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加强高校民间舞教学中“民俗文化”的渗透

加强高校民间舞教学中“民俗文化”的渗透

 
张雅妹

  摘 要:在高校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族民间舞始终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寓于民俗文化之中。“看一个舞蹈,了解一个民族”,“民俗文化”就像一个纽带,将民族民间舞与民间风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民族民间舞与民俗文化互相渗透,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民间舞教学中对“民俗文化”的渗透是及有必要性的,它是分析研究民间舞蹈动作、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民间舞教学的特色所在。

  关键词:民俗文化 民间舞 课堂教学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优秀文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民族民间舞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进程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其风情醇厚、绚丽多彩的民间舞蹈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审美####,构成了我国传统艺术丰富的内容之一,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一、“民俗文化”的含义

  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广阔,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和民俗文化。民俗,是指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所传承的喜好、风尚、习惯、禁忌等,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等)。是指某一特定民族或特定地域的人群,世代相传,反映本民族或本地域人民历史渊源、生活习俗、心理特征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体制特征、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总和。而舞蹈,特别是民族民间舞则在民俗文化整体中,唯一具有鲜活形象的艺术形式。它为某一地域、某一民族的文化,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具有增强民族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所以说,看一个舞蹈,就可以了解一个民族。意义就在于此。

  二、民间舞与民俗文化相互依托、相辅相成。

  舞蹈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而民族舞蹈更是继承了民俗文化,甚至发扬了民俗文化。民间舞蹈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等等民俗活动中舞蹈都包含在内。又如汉族的元宵节(正月十五)各地都有盛大的娱乐活动和祭祀活动,舞龙、舞狮、舞花灯、踩高跷等民间舞蹈形式尽数登场。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当地的风俗民情。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积淀与文化集中体现,实质上是从最表层直接导向民族生活的文化精神。我们今天所说的民间舞蹈大凡依附于各民族的传统风俗活动中,然后从中提炼出来,经过整理、提炼、加工,用于课堂教学中。 所以说民俗文化为民间舞蹈艺术提供了内容、气氛和表演环境,而民间舞蹈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表现。与民俗文化互相渗透、结为一体。

  三、民间舞教学中“民俗文化”的渗透。

  民族民间舞是高校舞蹈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体会到民族民间舞蹈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肢体表达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民间舞蹈民俗文化的传授过程。因此,我们把民俗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并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服饰等各个方面。赋予民间舞蹈教学更深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把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意识,提高素质修养,发展形象思维,增强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这也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在民间舞课堂上进行训练的民间舞蹈动作素材,大都是经过整理、加工、提炼出来的具有训练价值的舞蹈动作,学生学习起来只是照猫画虎,不能很直接、很快速、很真实地感受到各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针对学生对各民族舞蹈风格、情感等方面掌握不够准确的问题上,教师应把民间舞蹈的民俗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启发学生的内在表演情感。所以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某个地域、民族的民间舞蹈教学时,可以先在课堂上概括地介绍本民族本地域的社会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音乐特点,例如 :维族—赛乃姆舞。它是广泛流传于维吾尔族中,以赛乃姆音乐为伴奏的舞蹈,并无规定动作和程式。一般由男女成对起舞,没有人数限定,舞时歌者不舞,舞者不歌,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而发展,最后在热烈地快板中结束。各地赛乃姆均以其音乐风格的不同而异,但一般舞蹈动作并无十分明显的差异。又如萨玛舞,这种舞蹈主要流行于喀什一带。从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以来它就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教的礼拜活动而存在。每逢库尔班节和肉孜节,便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在众人“阿拉——”的呼喊伴奏下跳起这种粗犷、奔放、节奏强烈的二拍子舞蹈。舞者均为男性,动作简单,贯穿一种不太快的原地低头旋转动作。这两种新疆民族舞就体现了新疆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然后选放一些有该地域、该民族舞蹈文化特点的音乐和影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该民族的气息。教师还可以随着音乐的旋律示范几个代表该民族、该地域舞蹈动作或动律,使学生在听觉的感受和视觉的直观体会中,感受到该地域或该民族民间舞的动态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地教授、深化其舞蹈的动作风格。这样的感性教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学生只注重动作表层的模仿而不能更深刻地感悟该舞蹈内在的气韵和个性特征。

  结论: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与民俗文化是互相渗透,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民间舞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同时凝聚和渲染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起到提高民族自尊、自信心的作用;民俗文化又为民间舞蹈增添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并不同程度地提供了内容、气氛以及广阔的传承和发展空间。 所以说,在民间舞教学中“民俗文化”的渗透是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7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