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2月16日 22:59
学了民俗学专业,我慢慢意识到农村有很多民众自己珍藏的手抄本,它和民众口头语言、行为,心理互为映照,甚至某些时候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以前家里曾有本别人送给爸爸的关于罗山“堂祭”礼仪的手抄本,爸爸说:“堂祭”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这句话我现在没法去证明,碰到别人家办丧事,我又不敢贸然前去拍照录像,所以先看手抄本,以后有熟人帮忙再亲临现场观察。
今天在二姑家做客,见到了过去防土匪的寨子遗址。借助亲戚关系,姑姑把姑佬的一个本家兄弟四爹(一个被解聘民办教师,五十岁左右)请到她家。在和四爹聊天时,我也不知他有什么可以告诉我的,就先问他们的这个寨子和建寨子的一个大官的故事。聊着聊着,就扯到农村怎么写请帖,还有堂祭。正好他退休后也做过一次“堂祭”的二礼生,我就说下次来把我爸那个堂祭的手抄本给他看。他开始还是有点犹豫的,我也没勉强,没有说一定想看他的手抄本。只是讲我搜集这些东西的意义,后来他终于决定把他祖传的民间礼仪手抄本借我看,并允许我拍照。他返回家中拿到姑姑家,我正准备看,突然有人来串门了,四爹赶紧把本子垫到自己屁股底下坐着,等他们坐那打麻将,二姑从他屁股底下抽出本子说:“借我看看。”然后让我在房里拍照,手抄本是线装本,纸已发黄,内容包括:写贴格式、祭文、堂祭过程、诗文。总之,这个寒假算是没白回来,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地方民间文化爱好者对宝贵的手抄本的自觉珍藏,也提醒我们要抓紧时间发掘,因为它很可能会随着主人的更换而被当作废纸扔掉。
[ 本帖最后由 木兰山人 于 2011-3-7 22:11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