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刘小枫 著:《拯救与逍遥》

刘小枫 著:《拯救与逍遥》

《拯救与逍遥》
  作 者: 刘小枫
  I S B N: 756175527
  页 数: 479
  开 本: 32开
  封面形式: 简装本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8-1
  定价:¥34.80



【cfngroup 2010-5-16 22:45编辑】

[ 本帖最后由 民俗学梁聪 于 2015-6-11 21:35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耿羽 宝葫芦 +9 2010-5-16 16:28

TOP

谢谢分享……

TOP

感谢楼主的分享!

不过还请各位注意一下本版传书的标题格式:

中文版→钟敬文 主编:《民俗学概论》(PDF);
译著类→[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著:《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PDF)

这样整齐一些嘛

TOP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次中西思想史的巡礼和对话。中西文化精神的品质存在巨大差异,它们并不能互译,最为根本性的不同就是拯救与逍遥。中国精神中,恬然之乐的逍遥是最高精神的境界,孔子也说“吾与点也”。佛道更不必说。而西方精神,受难的人类通过耶稣基督的上帝之爱而得拯救,人与亲临苦难深渊的上帝重新和好是最高境界。这两种精神品质的差异乃是“乐惠文化”(李泽厚语)与“罪恶”“爱恶”文化,超脱与救赎的精神冲突。本书是在救赎与超脱,拯救与逍遥这两种不同的精神方式之间展开的这场精神冲突的对话。

作者简介
  刘小枫,1956年生,四川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 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目录
  引言 作为价值现象学的精神冲突
  绪论 诗人自杀的意义
  一 “天问”与超验之问
  二 适性得意与精神分裂
  三 走出劫难的世界与返回恶的深渊
  四 希望中的绝望与绝望中的希望
  五 担当荒诞的欢乐与背负十字架的苦行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编后记

书摘
  无论从形式上看,还是就内容来说,屈原的《天问》都算得上是奇怪的作品。从屈原作品的整体来看,《天问》让人感到极不顺眼;就整个中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来看,《天问》也显得相当粗陋,让人难以恭维。在这个意义上说,《天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代的诗人谁要再去仿效它,定会被视为诗国的低能儿。

  《天问》让人感到奇怪,首先因为诗艺方面的极度粗陋。胡适说它“文理不通,见解卑陋,全无文学价值”,并非冤枉。通篇以四字句为主的格调与屈原其他作品错落参差、跌宕起伏的格调相比,实在单调板滞。屈赋的一大功绩乃是在《诗经》的四字句文体之外另辟言路,给后代诗人骚客以重大影响,这已是文学史的常识。如果因为《天问》保存了神话传说和上古历史的一些原始材料,就可以把它誉为伟大的诗篇……

TOP

谢谢楼主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