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田兆元老师一点建议和嘱托

田兆元老师一点建议和嘱托

原帖:http://www.seawn.cn/frame.php?fr ... 5686%26highlight%3D
   古代传下来的遗产都有其道,这个道或者是面向市场的,或者是面向自我精神愉悦的,或者是为了社群的整体利益的。我们的传承,如果作为管理者,当起到倡导引导的作用;如果作为商人,应该起到赞助的作用;如果是一个文化工作者(教育新闻等),应该起到宣传作用。还有,如果有兴趣和能力,自己就是一个传承者。
    对于有市场前景的,推向市场,把它盘活。我这次到台湾,见到台中的太阳饼,那是他们的特产,市场做得很好。我在上海帮助高桥申报高桥松饼,坦率讲,比台湾的口味不差,但是市场状态差很远。
    我们不能想象所有的产品都卖钱,比如那个鼓盆歌是不能拿来卖的,拿来卖就是破坏文化遗产了。
但是,工艺品,民间艺术品,还有马山民歌是有前景的。是可以面向市场的。
   大家的调查研究都很好,但是,能不能做成光盘卖出去?
   或者推出有名的歌师,像龙船调一样打响呢?
   文化产业之路,你们是可以思考和实践的。

(按:协会正在践行,和田师的观点不谋而合,看来孙老师和田老师都是英雄,所见略同嘛

TOP

台中市推销太阳饼简直到了惊悚的程度,最近看问答陈云林的节目,连国台办主任都给他当义务推销员了。

TOP

回复 2# 的帖子

笛威老师吃过太阳饼吗? 真想亲口尝尝

我们大陆有很多名吃,但是推广出去以后就变味了,好多好吃的都藏在民间,有待我们去发现

TOP

吃过,田老师说得那个高桥松饼也吃过。味道都很好。
但是,二者做得是不是细致是不是用心一比就知道了。
我们一旦批量生产,质量就难有保证。

TOP

'批量生产,质量就难有保证。'

这个我也有疑问,难道我们的民间手工艺一旦推广出去,一旦成为产业,就必然被机器生产所替代吗?  要是这样,非遗的保护不是走向歧途了吗?

TOP

所以说,我们传承非遗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应该融入到经济发展中去,这样,社会上才有人会关注非遗,传承非遗,非遗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TOP

这一点黄梅挑花做的很好,但感觉商品化后,那些传统工艺丧失了一种原生态的制作手法,少了一种韵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