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新闻出版总署:将停办靠收取版面费生存期刊

新闻出版总署:将停办靠收取版面费生存期刊

新华网
北京2月23日电(记者璩静)

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部分学术期刊“靠收取版面费牟利”以及“论文买卖产业化”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23日表示,新闻出版总署将对大量刊载学术论文的期刊进行监测评估,对不注重学术质量、刊载拼凑、剽窃学术文章的学术期刊予以严肃处理,采取措施整治学术期刊由其他单位和个人代理发表论文,对超越办刊宗旨及范围刊载学术论文的期刊将依据相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结合报刊出版质量评估体系对学术质量差、经营水平低、靠收取版面费生存的期刊予以停办。

日前,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对严重违规的《中国包装科技博览》等6种期刊予以停业整顿、警告等行政处罚,对《管理观察》等2种期刊予以通报批评,同时责令立即纠正违规行为。

记者从23日在京召开“加强学术期刊管理”座谈会上了解到,一些期刊刊载论文数量过多,最多的每期刊发200多篇,由于缺乏必要的审核和把关,论文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少数期刊超越办刊宗旨及业务范围,所刊发论文几乎涵盖所有学术领域。这些期刊出版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学术质量、以收取版面费牟利的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出版秩序,对期刊界和学术界负面影响巨大。

对此,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负责人指出,新闻出版总署将进一步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管理,尽快建立学术期刊编辑准入制度、学术期刊编辑责任追究制度;出台相关政策,严格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限,建立学术期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促进学术期刊提高质量;进一步深化报刊业改革,实施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扶持精品学术期刊发展,优化学术期刊发展环境。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也要严格按照办刊宗旨和业务范围出版,完善编辑流程,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术质量;积极转变经营管理模式,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积极适应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网络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从编辑、经营、生产、发行等各个环节提升水平,努力提高学术期刊质量。   

TOP

自己说几句

1.看上去是个好事?真的能办成好事?刚跟一学弟共享这一新闻,答曰:可以米面油实物抵扣版面费。
2.假如真能办成了,那将会有多少人年终考核的时候科研一项不达标?随之而来的是奖金、津贴、职称等等的不如意。
3.上头怎么知道哪些期刊收版面费了?有举报电话没?如果有的话,不是发动群众斗群众嘛(杂志也是群众办的)。一般作者都会跟杂志社要版面费发票的吧?那不是证据确凿?

TOP

起警示作用 不会动手的~

TOP

还是楼上看得透彻

TOP

05年之前发文章好发 而且少版面费,现在一是高校扩招后老师增多,二是大部分学校把发表的要求作为老师的硬性规定了,三是期刊市场化了,好多期刊要自谋生路。期刊以市场化的逻辑来经营,需求者又这么多,期刊怎能忍住不收钱呢??

TOP

这个事情也不能全怪学术期刊,学术期刊发行量小,很难靠广告来赚钱,上面再不拨款,让人家指什么吃啊?所以我们看到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学术期刊都要版面费。

取缔收版面费的期刊是不负责任的,这个东西本来就不能市场化,现在市场化后把所有问题甩给期刊,不合适。

TOP

现在要规范期刊,我看首先取消市场化运作模式,上面拿钱来支持。

有了资金支持,不就好区分了吗?那些的确有困难的,有了资金支持的,就不会继续收版面费;那些真正想大肆牟利的,会继续把自己搞得像电话黄页一样厚,还出增刊年末版之类的鸟东西,以及仍然收取天价版面费。如此,真正需要打击的对象就出来了。

现在,怎么打击?你怎么分类??

TOP

学术期刊不同于商业性杂志,但也不是离开版面费就不能活,关键还是在办刊的人。
《民俗研究》在我主持期间,从来没有收取过学者们的版面费,当然,也长期没有给作者发稿酬。最终,《民俗研究》列入了CSSCI等评价体系。不发稿酬作者能够理解,收取版面费则自降身价,必然滋生学术和金钱腐败。
《民俗研究》也曾经几度告急,甚至还曾经因拖欠印刷费而被告上法庭。但,最终杂志还是挺过来了,所谓坚持就是胜利。现在杂志的日子是今非昔比,确实是越过越好了。

TOP

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也是与整个学术体制的大环境有关。
前几年,曾经和几位刊发民俗类论文的杂志主编在一起闲聊,说起了各自的苦衷:仅以民俗学这个小学科为例,全国有民俗学学科点的老师要靠在核心期刊上发文章来评职称、升博导、完成科研指标,博士生要想毕业也得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3篇文章,甚至有一个时期连硕士都得发1篇文章才能毕业,如此算下来,全国能够刊发民俗学文章的杂志的所有版面,每年全部给这些需要发文章的老师和学生使用,恐怕还不够呢。各位主编的压力可想而知。
能够顶住各方面人情的压力,能够顶住版面费的诱惑,能够保持杂志的质量和学术的尊严,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
我当年是虱子多了不怕咬,因为发稿得罪过民俗学圈内圈外的许多人,现在置身杂志之外,正好借此机会,请各位当年被我得罪过的不管是老的还是小的多多包涵了!

[ 本帖最后由 叶涛 于 2011-2-24 21:59 编辑 ]

TOP

谈到杂志,话就说远了,还是收回来。
学术期刊的生存环境今非昔比,各个高校和科研单位对于学术阵地的重视程度现今已经大大加强,真正困难的学术杂志已经不是很多。而今再收取版面费,多数是想借此生财,办刊的目的不纯。
真想发财的话,那就不要办学术刊物,去办通俗杂志、流行文化期刊就好了,那些杂志办好了肯定能来钱,从本来就清贫的老师和学生身上下手捞钱,情何以堪!

TOP

板凳上听叶老师讲那过去的事情。
冷暖自知啊。
向叶老师致敬!

TOP

如叶老师这样的办刊人实在不多,顶得住经济和人情两方面的压力,让人好生敬佩!!

TOP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1-2-24 17:20 发表
板凳上听叶老师讲那过去的事情。
冷暖自知啊。
向叶老师致敬!
谈到杂志,竟引来晓龙和耿羽的致敬,实在不敢当。
当年无奈不发稿费,至今还欠下不少人情,想来惭愧啊。

TOP

调研报告:近半数受访者曾向核心期刊付费发表论文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2月25日 08:53 来源:法制日报

  《中国学术评价机制调研报告》显示

  近半数受访者曾向核心期刊付费发表论文

  2月24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组发布《中国学术评价机制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重大问题,学术成果重数量、轻质量,抄袭、买卖论文成风,滋生了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近半数受访者承认曾向核心期刊付费发表论文。

  论文量化学术评价是最坏选择


  所谓学术评价是学术共同体对研究者的研究进行评价的一种活动,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客观的鉴定、分析,对评价对象的学术能力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目前中国各学术共同体采用的大多是量化评价机制。调研报告称:学术量化机制尽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该体制弊大于利,并且是目前学术不端、学术腐败产生的主要因素。甚至现阶段被认为是中国学术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最混乱的时期。

  目前,发表学术论文是多数学校学位授予的基本条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都规定研究生申请学位前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否则无法获得学位。

  而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学位条例第5条和第6条规定了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条件,其中未涉及发表学术论文和学位授予的问题。2008年教育部官员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曾指出,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硕士在读期间是否需要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没有作统一要求。

  发表论文也是学者评职称、晋级的基本条件。此次调研的结果印证了有关学术机构的做法。调研组调查了各学术单位职称评审的条件。在904位被调查学者中,有865位被调查者称,所在单位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职称评审或者业绩考核的条件,占全部学者调查对象的95.7%;有800位被调查者反映,本单位将论文期刊的级别作为职称评定或业绩考核的条件,占全部学者调查对象的88.5%。

  现有学术评级体系的畸形还体现在其完全置发表论文“僧多粥少”的现实于不顾。有学者统计,截至2009年,中国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共计9468种,一年只能发表论文248万篇,而全国学术人口众多,每年大约1180万多人有发表论文的需求,其中包括l00万高校学者、l00万在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30多万的科研人员以及超过500万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国企工程技术人员、70万农业技术人员、360万卫生行业技术人员。尽管其中一部分人员不一定每年必须发表论文,但是每年仍有数百万人需要发表论文。量化的评价机制加上有限的期刊资源,引发的矛盾不容小视。

  期刊分级“绑架”学术论文评价

  调研报告指出,本是作为期刊管理手段的期刊分级,如今日益演化为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评价的主要依据,“学者、科研工作者的职称评定、奖金、评奖、经费申请乃至院士评选都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多数重点大学要求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方能毕业”。

  与期刊分级伴随着的过于追求量化的评价机制也愈演愈烈。“高校、科研机构不仅以论文发表数量竞相排名,还将SCI等制度与职称的评定、科研经费的申请等挂钩,并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政策,发表一篇被SCI、SSCI、CSSCI等收录的论文,奖金数千元甚至逾万元”。

  尽管所谓“核心期刊”的标准都是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但调研报告仍然对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的价值表示怀疑:“除了值得炫耀的排名外,没有证据显示这些论文中的大多数体现出对学术的贡献,学术评价的主要内容——学术论文评价被期刊分级制度彻底主导。”

  部分期刊沦为牟利私器堪忧

  在是否付费发文方面的调查,揭开了期刊收取费用的冰山一角。被调查者中,只有50.8%的学生和53.3%的学者从未向核心期刊支付过费用。也就是说,有近半数的受访者曾向核心期刊支付费用。

  调研报告同时指出:“期刊收取的费用金额不容小视。”学者、学生向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单次支付的费用从数百元到千元以上不等。而所收取费用的去向,也令人担忧。表示期刊在收取费用时每次都出具正式发票或收据的,仅占被调查学者的17.1%和13%。

  调查发现,无论是学者还是学生,对于期刊收取审稿费、版面费普遍持反对态度。尽管个别调查对象对学术期刊收费或基于生存问题表示理解,但也认为,收费应该公开透明,不能出卖版面。而在更多的人眼中,收取审稿费或版面费是一种变相的学钱交易,降低了学术价值标准,危害了学术尊严,是一种典型的学术腐败。而学生则普遍认为,期刊收费加重了其经济负担。

  学术评级体制诱发论文抄袭风

  据调研报告分析,现有评价机制也是学术论文抄袭、剽窃现象严重的一大诱因。

  从一些公开的材料可以看出,相当比例的人迫于毕业、职称评定期限临近等因素,或加入了论文买卖市场,或抄袭、剽窃论文,或求助于非法学术期刊。用反剽窃软件查询,2007年的样本数据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仅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更为荒唐的是,网络上甚至还有论文自动生成系统,只要输入论文题目,就会自动生成文章。调研报告显示,有84.5%的被调查学者、78.4%的被调查学生直指目前的论文评价机制,是引起剽窃、抄袭和拼凑论文的罪魁祸首。

  2009年,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曾经引发教育界的深刻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调研报告分析,在目前的学术评价机制下,学生、学者们忙于抄袭、拼凑论文数量,用付费的方式换取毕业或升职的机会。期刊连篇累牍地发表大量的甚至连编辑自己也没认真读过的“学术垃圾”,这样的学术土壤着实令人担忧。

  调研报告指出,要在我国构建一个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取消期刊分级系统对学术评价的变相强制引导,让学术回归学术才是中国学术的振兴之道。

  本报记者张维本报实习生尚文超

TOP

引用:
原帖由 叶涛 于 2011-2-24 22:08 发表

谈到杂志,竟引来晓龙和耿羽的致敬,实在不敢当。
当年无奈不发稿费,至今还欠下不少人情,想来惭愧啊。
是啊,有些老先生就曾当面抱怨过《民俗研究》没有稿费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