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小广告: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论坛195期,任双霞:故事离历史有多远?

小广告: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论坛195期,任双霞:故事离历史有多远?

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195





题:
故事离历史有多远?
——牛郎织女故事与村落历史


主讲人:任双霞
文史哲研究院2007级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点评嘉宾:张从军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教授
主持人: 李然
文史哲研究院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间:
5月19日(周三)晚7:00

点:
文史楼336

主办: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承办:文史哲研究院


TOP

可惜听不到哎,哪位童鞋给录个音?

TOP

我要是现在出发,兴许能赶上啊。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TOP

???!!!

多远?大概2米~2万里。
张从军老师说多远就是多远。。。。
干嘛要签名,又不是真名。。。。。

TOP

故事离历史有多远?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很难。
要看你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语境。

牛顿:大约是我奶奶家果园里的苹果树上的苹果到地面的距离,其精确的距离为3.1415926米。
爱因斯坦:请问你当时运动的速度是否接近光速?
李政道:测不准,测不准,测不准……有我和杨振宁做过的试验为证!
孔子:远乎哉?不远也。
庄子:鲲鹏以为近,麻雀以为远。
本雅明:远行的人才有故事可讲,所以故事离历史很远很远很远……
顾颉刚:假如你以故事的眼光看历史,故事离历史很近;假如你以历史的眼光看故事,历史离故事就很远。
海子: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故事 一个叫历史……

[ 本帖最后由 蜜三刀 于 2010-5-25 21:24 编辑 ]

TOP

今天刚知道,有学者正在论证,山西和顺县是牛郎故乡,有可能吗?一头雾水

TOP

引用:
原帖由 颜如玉 于 2010-5-28 17:46 发表
今天刚知道,有学者正在论证,山西和顺县是牛郎故乡,有可能吗?一头雾水
也可以啊。。。。
干嘛要签名,又不是真名。。。。。

TOP

TOP

引用:
原帖由 蜜三刀 于 2010-5-25 21:18 发表
故事离历史有多远?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很难。
要看你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语境。

牛顿:大约是我奶奶家果园里的苹果树上的苹果到地面的距离,其精确的距离为3.1415926米。
爱因斯坦:请问你当时运动的速度是否接近光速?
李政道:测不准,测不准,测不准……有我和杨振宁做过的试验为证!
孔子:远乎哉?不远也。
庄子:鲲鹏以为近,麻雀以为远。
本雅明:远行的人才有故事可讲,所以故事离历史很远很远很远……
顾颉刚:假如你以故事的眼光看历史,故事离历史很近;假如你以历史的眼光看故事,历史离故事就很远。
海子: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故事 一个叫历史……
牛郎官庄的牛郎织女,以及牛郎官庄的村民,统统既不懂哲学,更不懂得物理学或者诗歌。
所以,密三刀的上述规则失效。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不争的金装警句。
我谈的,就是在牛郎官庄为中心的沂河地区,在从宋元丰到如今的时间里,故事和历史如何缠绕。因为在解读地方微观社会史时马失前蹄太多,所以积累了些避开认知陷阱的经验。
其实,我也说不清楚他们离得有多远。藤缠树树缠藤都有主导和受制的双方泾渭分明,可是藤缠藤,尤其是多枝蔓相互吸收养分的两条藤相缠呢。
不过,好处是,可以将故事和历史面对面打量,而且,将文献、空间、仪式和传说(故事,本文不做区分)都作为承载信息的资料,来进行互堪。
也就增加了一微米了可能认识历史的可能性。
先坦白,尽管我从未刻意重视或者歧视文献、空间、仪式和传说四种基本资料中的一种,但是,我的目的是历史。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不掩饰我的学术进境和偏好:可能的接近历史现场。
当然,关于什么是历史,就莫衷一是。倘若找一个我喜欢的史学家当盾牌,那就约恩·吕森好了,我们对于历史的讨论基于他的定义。(《历史思考的新途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他说:历史可以理解为人类为了理解现在、预见未来并诠释其过去的那些文化实践的形式、内容和功能的整体。简言之,历史是时间经验的意义形成。
这个定义没有任何歧义、纰漏,却大而无当。没有给历史任何边线。其实,谁也没法给历史画个圈,让它乖乖地蜷缩在里边。历史同时有两种不可或分的意指。一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并且因其对生活造成影响,而被考虑在内。);一是对这些事件的叙述。我们总是想回到前者,可是只能通过后者,才有揭开历史面纱,管中窥豹的可能性。在我,历史学切入视角的研究者看来(密三刀所谓的语境之一),故事也是一种社会记忆,叙述并阐释着历史,同时修订、整合、改编着历史;当然对故事,历史也一样。故事和历史相互作为注脚、相互作为证据。
她们往往缠绕得我们这些外人头晕,七荤八素。所幸,我们受了一些民俗学历史学的学术技巧训练后,有可能看出点蹊跷来。我调查和研究的大部分个案都是鼻子眉毛眼睛混沌的一团,这个稍微有点眉目,就特来奉上,给各位练七种武器之板砖拍人。
文章稍后奉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