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 你还记得多少
来源: 天津网-数字报刊
作者:刘彩霞 2011-04-03 06:58
提到清明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祭扫,去寝园祭奠逝去亲人,其实清明节还有很多习俗,只是有的被人们渐渐遗忘。天津社会学和民俗学的专家表示,祭扫和踏青是清明的主要活动,但清明期间还有禁火吃寒食、断线放飞风筝、门上插柳等诸多民俗。
1 踏青
清明正是郊游好时光
民俗学家宫桂桐介绍,古时清明前后的踏青也叫探春、寻春。清明过后草长莺飞,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今年清明节的三天小长假里,不少上班族在扫墓之余,打算携家人去短途旅行,或就近去公园逛一逛,踏青成了件最惬意的事。
2 吃寒食
现今人们并不重视
记者调查发现,清明节是否禁火吃寒食在现今的人们看来似乎并不重要。据宫桂桐介绍,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而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隋唐以后因寒食节距离清明节只有一天,因此吃寒食的习俗便融入了清明节。
退休教师王玲告诉记者,为避出行高峰,她在清明节前就已祭扫完毕。清明节趁着儿女放假,全家人要聚一聚,开火做饭在所难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老年市民不会因清明节特意吃寒食,许多中青年甚至不知道清明期间要吃寒食的习俗。
3 放风筝
剪断牵线除病消灾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户外活动。在平津纪念馆广场、二宫、海河沿岸公园里,热爱放风筝的人都把风筝放到天空中争奇斗艳。老人孩子看着飞翔的风筝,收获着各自的快乐。甚至有人夜里放风筝,在风筝上或者拉线上挂电子灯,就像星星一样闪烁。
“如果建议正在放风筝的人把丝线剪断,他们通常不舍得。”天津社会科学院专家汪洁表示,在清明习俗中,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风把风筝吹走。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且清明时不能去捡别人放掉的风筝,以免沾上晦气。如今,若剪线放飞,市民多有不舍。
4 门上插柳
为了辟邪保家人安全
“清明门上柳枝新。”古时,清明有植树风俗,也有门上插柳枝的习俗。柳在人们的心中有辟邪的功用。古人为了保护家人安全,防止鬼怪侵扰迫害,便在门上插柳枝辟邪。如今,家家从平房搬进了楼房,没有了直接对外的门户。因此,清明门上插柳的形式渐渐消失。
专 家
民俗传承离不开民间沃土
天津社会科学院专家汪洁认为,清明节的许多习俗渐渐弱化,甚至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消失了,可能是因为民俗活动的条件不具备了。在民俗的自然传承中,只有那些贴近大众生活,并与之思想行为密切相关的活动容易传下来。那些百姓认为可有可无的,对自身影响不大的,或如今条件不具备的民俗则会渐渐被人们遗忘。总之,民俗传承离不开民间沃土,也离不开百姓。为了将民俗文化元素更多地发展传承下去,社会有关部门有意地引导和组织,也能起到帮助弘扬的作用。比如,组织一些具有民俗特色的市民活动,在媒体上以多种形式做好民俗宣传等,都能对民俗传承起到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