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闲话物质生产民俗

闲话物质生产民俗

为了配合每次课堂的教学,我试着把网络和现实的课堂结合起来,虽然可能是一种失败的尝试,但是我希望可以充分利用好课堂和课堂外的时间,和同学们共同交流。我提倡的是开心学习,不需要那么严肃,所以,我打算以闲话……的方式,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学易中天,闲话中国人。哈哈。
今天我想和同学们讲的是 闲话物质生活民俗,这也是我们下周二的课堂的内容。历史09级的同学们务必先了解相关的理论,其他的同学若是感兴趣,也可以了解一下。历史09的同学要自己下去借阅钟敬文先生的《民俗学概论》,先了解相关情况。
   
    同学们,春暖花开,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时机!我们理论部分的讲述,我大胆地将之请出课堂90分钟之外,放在我们的网络教学之中。相信这是一个节约时间和鼓励大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好办法。
    我们今天讲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顾名思义,闲话,就是很开心地说,而不是严肃地讲。那么我们今天要讲的“物质生活”当然是与“精神生活”相对的。所以呢,物质生活民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我们来开心地继续了解一下。
衣食住,这是我们农业文明国家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饮食,满足维持生活的需要;服饰,满足防寒保暖的需要;居住之所,抵御风雨侵袭,防御野兽伤害。各民族物质生活民俗随着社会分工的复杂化和等级身份的严格化、生产条件的差异,使物质生活民俗也趋向于复杂化。一个民族传统观念可以在物质生活民俗中找到影子。他使民族成员之间达成一些共识,产生身份的认同感,甚至还可以强化宗教信仰、伦理观念和政治观念,增强内聚倾向。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摇头晃脑地、缓慢地、深情地),饮食不仅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我国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习俗,五花八门,各具特点。那么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从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和待客食俗和特殊食俗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讲到饮食,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想到了家乡的特产呢,母亲给我们做的扣肉、给我们腌制的泡菜,带着家乡的味道,传递千里,让我们时时记起(流口水状,吧嗒吧嗒……)。来自北方的同学,会记得我们北方的居民喜欢用面粉做包子、饺子、面条;而千里迢迢来到南方,则很少有同学的家里以面食作为主食的,在荆州地区,面食一般是作为“过早”用的,早上吃的是酸辣面条、酸辣米粉。从西藏来的同学,一定还记得妈妈做给你们吃的“糌粑”吧!那种味道从青藏高原随着雪山的水,一直流到荆江之畔,一定很想念吧!而来自西南的少数民族的同学,你们一定会想念家里的糯米,那满口的酥软和香甜,让人陶醉。
    千百年来,各地人民在食物的加工制作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产。说到特产,同学们都会跃跃欲试地说出家乡的特产吧,先别急,后面会让同学们去关注自己家乡的特产,把那些具有传统意味的菜肴,介绍给大家,有可能的话,你也可以做成一个小论文。那么,我们中华大地上的饮食特产特别多,像全国有名的就有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广州“龙虎斗”,四川麻婆豆腐等等。我们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还给我们中华大地上的菜分了类,形成了菜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有京菜、川菜、粤菜、鲁菜、苏菜、湘菜等等。你们家乡的菜,是属于哪个菜系呢?哪些菜是属于你家乡独特风味的?可以总结一下!
    好,清明节快到了,把我们的视野又带到了节日里。那么在饮食民俗里,节日食俗又是一大亮点!像上海的同学应该知道,上海在清明节的时候,会吃一种“青团”,软软的,绿绿的,吃起来,有点儿甜,越吃越怀念故人,可真是一种吃起来会哭的食物啊!那我们还是讲开心的,春节的时候,我们都要吃“团年饭”现在一般家庭生活都富裕了,所以有的地方就要有所讲究了,包括饭桌上一定要有十二道菜,象征着一年的十二个月,有的菜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像荆楚大地上,团年饭上会有一种食品叫“肉元子”,这象征着团团圆圆,还有一定会有鱼,“鱼”的谐音是“余”,象征着“年年有余”,这些都是有讲究的。那同学们的家乡是不是还有一些类似的象征,不妨打电话回去问问自己的爷爷奶奶、家人朋友,有些特别有趣的传统的节日食俗,可以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祭祀食俗。祭祀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一项民俗事象。楚人好巫,当然也包括祭祀,祭祀的象征意义在于沟通现在与过去。我们的祖先,他们与神灵在一起,我们祭祀,是为了表达怀念和敬意。那么在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祭祀食俗。像清明节的时候,汉族民众要准备丰盛的酒席到坟前祭奠,其中要做上死者生前喜欢吃的食品,也有送上水果的。像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都含有一定的祭祀内容。我们小时候吃月饼,满嘴地嚼粽子的时候,爷爷有没有在一旁说一些有趣的故事呢,让你神往的?回忆一下,记下来,或者回家再问问家乡的老人们,这些故事是不是久为流传的呢?
    祭祀是很神圣的。祭祀用的食品,一般认为是人与神的中介,有的民族认为祭祀用的祭品如果分给大家吃的话,会得到神灵的保佑。我每年看到春节的时候,给祖先敬的酒,被分给我的奶奶和父亲的时候,他们的表情是很凝重的,酒也喝得特别有意味,奶奶说,那是祖先尝过的酒,而且很神秘、很恭敬地一口一口地品尝,似乎与祖先进行着某种信息的沟通。而久而久之,我在分食这些祭祀酒的时候,也有了一些特别的感觉和感受。或许这是一种“信息”,也或许是一种祭祀民俗的内聚力和神秘感吧!
    好,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的,我们作为“礼仪之邦”有朋友来了,一定得好好招待啊,那么,如何招待朋友,才表达我们的最高的敬意和喜悦之情呢?那我的家乡松滋有一句话:“家里来客一杯茶,男的装上一根烟。”当然家里来客,不止这么多的礼节,松滋还有一句话,“松滋人,礼性多”,就是指的待客民俗的丰富。在待客民俗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待客食俗了。在中国民间,去别人家里做客,你最好是要饿着肚子去,要不然你的胃口不好,坐在桌子上,什么也不吃,那主人可不高兴了啊!还有在我们民间,好像劝酒是一件顶普通的事情。不管你上北京还是下广州,不管你是玩上海还是去云南,各处各地的朋友都劝你喝酒,那你所到之处,或者你的家乡,还有哪些待客习俗呢?回去调查一下,或者查一下相关的文献,可以和你的朋友们分享,也可以分享到我们论坛里。
    聊完了饮食民俗,觉得有点饿了,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服饰民俗,这是女同学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吧?那我们从哪几个方面去关注服饰呢?在民俗理念结构里,我们主要关注:
    第一、衣着。这包括不同的质料如棉、麻、丝绸、毛纺、化纤等等。现在各种各样的质料很多。以前的质料代表着身份,一般的民众,是穿不起丝绸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质料并不存在着等级的差异了,质料只是根据人的喜好来选择了。
    第二呢,那是各种附加的装饰物,现在的小装饰物太多了!大城小巷都是这些漂亮的装饰物,现在不止女生喜欢这些小饰物,男生也开始喜欢了。因为这些小装饰物可以丰富我们的服饰文化,看起来漂亮,而且有意味。像头发上的钗,耳朵上的耳环,手上的戒指。女生的戒指戴在哪个手指上还有特殊的意义呢!有的男生很帅、很酷,会戴上骷髅的戒指,寒气逼人,很另类。
    第三,是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如梳各式的发式,画眉,描唇、染指甲、镶雅、染牙、束胸、缠足、文身等。对了,现在三寸金莲,好像越来越少了,不过民间有的还有!大家想想村头村尾的老太太、老头子(老头子没缠,打错了)还有没有三寸金莲的呢?当然现在不是金莲了,是枯莲了。大家可要想办法去问问张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十岁的时候,怎么在缠足的,这可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调查。让千年的裹足布抖出漫长的苦痛和辛酸吧。
    第四类是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在楚国的屈原吟唱《涉江》时唱到:“带长剑之陆离兮”,这长剑就是具有装饰作用的护身武器,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还有我们同学们现在每个人都会带有手提袋、挎包、荷包、香囊(这个……这个男同学带了吗?)如果在古代,你们一定会有,而且还会有一把扇。或者,你们在近代的时候,会撑着一把油纸伞(破的),独自行走在悠长(音调上扬)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希望遇上一位秋香(原句为“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些伞啊,扇啊,剑啊,都是具有装饰作用的服饰。
衣服换了一件又一件……一代代滴、勤劳滴劳动人民得换多少衣服啊!服饰由最初遮身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容易吗,我们的衣服们!(大义凛然状),有哪几个阶段呢,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个阶段,就是“遮羞布”、“御寒物”。这个简单吧!
    第二个阶段,为了生产的目的,出现了不同的服饰,如北方为了狩猎,多以兽皮制衣,水乡渔民多穿短衣短裤,这是为什么呢?便于“拖下水”嘛。
    第三个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分的标志。这衣服啊,到了一定的时候,还不能乱穿呢,如果现在你去故宫去旅游,那午门的店子里,有龙袍,你可以龙袍加身,只要二十元,就可以当皇帝了!如果前几百年,你去披一件龙袍子试试,乖乖,龙袍加身,几声“万岁万岁万万岁”你就成了皇帝了,或许不久以后,你就挂定了!
    第四个阶段,服饰的变化,还可以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你别拿着一件古尸的衣服看看上面有些什么社会观念和政治观念,这是看不到的啊!那上面的样式、花纹、图案,你得拍下来,去作一些研究,和社会生活史相对照,或许你能发现很多新的东西!
好,接着往下,看看服饰的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上的观念变化的关系……好长,要看清楚题目,是两个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个同学告诉我,服饰的构成不会是领啊,袖啊,扣子啊,裙摆吗?咳咳咳……不是这样的。服饰的构成要素有五个,那就是质、形、饰、色、画!质就是服装原料;形是样式;色是色彩;饰是佩带的饰物;画是服饰的花纹图案,当然这个画也包括人体自身上的图画,却文身!(全身有点发麻的感觉,我左青龙,右白虎…)
    那么我们各族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有哪几个方面呢?(喝口水,接着讲)
    第一个方面是,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在我们人生的几个礼仪中(在讲人生仪礼的时候,我们讲过鸟,记不得的同学回去翻笔记!),有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四次重大礼仪产生四次换装,真是形形色色啊,我眼都被晃花了……体现了中国礼仪伦常和崇宗敬祖的观念。
    第二个方面是什么呢?是求吉心理。大红大紫,喜事红,丧事白,红白事颜色可不能弄乱了,丧事中万白丛中你却一点红的话,别人会认为你是什么什么的……。另外,我们有很多地方给小孩子要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的,所以说这小孩子虎头虎脑,这在以前是一句好话!现在倒是一句反话说了,说这人有点“憨巴”,做事毛手毛JIO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上升到民族的自我意识上了。穿同一种民族服饰的人,往往有一种身份的认同。一个穿越时空的唐朝兄弟来到现在,在长江大学遇到也正穿着唐装的你,他一定会抱住你说:“莫讲话,莫讲话,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是唐朝人,没想到兄弟你也是唐朝人!缘份哪!”
    第四个方面,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服饰十分第三地反映着政治观念的变化。六七十年代,女孩子们心目中的最佳的男性是军人,大街小巷都在穿军装,军装成了一种政治观念的代表,而且全国都是灰和黑色。全国的很帅的男人,都戴着绿色的军帽,现在好像没有哪个男人(除了军队要求)愿意在逛大街的时候,戴个绿色的洋帽了……
    下面,进入第三个话题:居住建筑民俗。
    我们很感兴趣的一个事情是,我们的原始人是怎么在居住的?原始先民,一是要利用天然空间,他们住在山洞里,住在丛林里。第二个阶段是人造居住空间了。“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原始兄弟,在一边跑一边喊:“老虎来了!大象来了!快跑”,所以,我们得想办法,于是他们巢居,在里面喝着“雀巢”咖啡……
   第二个是,我们人文精神与居住建筑的关系。这又出现一个关系。(哪来那么多关系啊!)
    有人说“建筑就是凝固为物体的人生。人生在客观事物中体现得最全面、最完整、最生动具体的,莫过于建筑。”中国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一个家族把门一关,放一条狗,住几个人,就自我封闭了,这是一种封闭观念。而且在房子里,正房,侧房,耳房都有所不同,长幼有序,家长支配全家的地位,在住房位置上就有充分体现。不像我们现在的居室,迁了新居,先由同学们选择你们自己喜欢的房间,然后父母再选……幸福啊!
当然还有干栏式住房、竹楼。一是与地域物质有关,还有就是用充足的自然条件来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在这里不一一举例啦,现在家里还有住竹楼的没有?有的话报个名,下次同学们一起去看看。
    中国的民居建筑,还有一些共同的民俗特点。我们一起来了该一下吧:
    第一,聚族而居。你离开家,叫离乡背井,你回到家,叫衣锦还乡,乡里是聚族而居的形式。有的全族住在一起,像江南的有些古镇,从镇头到镇尾,下雨的话,不用淋鞋子,是房屋相边的结果。
    第二,房屋式样大体相同。现在大家去农村玩,农村一家一户的房子,大多都是二间二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老张看邻居这么做房子,一看,挺漂亮的,于是也依葫芦画瓢,做一样的,村里家家户户都一样。古代大体是这样的,这也是我们中国会形成很多的民居派别的原因了,北京的四合院走出一个老舍,上海的弄堂里摇摆走出一个张爱玲。
    第三,城镇附近有长宁而无旅社。这里不说了,直接唱一曲吧,“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掌声雷动,良久不息,余音绕梁,一载不绝于耳)
    第四,民房低于官府。老北京的民房全是平房。现在大家去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一站,你可以站得高一些,你在天安门城楼上,先大喊一声:“中华淫民共喝各,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啦!”喊完以后,你再放眼看看天安门的周围,那可真是“一览众房矮”,那是什么原因呢?民房低于官府,这里是皇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要是比皇城都高,那可是犯上作乱,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大事!
    第五,中国哲学思想和神秘文化在居住建筑民俗中随处可见。“太极”、“八卦”、“罗汉拳”(罗汉拳,这个,这个真的没有……),我去过安徽的绩溪,绩溪大家知道吧?是胡锦涛同志的家乡呢,那里有一个风水棋盘村,叫石家村,石家村的选址十分讲究风水龙脉,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谋求“天人合一”,祈望子孙后代人财两旺,安居乐业。在古代风水学中,水口是一个村落的命脉,故棋盘村的水口位于村西端,石山对峙,由桃花溪、古石桥、魁星阁构成,俗称“狮象守门”。水口石山有天灯柱,村后南山有祖墓,墓旁古松一株,名“抱祖松”。整个村落以后村正中的石氏宗祠——“帅府”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帅府”与一幢幢象征着“士、相、马、车”的民居,一字排列在棋盘底端边在线。“帅府”的对面是半亩方形池塘,池塘里有一个按照石守信帅印比例扩筑的长二丈、高宽各一丈的印墩,印墩上的古柏象征着印柄。走在这里面,人生就是在下象棋一般,老有意思了!还有安徽的“宏村”也有同样的非常有意味的哲学思想在里头,宏村是如何的?同学们自己去查找一些数据,或者“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至宏村游,咏而归!”你就知道哲学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了。
第六,中国建筑民俗是讲究风水的(周杰伦唱科:是谁在练太极,风声水起……,音乐起,音乐停)。风水又称“堪与”,相地、相墓之术。这相地相墓之术,在民间可还是很兴盛呢。人类对于居住环境的选择,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最初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后来就带有实用性的原则了,像我们平时的汉语词汇中,也有很多风水的影子,像“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为什么要这样坐呢,因为除了一些政治和文化的原因之外,朝着南边,背后有山,可挡北风那个啸,朝南,有习习南风拂面,不像寒风那样伤身子骨。当然这是风水与科学相符合的地方,有些风水师还是很有神秘色彩的。现在民间有些淫,无论是生之宅还是死之墓,都要请先生看风水的。
    好,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聊天,就聊到这里,有问题的同学,可以跟贴,一起讨论,学无止境,教学相长。我们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今日辛苦为学,长路漫漫,学海无涯,有诗为证:
   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物质民俗详了解,天下民事皆尽知。
    欲知下回何事?请听下回分解。

TOP

精彩纷呈!

则样的课堂,则样的叙说,谁不喜欢。。。

民俗学概论的精品课程应该就是这样的。长大有底气说我们的民俗课上的好!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期待川川老师下周二的讲课!又是一堂生动的课呀

TOP

下周的课是周一第二节,川川老师可别搞错了,让我们在教室里傻等啊!

TOP

松滋吃团圆饭桌上一定要有鱼,但我奶奶说这鱼大年三十是不能吃的,闻着再香也只能看着,留着初一吃,这样才能真正的年年有余。

TOP

唉,这么好的东西这样拿出来真是浪费啊,期待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啊。

TOP

上节课我们聊到的西藏秃鹰到底是两只眼睛还是四只眼睛,当快接近真相的时候被另一个少数民族的同学打断了,说那是人家的信仰,人家从小就是这么被告知的,我们没必要纠结。我想对于信仰这种民俗的人们来说也许没必要判断其真伪,但对于这种信仰之外的人来说弄清真相是必须的。都说咱们是没有信仰的一代,但信仰到底是啥,一味盲从就是信仰吗?信仰就非得相信某种超自然的的力量吗?信仰这种东西无非就是要在人们心中确定统一的标准,但却是依靠神的力量来实现的。我们没有那种所谓的信仰的人为什么不能拨开神的外衣,直接去摘取那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那些神灵告诫人们该坚持的那些东西。我们应该以科学的眼光直接把信仰转化为自己的信念,而不需要神的监督。

TOP

我对家乡的这些东西了解太少了,听说过的到是别的地方的多点,我对家乡的感情淡漠了?

TOP

回复 8# 的帖子

那就更应该去了解啊,奶奶要像我一样说起松滋就两眼发光,都没听见你怎么向我们秀你们郧县话,改天开个培训班,我第一个报名。

TOP

真要学习一下小妮子两眼放光的精神。。。。家乡啊家乡

TOP

哎。。可不可以一星期多几节川川老师的课啊。。。譬如说三节四节都可以啊。。。简直是享受哈。。。期待周一啊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就是完全同意的呀,,,,让川川给我们补课也行哦,,,嘿嘿,,,,,

TOP

来点杂音

风水又称“堪与”,
这里“与”是否打错了?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杏雨飞扬 于 2011-3-26 11:25 发表
风水又称“堪与”,
这里“与”是否打错了?呵呵
川川老师呢?有问题喽,给我们解释一下哦!我们真的是不知道,回答不了啊!!!

TOP

我们在网络上都看过了,这就是预习啊!上课时就可以更加深入仔细的了解了!
还有这个我们应该给班上的同学宣传一下,让他们都上论坛来预习新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