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摇滚的民俗学思考
新时代民俗之花:中国摇滚
——民俗学视野中的内地摇滚
艺苑 刘清春
文章背景:中国民俗学的突出特征是扎根乡土,尤其重视通过村落个案的调研透析中国的乡土本色。相形之下,对当代大众艺术,对城市语境的观察分析,就缺乏的多。当今内地摇滚不仅是一种现代流行音乐,更成为城市语境中的一种民俗生存现象,因而具有很大的民俗研究价值。
《乡土中国》至今仍是民俗学人类学者乃至普通学人认识中国文化的必读书,费孝通先生提炼的乡土本色,差序格局,熟人社会,礼俗社会,长老统治生动概念,至今仍然是中国广袤文化的筋骨。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形成了城市对乡土的生存依赖,中国的本质在农村,成为众多学人中国内地摇滚早已经脱离的共识。正因为这样的思维倾向,形成了中国民俗学的乡土本位和对城市社会的疏远。
以琴行为初级教育据点,以酒吧为主要演出市场,以迷笛学校为大本营,地下摇滚已经形成完整的生存链条。爱好者从消费音乐的乐迷,到尝试自由组合乐队,从迷笛学校接受成人仪式,到占领市场的地下明星,培育新的摇滚乐迷。这样的生存链条实现了地下摇滚的自生自长、自足自立,这证明着民间青年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以北京郊区树村为革命根据地,摇滚青年聚集在一起,偏执而野性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深入分析其成因、其现状、其价值,有助于学人真正贴近时代青年的心声,体察底边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
文章目的: 勾勒摇滚乐的生存链条,透视青年艺术的生存逻辑,探究民间文化的自足机制。以文化整体观的态度,审视艺术事象和生活世界的双向互动,触摸乃至将建构民间文化的内在逻辑。
文章结构:引言—阐释价值;一,“民俗摇滚”,摇滚中的民俗元素;二,“生存链条”,摇滚文化的生存机制;三,“树村村志”,摇滚之于当代中国;四,摇滚的民俗学批判
文章创新:中国摇滚在内的地下艺术,一直未得到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当今摇滚文化日渐脱离了先锋实验性,而走入普通青年的日常生活。这种自足自立的群体艺术,具有十分强烈的民俗研究价值。
资料来源:《自由风格》崔健 周国平;《中国艺术民俗学》;《民俗学概论》等;摇滚记录片《后革命时代》;乐迷采访和琴行酒吧走访;网络资料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