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页码:506 页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
·ISBN:9787543029262
·条形码:97875430292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传统民歌依即兴方式创作,借口传心授流播,因而总是最贴近民众与社会现实,最直接地反映人民大众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优秀的传统民歌作品,都是将真挚朴实的情感、深刻动人的表现、精致巧妙的样式完美结合的典范,都浸润着民间音乐家的心血和智慧,传统民歌的魅力与迷人之处尽在于此。
目录
序
导言
上卷中国传统民歌概论
第一章 传统民歌的起源与历史流变/3
第一节 传统民歌的定义/3
第二节 传统民歌的起源/8
一、民歌源于劳动说/9
二、民歌源于宗教说/11
三、民歌源于异性求偶说/14
四、民歌源于语言说/17
五、其它几种民歌起源说/18
第三节 传统民歌的流变/20
第二章 传统民歌的基本特征/41
第一节 深厚的历史积淀/4l
第二节 丰富的文化内涵/53
一、民族历史文化内涵/53
二、地域民俗文化内涵/59
三、观念信仰文化内涵/61
第三节 精巧的形态样式/66
第四节 洗练的表现手法/79
第三章 汉族传统民歌的体裁分类与艺术特征/8l
第一节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8l
一、民歌的几种常见分类方法/81
二、汉族传统民歌的体裁划分/83
第二节 号子/85
一、号子的功用特征/86
二、号子的音乐特点/91
第三节 山歌(含田秧歌牧歌渔歌)/107
一、山歌的基本艺术特征/107
二、山歌的音调与节奏特点/109
三、山歌的结构特点/114
第四节 小调(含谣曲时调儿歌摇篮曲生活音调)/125
一、小调的基本艺术特征/125
二、小调的音乐特点/143
第四章 汉族传统民歌风格区的形成与划分/156
第一节 风格区的形成与划分/156
一、风格区大小重叠同构风格体系/156
二、单纯风格区与复合风格区/157
三、土著固有、边沿交错与飞地插花风格/157
第二节 各风格区及其民歌特点/158
一、黄河上游·西北风格区/158
二、黄河中游·中原风格区/163
三、黄河下游·华北风格区/165
四、长江上游·西南风格区/170
五、长江中游·中南风格区/174
六、长江下游·华东风格区/183
七、东北松辽风格区/188
八、东南海岸风格区/19l
九、南部海岸风格区/197
中卷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歌
第五章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歌概览/205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概况/205
一、民族称谓与分布地域/205
二、民族语言与文字/206
三、宗教信仰与经济文化类型/207
第二节 少数民族民歌概览/209
一、乐系类别/209
二、民歌概览/214
第六章 风采多姿各具魅力/216
第一节 北方草原民族传统民歌/216
一、蒙古族民歌/216
二、哈萨克族民歌/22l
三、达斡尔族民歌/226
四、赫哲族民歌/230
五、柯尔克孜族民歌/231
六、朝鲜族民歌/235
第二节 黄土高原民族传统民歌/240
一、回族民歌/24l
二、东乡族民歌/244
第三节 中亚绿洲民族传统民歌/246
一、维吾尔族民歌/247
二、乌孜别克族民歌/254
第四节 西藏高原民族传统民歌/260
一、藏族民歌/260
二、门巴族民歌/270
第五节 云贵高原民族传统民歌/272
一、彝族民歌/273
二、基诺族民歌/290
三、佤族民歌/294
四、怒族民歌/300
第六节 东南山地民族传统民歌/305
一、苗族民歌/306
二、土家族民歌/312
第七节 中南丘陵民族传统民歌/324
一、壮族民歌/324
二、布依族民歌/328
三、傣族民歌/33l
四、侗族民歌/336
第八节 台湾高山族传统民歌/342
一、高山族民歌/342
第七章 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349
第一节 多声部民歌的分布状况/349
第二节 多声部民歌的音乐特点/353
一、演唱形式/353
二、织体结构/353
三、和声特点/366
四、终止式/369
下卷中国传统民歌演唱艺术
第八章 传统民歌的演唱/373
第一节 发声技巧/373
一、歌唱呼吸的技巧/373
二、咬字吐字的技巧/374
三、扩展音域的技巧/376
第二节 装饰歌腔/378
一、固定性的装饰歌腔/378
二、即兴性的装饰歌腔/382
第三节 语言能力/385
一、汉语方言区/385
二、普通话发音特点/386
三、语音训练/390
第四节 风格特色/409
一、时代背景与民歌风格/409
二、形式特征与民歌风格/410
三、方言土语与民歌风格/412
第五节 情感表现/414
第九章 中国传统民歌名曲精选/416
一、号子(一首)/416
二、山歌(二十二首)/416
三、小调(十九首)/430
四、童谣(五首)/447
五、少数民族民歌(三十九首)/449
六、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三首)/477
附一:民歌曲目索引(依字母先后排序)/480
附二:民歌曲目总汇(按页码先后排序)/492
主要参考文献/505
后记/506
序言
中华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伴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程,勤劳智慧的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璀璨迷人的音乐文化。传统民歌,则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百花园中一株芳香四溢的奇葩。
传统民歌依即兴方式创作,借口传心授流播,因而总是最贴近民众与社会现实,最直接地反映人民大众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优秀的传统民歌作品,都是将真挚朴实的情感、深刻动人的表现、精致巧妙的样式完美结合的典范,都浸润着民间音乐家的心血和智慧,传统民歌的魅力与迷人之处尽在于此。
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歌唱传统和传统民歌,任何热爱音乐艺术和有志于音乐艺术的人,如果不从这些内涵丰富、风格多样的传统音乐中汲取养料,是断难有所成就的。中外乐坛,才高如贝多芬、柴柯夫斯基、聂耳、星海者,也概莫例外。
作为一个中国歌者,在我自己探究声乐艺术奥妙与真谛的时候,传统民歌和优秀的民间歌手是我最好的老师之一。我曾经在一篇小文中写道,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唱什么样的歌,我会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中国民歌!是的,陕北信天游的苍凉雄浑之美,青海花儿的高远悠扬之美,江南小曲的隽永清丽之美,蒙古族牧歌的宽广奔放之美,极大地和永远地启迪着我的心智与乐思。我总是孜孜以求尽我所能地在我的歌声中传达出这样的精神气质和美。如果说我演唱的歌子还有些鲜明特点,能给听众留下比较突出印象的话,也大都得宜于这种追求。
周耘的新著《中国传统民歌艺术》以通俗生动的文字,系统地讲述我国各民族民歌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风格色彩、音乐特征、审美特色和演唱方法,引导人们从音乐本身和文化背景方面整体把握风采多姿的中国民歌艺术。我相信这是一本有价值的著作。更坚信通过大家的辛勤浇灌,民歌艺术之花将绽放得更加艳丽。
当我们享受着新世纪科技与信息的高度文明之时,又有古老而优美的民歌旋律萦绕在耳畔,我们的生活一定更加美好,我们的心灵一定更加充实。
--------------------------------------------------------------------------------
后记
中国传统民歌艺术是一个宽广浩淼、气象万千的海洋。
我自幼喜爱歌唱。幼时虽不知歌曲还有民间歌曲、创作歌曲之分,却常常不自禁地被民歌优美的旋律深深吸引。当然,那时听到(爱唱)的民歌,还大都是黄虹、郭颂、胡松华、才旦卓玛等专业歌手演绎的、或创作或编曲的民间乐风声乐作品。这已使我陶醉不已!
走近传统民歌的海洋,是在武汉音乐学院(时为湖北艺术学院)上大学的时候。学校有民歌课。教唱的都是《摘葡萄》、《放风筝》、《长调》、《酒歌》、《信天游》、《花儿》一类地道的民间歌曲。这些作品的纯朴、真诚、深刻与美妙,令我惊讶,让我激动。我要深深地感谢领我初识传统民歌魅力的杜金玉、方妙英老师!
真正进入传统民歌的海洋,是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专业方向为"中国民歌研究",导师是我国民族音乐学界极受尊敬的杨匡民教授。从那以来,我有机会到各地采风,比较多地接触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众多体裁样式的民间歌曲作品。在鄂西清江之滨,巴人后裔土家族的丧俗歌舞"跳丧鼓"让我听到人类古老的生命礼赞;在湘西酉水岸边,土家女儿缠绵幽怨的"哭嫁歌",使我一同泪水涟涟;在鄂尔多斯,悠扬的牧歌令我流连忘返;在天山脚,欢乐的"麦西热普"将我深深陶醉其问我国传统民歌的数量之丰,样式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浸润于传统民歌的海洋,我只觉身心俱悦美不胜收!
1989年,我开始担任中国民歌课的教学。感谢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汪申申教授的信任和扶持,因为当时我自己尚未完成"中国民歌研究"的硕士课程。十多年过去了,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越来越热爱中国传统民歌艺术,却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到中国传统民歌艺术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民歌的历史文化积淀之深邃奥妙。当然,我也着实因使许多原本对民歌文化毫无认识的学生真心地喜欢上传统民歌艺术而高兴,因美妙的传统民歌不断启迪着年轻学子的心智乐思而欣慰。
来源:
http://www.amazon.cn/%E4%B8%AD%E ... 80%95/dp/B001IKJK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