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也说立夏

也说立夏

这一天中午饮烧酒,吃蚕豆、海蛳、面筋、芥菜、健脚笋,鲳鱼、谷饼。吃青梅樱桃、讨要七家的米或麦做饭。
试穿葛衣,搭凉棚,挂珠帘,装置纱窗纱门,准备夏令用品。
称量体重,重量增加了的,向其道贺;减少了的,叮嘱要注意保养。
劝诫小孩子不要坐在门槛上,据说违反了会令足轻。不要多在白天睡眠,据说如此便会愁夏,多有倦病。
儿童到郊外,搭建野灶,用蚕豆、笋和米做饭。
采夏枯草,煎汁熬成药膏,准备治疗多年损伤。
此日前后一个月,育蚕人家关门闭户,亲邻以及闲杂生人等都不得随意进入,或者大声呼唤,乡里的往来庆祝、凭吊,都暂停不行。
芍药、百合、石岩、玫瑰、刺牡丹、粉团龙爪、垂丝海棠、虞美人、楝树花等上市。

【立夏】
谷雨后十五天,斗指东南,为立夏。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四十五度,万物至此,都已经长大,因此得名。

【吃时物】
立夏的时令之物最多,蔬果鲜鱼等各种,应季选出,乡人担担叫卖,不绝于市。吴地风俗称之为“卖新食”,有立夏见三新,或八新以及樱桃九熟之说。“三新”,即青梅、樱桃、麦。“八新”指樱、笋、茗、麦蚕、豆、莱菔、鲥鱼、石首鱼。“九熟”,指樱桃、青梅、新茶、麦蚕、豆、玫瑰花、象笋、松花、谷饼。宴饮则有酒酿、海蛳、馒头、窨糕、面筋、芥菜、白笋、盐蛋各种夏时之物作为美味。浙东如海宁、余姚、新昌等地,还有花饭(用糯米、乌豆,或者赤豆煮成,色杂,因此得名)、炖肉。建德一带则煮夏粥,台州流行薄饼,庆元、景宁做香羹,称之为“立夏羹”。江苏通州,烹制君蓬菜,川沙、上海、青浦,则用金花头放入米粉食用,称为“摊粞”。南京将豌豆煮熟做豆糕。
下列时物是既比较有意义又比较流行的,可在立夏日以供佐馔下酒:
(一)蚕豆
蚕豆,因其豆荚形状如同老蚕,又成熟于蚕事之时,因此得名。是很多人喜欢的食品,应用颇广。味略甘,性平和,食用可以益肝,和中,健胃,和脏腑。嫩时剥皮作为菜肴,很是鲜美。如果以腌芥菜带壳烹炒,随采随吃,味道更妙。老蚕豆煮食,可代替粮食;炒蒸可以作为菜肴;也可以煮烂,做糕饼。又能解误吞铁针之险。
宁波人将蚕豆称为“倭豆”。因为明末倭寇侵犯浙江时,奸淫掳掠,无所不至。鄞县的百姓备受蹂躏,恨之入骨,于是开始在山北观海卫,建造起一座碉堡,名为“卫城”,是抵抗倭寇的有力工事。此时正值蚕豆上市,山北人于是称其为“倭豆”,每天必定大嚼倭豆,以示每顿饭都不忘此仇。
(二)海蛳
海蛳,性盐寒,食用能降解郁闷之气,治疗结核。浙西淮南地区,立夏将其作为应时的美味,用花椒、酒、芝麻油拌食,味道颇为滋润。海蛳壳相传能辟蛆虫,云客传方称,立夏日吃完海蛳后,用七枚海蛳壳,不要让人看见,撒到厕所中,或者马桶内,则厕桶夏日不生蛆虫,颇为灵验。
(三)面筋
面筋是六朝时才有的,由梁武帝发明,是以小麦粉和水揉洗后,凝结而成的面团。性甘凉,能解热,和中,益气。前人很少知道这种做法,现在则是素食中的重要食品。
(四)芥菜
芥菜,性辛温,能通肺清痰,利膈开胃,利丸窍,明耳目,除肾经邪气,经常食用可以温中。
(五)
笋,性甘微寒,能消渴,利水道,益气,化热,消痰,味道十分鲜美。立夏日除去笋外的皮叶,煮熟后,加酱油、麻油食用,味道尤妙。浙东新昌以及嵊县称之为“健脚笋”。定海萧山以及慈谿人,称之为“脚骨笋”。象山一带此日吃笋,按习惯都不切断,称之为“掌脚骨”。镇海则在立夏日用乌笋煮羹吃,称之为“接脚骨”。都有希望腿脚健壮,善于行走的寓意。
(六)鲳鱼
鲳鱼,产于远洋以及福建、浙江、广东的江海中。因其在水中游泳,群鱼跟随,抢食其涎沫,类似于娼,故而得名。性甘平,食用可令人健壮,增加气力。
(七)谷饼
谷饼是用麦芽、草芽揉和面粉制成的,中间裹以黄豆沙等馅料,也有没馅的。色青味香,能消食下气,和中补脾,盛行于浙西。吴地风俗则要采新麦炒熟,揉成细条,如同蚕形,称之为“麦蚕”。浙东有吃煨麦的,大概都是尝新的一种方式。

【吃青梅】
青梅,是还未成熟的梅子,色青,因此得名。味酸果脆,可用蜜糖煎制后长期存放,以作为果食。

【尝樱桃】
樱桃,又名含桃,性甘热滑,能调中,益脾气,可养颜益色,愉悦精神。另可治泻精、水谷痢等症。颜色深红的,称之为“朱樱”。紫色,果皮上有细黄点的,称之为“紫樱”,味道最为甘美。用盐藏,以蜜煎均可,也可调蜜汁做糕饼时用。
在各种水果中,樱桃成熟的最早。古时用来祭祀宗庙,唐朝人用糖酪供奉,朝廷在孟夏之时,还有赐朱樱之举。江南立夏日,家家设青梅、樱桃等物供奉先祖,并饮烧酒。北方按例在农历四月,赏樱桃,将其作为一年各种水果新味的开始,也有与芦笋同食的。古人曾有诗道:“芦笋生时柳絮飞,紫樱桃熟麦风凉。”

【七家米饭】
讨要七家的米或麦,做成饭吃,是取古人八家同井之义,用意在于融洽邻里。

【整理夏衣】
立夏后,炎暑将至,衣服洗换频繁,因此此时应整理夏衣,以便看需要进行添补。夏季的衣服推崇白色,因白色能反射所受的太阳光热,不致使身体受热。古时的夏布,多用葛茎的纤维织成,因此称夏衣为“葛衣”。

【夏日用品】
夏日酷热,应注意通风换气,以迎受流动的气流,窗户宜于打开,但是打开之后,阳光又容易直射进来,所以庭前应该搭盖凉棚,上面或架芦苇,或用布帐,朝放晚收,以遮蔽骄阳。《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富家子,好接待四方之士,每至暑伏中,各于林亭内,植簾柱,以锦绮结为凉棚,设坐具,递相延请,为避暑会。”可见唐朝时就已经有人在用凉棚了。
夏季住宅换气,应当力求充分,同时窗前廊下,要有所遮蔽,便于行事,则不如悬挂珠帘,较为经济,而又精致古雅。接近草原的地区,虫类容易滋生,必须再装置纱窗纱门,以既凉爽又可免蚊蝇的侵扰。古时也有用碧纱橱的,以供夏日休憩躺卧。唐代诗人王建即有“青山掩幛碧纱橱”的诗句。
夏令用品,如纱罩、纱橱、蝇拍、蚊烟、臭药水、竹榻、藤椅、荐席、席、线毯、枕头等,或者取其凉爽,或者用以预防虫毒,都是居处的必需用品。宜于未雨绸缪,早日购买,以利于备用。

【称体重】
我国东南地区地势低洼,夏日炎热,保健防病,成为风俗。所以立夏日有称量体重的习惯,以看体重的增减情况。吴地的风俗中,此日家家户户用大秤称量人的轻重,到了立秋之日,再称量,以比较一个夏季中的胖瘦。安徽、浙江各地,流行这一习俗,据说如此可以不疰夏,大概也是鼓励人们注重身体健康的一种方法。

【预防疰夏】
凡是入夏后睡眠饮食不适的,称作“疰夏”。儿童体弱血亏的,常有这种症状。因而此日一般多要进行自我安慰的活动,据说,可以解除疰夏之疾。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载:“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友比邻,谓之‘七家茶’。”
吴地的风俗则在立夏日,用隔年撑门炭烹茶来饮,茶叶则向左邻右舍索要,称之为“七家茶”,并戒坐门槛,据说这样可令人夏季中身体健壮。太仓、常昭等处,立夏这一天煮麦豆和糖吃,称可不疰夏。《金陵岁时记》称立夏让小孩骑坐门槛,吃豌豆糕,可不疰夏。《元池说林》称立夏日吃李子,则不疰夏。
平常所说的疰夏,是因为夏季炎热,人体消化能力下降,大多不思饮食,因此先镇服夏暑,以上夏至日的各种做法也都有类似的说法。人入夏后之所以常多疾病,除了营养不够充足,体质虚弱之外,大都由于精神不能振作。常居家中与白天过度睡眠,都是普遍的不良习惯。最易养成惰性,因此入夏后尤当戒除。

【做野火饭】
旧俗中立夏日,儿童都结伴到近郊,用砖瓦砌成野灶,捡拾野草作为柴禾,再用蚕豆、笋和米,生火做饭,称之为“野火饭”。饭熟后,大家分吃。吴地的习俗,在清明踏青,儿童也对着鹊巢支灶煮饭,称之为“野火米饭”。野火饭可以使儿童练习烹饪,培养合群的美德及野外生存的能力。

【煎夏枯草】
夏枯草,性苦,辛寒,能清肝,散郁结,清瘿(ying,3)明目,可作解除子宫、阴户粘膜炎及眼病的药物。凡是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瘿结、脚肿、湿痹等,治疗都有特效。煎汁熬膏,每天以热酒调吃三服,可治陈年损伤,手足淤血,遇天阴作痛,服夏枯草七日可以痊愈,还可治疗产妇各种血病。
夏枯草各处都有出产,农历三四月间,开花结穗,紫白色,并结籽,五月便干枯。


【放蚕忙】
江浙沿太湖区域,居民按例在谷雨之后,开始育蚕。农历四月,称之为“蚕月”。家家都关门闭户,红纸贴门,或者用芦簾围绕房屋之外,亲邻不相往来。并多有禁忌。经过一个月之后才解除各种蚕禁。郭频伽的《园消夏录》记载:“三吴蚕月,风景殊佳,红帖黏门,家多禁忌,少妇治其事者,往往独宿。”浙西称之为“放蚕忙”。也叫做“蚕关门”。到了采茧时,亲戚间相互问候,称之为“蚕开门”。
在春忙期间,凡是育蚕的人家,各自关门闭户,亲邻以及闲杂生人等,一律不能随意进入,官府此时也暂停案件办理,暂停税赋征收。明代谢肇淛
《西吴枝乘》中载:“吴兴以四月为蚕月,家家闭户,官府勾摄徵收及里往来庆吊,皆罢不行,谓之‘蚕禁’。”宋代陆游也有诗句写道:“蚕家忌客门门闭。”又道“蚕月人家处处忙。”可见自从宋代以来,江南各处都是如此。
此时蚕已经进入大眠(蚕的第四眠),正将上簇制茧,最忌影响。否则受到惊动,其丝就不能顺畅的吐出,或者竟至死去。制茧对农家一年的收入影响巨大,而乡民饲叶烘火,栽苗收麦,割菜种棉,老幼心中都昼夜期盼。有谚语道:“麦黄蚕是老,功夫何日了。”在这一农忙时期,自然应该停止一切应酬,以专心育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