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声杂志入选TIME杂志 The Best of Asia
时间:2006年06月02日11:35
民生报: 汉声获时代杂志选为行家的出版品
总编辑吴美云:36年来的辛苦都值得了
搜狐读书讯 美国《时代》杂志22日出刊这一期,制作了“亚洲之最”(the Best of Asia)专题报道,将《汉声》选为“行家的出版品”(Best Esoteric Publication),文章里盛赞《汉声》三十多年来秉持保留即将失传的中国民间文化的使命,以主题式的调查研究与报道,为未来人类建立文化的基因库,可谓“中国艺术文化的圣经”。 而且打破了杂志封面设计风格统一的出版规则,赋予每个主题不同样貌,“本身就是宝贵的文化艺术品:如同它想保存的艺术品或手工艺品一样有价值。”
致力传统文化保存工作36年,汉声发行人黄永松和总编辑吴美云前行的脚步,不曾停歇。他们刚自大陆返台,获悉这项荣耀,抖落一身疲累,欣喜收成。这项肯定来得不迟。
三年前,在北京成立“北京汉声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重心移往中国大陆,台湾编辑部续做后制的主力。回到“母体文化的源头”,黄永松感受更深:“我们就像金字塔的基座,回顾中国文化积累的深厚度,真是太精彩丰富了。”只是面对先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在消费文化冲击下,快速在倾颓、消失,不只是中国大陆,亚洲及至全世界都在抛弃过去,向前看,他的忧心写在脸上。
当年,接受西方教育养成的吴美云回到台湾,遇上黄永松、奚淞和姚孟嘉等志同道合的朋友,即是在西方文明浪潮下,以“抢救传统文化”的心情,走上这条不归路。1971年,将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国人的《ECHO》英文杂志作为起点,他们带领英国BBC的采访小组深入美浓,记录油纸伞传统手艺的制作过程,也为杂志树立专题报道的风格。后来为了让中文读者也能认识自己的文化,1978年创办《汉声》杂志。
两岸开放交流后,汉声团队也跟着老兵回乡的脚步,跨进中国文化基因库的大门。黄永松表示,遭破坏的传统文化硬体,对照农村乡野纯朴温润的人情交流,是每个时代都有它的苦楚与欢喜;不过,各民族铺展的不同生活样貌,却提供汉声“由小传统去见证大传统文化”的追求,“文化艺术本来就源自于生活”。
他们像文化修行者,抱着“舍我其谁”的精神,走南闯北,为福建土楼、北方剪纸艺术、十八世纪的风筝谱、中国童玩、惠山泥人、贵州蜡染等各地重要文化财,留下完整记录。
除了访查、研究、记录者的角色,他们也是最用心的实践者。汉声人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先练习书法;入夜后,黄永松还会带着北京年轻人打坐静思,一步步引领新生代走进文化深处,他说,全世界目光和资源集中大陆,发展太快,跳跃间一个不留神,传统文化就会被破坏,但如果由传统文化扶持大陆向上发展,未来全球都能受惠,“我们的角色就是在拔河中协调,力求好的多保留一些。”
这一路走得艰辛,却已看到成果。多年来黄永松奔走抢救家乡龙潭“圣迹亭”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资产审议委员会召集人西村幸夫竖起大姆指,赞扬“这才是真正活的古迹”。他走在山西省街道上,一妇人领着孩子上前请求合影,表示在电视上看过他的访谈,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他的精神。想起这些故事,向来低调、内敛的黄永松,也难掩喜悦。
吴美云怀抱文化使命感,展开学习中国文化的漫漫长路,数度赔上健康,也无怨无悔,更体会到“存活下来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才能被看见。
尤其她从小由母亲带领阅读《时代》杂志,学习英文和各种常识,后来她母亲也以同样的方式教导她的儿子。这次汉声被选入《时代》的“亚洲之最”,加上儿子一句“令人敬畏”的感言,吴美云说,36年来的辛苦都值得了。
汉声--行家的出版品
按照出版的基本规则,杂志的封面设计每一期的风格要统一,这样读者才能快速地从书报上五颜六色的杂志中认出你。
可是,台湾汉声杂志这本双月刊根本不理会这个老规则。它的每一期封面都不同。它可能又高又厚,标上劲道十足的书法;也可能薄薄一本,用瓦楞硬纸装订而成,连书名都没有。
他们是商场上的疯子吗?并不是!
这本中国艺术文化的圣经30多年来能一直反其道而行,是因为内容实在值得阅读。
保留即将失传的中国民间文化是汉声的使命。每一期汉声就是一个主题,而取材范围如何同它的封面设计一样多样丰富:有十八世纪的风筝谱、陕西面食、福建土楼、漂亮的中国结。这些杂志常常就跟书一样厚,里面装满了照片和手绘图。汉声发行人黄永松表示:每一期杂志的主题,常常得花上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去找出每个艺术领域硕果仅存的师傅进行采访。“今天的社会可能并不是很认真看待这些东西,但我们这是在为未来的人类建立文化的基因库。”
汉声创始于西元1971年,当时是以Echo之名发行的一本英文杂志,专门为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文化,创立七年后,中文版汉声创刊,但杂志的走向转变了,转而为中国民间艺术留下完整记录。三年前,汉声在北京成立办公室,至今已经为中国大陆的读者出版了四个主题的杂志书。
如今的汉声绝对值得收藏,它的过期杂志在eBay流通着,发行人黄永松有时还会被一些焦虑的读者追着要他帮忙补全自己的汉声杂志收藏。实际上,汉声本身就是宝贵的文化艺术品:每一期杂志就如同它想保存的艺术品或手工艺品一样有价值。
汉声近年奖声连连
《时代》杂志展开在大桌上,“亚洲之最”的评选,将《汉声》的声誉拉高到另一层次。其实汉声近年获奖不断,这次是“好事连连”再一桩。
以近期的喜事来看,中国大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评选“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首度将焦点对准长期站在民间文化第一线的工作者,汉声发行人黄永松即是五位获奖人之一。6月10日大陆“文化遗产日”前,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仪式。
汉声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合作的《山西面食》系列丛书,今年三月刚荣获西班牙国际饮食图书设计大奖。黄永松设计的书封,像一个做面食的木质砧板,在白色面粉堆中,写出一个“面”字,展开封底是个“麥”,简、繁“”字各自表述,別具創意。
眼见中国大陆排队等待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文化遗产”的古迹,多不胜数,黄永松带着汉声团队开拔到山西古镇碛口作调查采访,《碛口》专书先为古镇留下历史记录,且获得纽约“世界遗址基金会“的肯定和赞扬。
黄永松以独具创见的设计概念,早在1997年已被选为亚洲14位设计家之一。2000年在汉城举行全球平面设计大会。《汉声》被选为世界最独特书籍之一。2004年黄永松也荣获台北市政府颁赠“台北文化奖“,表彰他长期的文化关怀。
(责任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