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人生一世 于 2010-1-16 10:23 发表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却扩张得实在太快了”与其说是扩张的太快,不如说民俗学研究对象本身的广泛性和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的拓展,个人以为或许这是一学科发展必然要经历的时期,只有经历这一时期,方才知道哪些研究对象 ...
这个问题其实早在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就已经讨论过许多次了。
无论是“扩张得太快”,抑或是“本身的广泛性”,都不是优点,而是弱点。
无论是“学科”还是“专业”,抑或是“范式”,都是从具体的研究进程中生长出来的。
从学术史上来说,学科或者说专业的产生,总是先有了问题,而后为了解决问题,就要寻找解决办法,有了办法,就能解决更多相近的问题,有了更多的问题,又需要有更多的,更精确的解决办法……如此推进,进而形成专业或学科。
民俗学却不是从生产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先给自己划了一块无穷大的地盘,而后才开始建设。
结果,不仅地盘守不住,而且不断被其他学科侵入,并在这块地盘上种出了一些香甜的果子。
这时候,
我们是应该守住自己的根据地呢,
还是再次出击,去抢占更多的地盘?
学科建立的标志包括研究对象、范围的确定,学术方法的建立,学术流派的形成和标志性成果的诞生等多种因素。
但是,民俗学与传统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
首先,这不是一门自然生长,在涓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科。民俗学不是学术发展的产物,而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所以,它在纵向上没有学术资源可供其借鉴。
其次,即使在西方,民俗学也不是一门成型的学科,理论、方法都不够成熟,所以,它在横向上也难有借鉴。
我们一定得了解自己的历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惟此才能清楚如何推进我们的学术。
我们必须认识到:民俗学在中国,是西方学术思潮影响下诞生,民族意识和学术使命推动下成长起来的一个没奶的孩子。
正因为没奶,我们更得自立自强。
正因为先天不足,
所以,民俗学更应该稳打稳扎,认认真真做好一块,形成稳定可靠的方法之后,才能谈得上扩张其对象范围。
也正因为前无古人,
所以,我们的任务更艰巨,也更具开发潜力。
[
本帖最后由 施爱东 于 2010-1-16 10:5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