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萧放】旅台日记之九

【萧放】旅台日记之九

旅台日记之九(萧放)

   3月25日阴


    下午研三的同学,陪我去台北旧书店淘书。她上网查了二手书资料,并给我打印了一份。我们辅大门口坐802路,到新浦站换捷运蓝线,在西门站下车再换车到中正纪念堂,在此处换车到台电大楼,在这里下车上到地面,地面俗称公馆区,台湾大学就在这里,旧书店聚集在台大附近。我们先到了龙泉街18号的旧香居书店,在书店作店员的是辅大中文系校友,王徽桓提前跟他联系过,所以我们来后,受到热情接待,端茶、搬凳子,给我找资料,让我觉得不买书都不好意思。我在这里找到了一本图文并茂的《中国人传承的岁时》旧书,初版时间是1980年七夕,四版时间是1992年立秋。书名的破折号后有这样的文字“献给全世界承续并相信这个文化的中国人”。书的策划者为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书的序言为当时的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郭为藩所撰。他在序言中说:“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对自然法则及伦理规范,有著不同于其他各民族的看法,因而形成独特且精神渊博的中华文化。”“岁时节庆正是生活文化最密切结合的表征。岁时节庆的欢愉不论对先民或现代人,都是不可缺少的生命素质。”对于传统岁时这样的认知,是当时台湾有识之士的卓见。序中还说:他们“一贯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创新,及提倡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为此编写本书。台湾传统文化保存比较内地要丰富得多,这是大家公认的,他们的岁时生活与传统信仰十分浓烈,所以台湾没有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问题,没有这样的口号与机构,当然他们也重视文化的保存与传承。这本书装帧印制精美,图片具有重要资料价值。当然书价也不便宜,原价台币850元,老板给算台币700元,约当人民币150多元。但回来细看,真的是物有所值。

    我买到了日本学者直江广治写的《中国民俗学》台湾林家怀译本,世一书局1970年出版精装本,书的品相十分好。该书原价150元,现标价新台币280元。以后可对对大陆出版的中译本,看有何同异。

    另外还买了台湾民俗学者郭立诚的两本小册子,一本是《民俗谐趣》(1977年),是她的小论文集,郭在自序中说:“整理近年所写诸文都为一集,命名为‘民俗谐趣’,聊以纪念自己四十年来读书治学的这一段历程。”她还说:“不过凭良心讲,我这个人读书的确有一股呆气,虽然我的老毛病是爱博不专,务广而荒,可是当我读一部新书或想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对准这个目标来个‘全身投入’,对于和目标无关的事物简直是‘耳无闻目无见’,虽然后来我会见异思迁一改再改,以至于到了垂暮之年一无所成,可是我的确享受到读书的乐趣,研究的乐趣,真正懂得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学问之趣味’。”下面她讲自己如何读书,,如何靠着读书度过了艰难岁月,她说自己对民俗真有兴趣,研究民俗“我真觉得乐趣盎然”。由此,我们对这位原来生活在北京的郭前辈有了新的了解。

    书中有一个关于她四十年前考大学的回忆:“每年暑假个大学招生,各地方的中学生都要来北平升学,谁不希望考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有志教育的谁不想进全国驰名的师范大学?总之,不论想学那一门学问的,都该到北平来,‘文化城’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城’,她拥有无数全国甚至世界驰名的专家学者和数不尽的历史文物,只要你在古城里读上几年书,就会有高雅的气质,风度和从前大不相同。”郭前辈在离开北京近30年后,如此眷爱故城,可见其情怀。当然北京的确是值得向往求学佳城,我们有志于民俗学的教育的人,更应该到北京的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去泡泡,虽然可能有些辛苦,但北京可以改变你的气质与想法,让你有一个高的起点。郭的另一本书名为《丰年拾穗谈民俗》(1976年),是一本民俗记述为主的散文集。其中有对北平图书馆的回忆与对当时大学校花的记述,读来颇为有趣。她说到师大的校花叫李惠年是师大音乐系的,她的男朋友是师大物理系的助教汪德昭,汪曾是郭立诚的物理老师,“冷面辣手”汪老师曾给郭物理课58分,郭说差点为此被女一中赶出校门。汪德昭后来是北师大著名教授,我在学校听说过他,好像钟老跟他关系不错。但不知他的夫人曾经师大的校花,是否依然美丽。

    在旧香居书店,我还买了《北平土话》、《中国神话研究》、《京城古迹考》、《台湾民俗志》、《中国古文化》等。共花费台币2200元。这里书不错,店员也友善,但就是价格有点高,当然这是在后面书店的比较中得出的。

    我们离开旧香居后,穿过几条路,就到了罗斯福路,在三段244巷17号找到了古金书廊,这里离台大很近,据说李敖当年上大学时,常来这里看书,这店已经开了很长时间了。在这里我看了许多好书,价格也较便宜,有的相差100元。我挑了《台湾民俗》精装本,500多页,才卖台币250元,折合人民币60多元,还买了《台湾民间禁忌》、《中国纪念节日手册》、及韦政通的《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等。楼上还有旧家谱卖,但都在2千元以上,我买不起,只能看看。这里是淘旧书的好地方。

    接着去了同一路段的的雅舍二手书店,这里有茶座,书价也便宜,我买了《认识台湾》等。《认识台湾》是台湾史的简编,1996年出版,由军队系统编写给军人阅读的,目的是“阐述台湾自古受中华文化影响,先民勤奋开垦的艰辛历程,中华文化在台湾地区所呈现的多元丰富内涵;更要具体说明,台湾是族群融合的社会,是与大陆血脉相连的综合体”。我买这书的目的,是加深对台湾史的了解,以更好地了解今天的台湾社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去了另两家书店后,就准备回家,在这两家书店买的书少,只买到了《反对方法》与《都市社会学》二书。今天共买了22本书,共用台币3000多元。同行的同学也都是爱书的人,各人都找了一些学术书回家,有一位同学还找到了赵世瑜教授的《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文化》,我一合计,价格甚至比国内定价还便宜,真划算。这位同学还买了台版的《马桥词典》,说是收藏版。大陆书这里都有卖,台湾同学说,他们喜欢买大陆整理的古籍,价格便宜好用。

   这些旧书店都藏在不起眼的巷子里,招牌也不明显,如果不是有引路的熟人,真的很难找到这几家书店,每家书店都有吸引顾客的经营特色。在书店还看到一张海报,是清明期间的润饼文化节,今年是第五届,举办的地点在林语堂故居,从3月26日至4月10日共有十次,基本上是在周六周日下午,自愿报名参加,每次主题不同,有春花之美、春茶之美、润饼会、春诗之美、春琴之美、春蔬之美、野菜生活、春舞之美等,每次都有不同的主讲人,有收费与免费两种。据说清明时节团聚吃润饼是台湾与闽南地区的传统。“这样‘白纱包裹著的礼物’,包卷的不只是令人食指大动的春蔬,也包裹着人与人的情感”。这样温情的广告语言,也让我萌生了应该去看看林语堂的故居并尝尝润饼的想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