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夜读抄>》
止庵
《夜读抄》一九三四年九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除序与后记外,收文三十七篇,计一九三一年二篇,一九三二年一篇,一九三三年九篇,一九三四年一至七月二十五篇。主要是《看云集》之后的作品。“夜读抄”原是一九二八年为《北新》杂志所写系列文章总的题目,但只发表了两次即中止了,原在此系列中之《游仙窟》后收入《看云集》。后记说:“《夜读抄》一卷,凡本文二十六篇,杂文十一篇,”系就是否“关于一种书”来划分,此处“杂文”含义自不同于从前用法,实际上均系文化批判之作。
在周作人的众多作品中,《夜读抄》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作者尝总结说:“我写文章,始于光绪乙巳,于今已有三十六年了。这个时间可以分做三节,……其三是民国廿一年以后,只写随笔,或称读书录,我则云看书偶记,似更简明的当。”(《书房一角·原序》)这一时期应该说是从《夜读杪》真正开始,周氏由此建立了自己成熟定型的风格。按我们的划分,乃是开启了其写作生涯的中期。为实现此一目标,或许颇有一番酝酿,一九三二年全年和一九三三年上半年(此集中所收该年作品皆为下半年所作)写作很少,可能与此有关。新的文体的特点,正如后记中所说:“我所说的话常常是关于一种书的。”也就是后人所谓“书话”。这可以被认为是作者特有的一种切入方式,即以阅读为契机,依靠知识的绵延和思想的碰撞,深入到文化、文明、人类、历史和社会等各个领域。而具体写法,则是大段摘抄原著,中续少量按语,亦即“文抄公”是也。这一写法周氏以后沿用多年,甚至成为最显著的特色了。
周氏在《苦竹杂记·后记》中说:“但是不佞之抄却亦不易,夫天下之书多矣,不能一一抄之,则自然只能选取其一二,又从而录取其一二而已,此乃甚难事也。”抄书之作虽然“常常是关于一种书的”,作者所面对的却是“天下之书”,也就是整个既有文化系统,这是“广”的一方面,有赖于宽阔视野和博大胸怀;另一方面则是“严”,抄书之作虽多,兴趣点却始终是明确的,有所限定的:“不问古今中外,我只喜欢兼具健全的物理与深厚的人情之思想,混合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之文章,理想固难达到,少少具体者也就不肯轻易放过。”这里关键在于选取功夫,需要深刻敏锐的眼光,而这也就是与被抄录者之间的深深默契了。多年以后,作者补充道:“承示诸人议论甚感,语堂系是旧友,但他的眼光也只是皮毛,他说后来专抄古书,不发表意见,此与说我是‘文抄公’者正是一样的看法,没有意见怎么抄法,如关于《游山日记》或傅青主(皆在《风雨谈》内)都是褒贬显然,不过我不愿意直说,这却是项庄说的对了。”(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致鲍耀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没有意见怎么抄法”,“不过我不愿意直说”,即将直接表述转为间接表述,这也靠的是前述那副眼光。读此类“文抄公”之作,关键是要读出作者的眼光来。而尽可能地采用间接表述的方式,则是周作人散文美学的核心。此前十几年间,他实际上一直探索怎样把文章写得更其自然含蓄,至创体此种写法才算真正成功。
作者尝感慨道:“不佞抄书并不比自己作文为不苦,然其甘苦则又非他人所能知耳。”(《苦竹杂记·后记》)多数读者与论家(包括前面提到的林语堂)于此未必理解,于是“文抄公”之讥遂起矣,乃至延续多年。自然也有解人,钱玄同即其一,去世前夕尚给周氏写信说:“鄙意老兄近数年来之作风颇觉可爱,即所谓 ‘文抄’是也。”(一九三九年一月十四日)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言中讲周氏文风“近几年来,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了”,也是针对《夜读抄》之后的文章而言。一九六三年十月二日周氏给鲍耀明写信,曾说:“不意港报打笔墨官司,乃殃及池鱼,殊出意外,其实拙文之不行本不待论,即如‘文抄公’的非难自古已然,最所敝帚自珍之《夜读抄》亦是如此,文中十分之七八是抄来的,惟‘抄’亦煞费工夫,亦需要一点手段耳。”
此次据北新书局一九三四年九月初版本整理出版,原书目录四页,正文三百一十三页。目录中,“苦茶庵小文”各小题原未列出。
目录
小引
01.《黄蔷薇》
02.《远野物语》
03.习俗与神话
04.《颜氏学记》
05.《性的心理》
06.《猪鹿狸》
07.《蠕范》
08.《兰学事始》
09.《听耳草纸》
10.《一岁货声》
11.《一岁货声》之馀
12.希腊神话一
13.希腊神话二
14.《金枝上的叶子》
15.《清嘉录》
16.《五老小简》
17.《花镜》
18.《塞耳彭自然史》
19.《颜氏家训》
20.《甲行日注》
21.《男化女》
22.《和尚与小僧》
23.《文饭小品》
24.《江州笔谈》
25.《五杂组》
26.《百廿虫吟》
27.厂甸
28.再论吃茶
29.鬼的生长
30.太监
31.缢女图考释
32.姑恶诗话
33.画蛇闲话
34.论妒妇
35.论泄气
36.论伊川说诗
37.苦茶庵小文
— 小引
二 春在堂所藏苦雨斋尺牍跋三则
三 与某君书
四 题魏慰农先生家书后
五 题永明三年砖拓本
六 废名所藏苦雨斋尺牍跋
七 为半农题掼跤图
八 书赠陶缉民君
九 罗黑子手札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