铁圆块,贴在我胸口听,敲打着我胸腹四肢,中药西药,片粒散丸,大针小针,温柔地按着一个小孩子,轻轻地,蚊子叮了一下,似乎也有一次是恶狠狠的锥过一次,是白衣的天使心情不好,还是失恋啦什么原因,让我不再去医院。后来是观间阁请一位杨医生看,也在太平馆请一位刘医生看,这些医生都是只开方子的医生。当时听到爷爷他们提及武陵“四大名医”“十大名医”什么的,往往听过就忘记了。名医,不是官方机构的成员,不是开药房店铺以赢利挣钱为目的,他们是一群以钻研医术琢磨药方提升自己水平的特殊人群,而四大十大,只不过是一些开药房店铺的老板,在年终结算时,兴趣高潮时结社群议点评医术后的产物。以开出药方数量多少,治愈病人数量效率高低来评介,比如说成本核算最低者,治愈病人最多者,影响范围最广者,前四名即武陵四大名医,前十名即武陵十大名医。相传此法是由县城西奎星楼一刘姓名医所引起,源头却是康熙年间治愈一位路过此地的一位武官。此后竟然形成了走近此医住房十里处,下轿马以示尊敬的风俗,而那处的桥竟然称之下马桥上马桥了。峒庆沟处桥,至今仍名上马桥,不提。十余年前,一次看病,医生建议检查,楼上楼下几处转了一圈,花费几十元,确诊后药钱0.5元,当时写过一篇文章,似乎某份报纸刊发过。
  武陵卫生院始建于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1月,那时的位置却在大巷子北端,文公祠旁边,也就是现在城关中学东北角。1943年改称为省立县卫生院,按县辖人口,降为丙类卫生院。其时,全县有16家(城关7家,蒋家堰2家,南山7家)中药铺,医疗技术除中医中草药外,无其它辅助诊疗手段和设施。1949年,解放前夕,国民党ZF潜逃时,将县医院药械,资金席卷一空。建国之后的医院,基本是白手起家了。县西刘姓之四大名医末代传人,为县东二区联合诊所负责人,当时武陵医务所5人,当时吸收本地人仅仅3名。
  现在旧医院大门,新开120急救通道,正门依然在月弓池畔东门南侧处。
  
  
武陵旧事之一    龙王庙
武陵旧事之二  绿茵潭
武陵旧事之三  货场
武陵旧事之四  交易所 
武陵旧事之五  筒子面
武陵旧事之六  城隍庙
武陵旧事之七  小人书
武陵旧事之八  幼儿园
武陵旧事之九  丹凤眼 
武陵旧事之10  油炸桧 
武陵旧事之11  王长店   
武陵旧事之12      叛逆
武陵旧事之13    邵子南  
武陵旧事之14  缝纫机  
武陵旧事之15  画册子
武陵旧事之16  特价书
武陵旧事之17    武衙门 
武陵旧事之18  土车站
武陵旧事之19  读书室
武陵旧事之20  菜店
武陵旧事之21   广播站 
武陵旧事之22  户房 
武陵旧事之23  药王庙 
武陵旧事之24  罪恶值
武陵旧事之25  护城堤 
武陵旧事之26  邓家巷子 
武陵旧事之27  自来水
武陵旧事之28  医校  
武陵旧事之29  卫生局 
武陵旧事之30  第二楼
武陵旧事之31  豆腐社
武陵旧事之32  三岔口 
武陵旧事之33  南较场 
武陵旧事之34  苹果园  
武陵旧事之35  灯光球场 
武陵旧事之36  竹林边  
武陵旧事之37  汽车队 
武陵旧事之38  文化馆
武陵旧事之39  戏台  
武陵旧事之40  薪传
武陵旧事之41  交通局
武陵旧事之42  汽车站
武陵旧事之43  丁字街
武陵旧事之44  南门外
武陵旧事之45  大礼堂
武陵旧事之46  山二黄  
武陵旧事之47  建筑队
武陵旧事之48  孙世武
武陵旧事之49  三元寺 
武陵旧事之50  县医院  
  
  
  
  
  
  
  
  
  

1.jpg

2.jpg

3.jpg

4.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