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内地新人奉子成婚成常见现象 传统贞操观受到挑战

都好都好,继续这个话题好,引领新话题也好。
几个话题齐头并进、百花齐放,也是蔚为可观滴~~~~

TOP

时言平,实际上是时言不平。作者不明白什么是道德。道德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认可的规范,一种约束、一种枷锁,否认这一点,社会就不称其为社会。社会是由庞大的道德系统维系的。当社会容忍了未婚同居,奉子成婚时,道德已经降低了自己的底线。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还应想想那些未婚同居、奉子不成婚所造成的悲剧。当社会已经否定所谓的贞洁观时,谈贞洁已经毫无意义,但道德观不能缺失。企业家创业也很艰难,心理的压力很大,为了缓解、释放压力,难道我们容忍他们包二奶、包三奶吗?问题岂能以“艰难”二字了结。

TOP

我建立了一个“新时尚沙龙”的圈子,但不知如何将一些新话题置入圈子里,请高人指点。

TOP

接着这个话题,还可以讨论下代际差异的话题。
似曾相识燕归来

TOP

陶老師:您“推薦到圈子”就可以了。

TOP

先“導入個人空間”,再從個人空間中,推薦到圈子里。

TOP

值得探讨

TOP

  咳!大肚新娘成常态

  2009-12-07 11:00:42 来源:鲁中网-鲁中晨报

  年近岁末,喜事连绵。连日来,当一对对新人在热闹的婚宴上频频接受着亲友祝福的时候,有心人士却惊诧地发现,眼下奉子成婚的新娘已“相当普遍”。民俗学者李先生认为,形成这道“独特风景线”的根源有二。一是受试婚思潮的影响,很多年轻人为达到相互“检验”的目的,在婚前就已同居一年半载行试婚之实,很多“有结果”就登记结婚,“无结果”就分道扬镳;二是中国传统的贞操观受到挑战,“未及敲钟就吃饭”已成平常事。

  【支持者说】

  别拿旧道德说事

  龙敏飞

  只有在封建思想中,才有“三从四德”“贞操观”等落后保守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这些思想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举民主、男女平等、妇女大解放等旗帜的活动接踵而来。可以说,正是这样的一种推进,才革除了旧思想,有了新意识。那便是男女平等,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权利,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奉子成婚”的现象越来越常态化,居然还有人拿出“贞洁观”来说事。笔者本以为这真的已经扔进“垃圾箱”很多年了,可没想到其依然繁殖着,这绝对是一种悲哀。当然,笔者也提倡洁身自好,爱要有负担责任的意识,但却并不认为真心相爱,决定一辈子在一起的两个人也要“禁欲”。孔子在《礼记》里就讲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就是人生中的两件大事,便是饮食和男女,一曰生活,一曰性。这不是丑事,也不是不登大雅之堂之作,而是完全可以放开去讨论的话题。

  更何况,奉子成婚本身便含有责任的意识和义务,这绝不能用“不得不成婚”来解释。而是由于之前考虑问题的全面,或没有房子,或没有稳定的工作,或没有足够的金钱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又由于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可马虎,所以才一直拖着,一直奋斗着,争取早日结婚。可爱的结晶诞生后,无论怎样的客观条件也肯定不及一个完整生命的重要,所以,“奉子成婚”成为一种潮流不值得批判,尤其是不值得拿旧道德说事。相反,其折射的正是当前的社会生态,一种进步的意识,那就是情侣为家奋斗、为爱的结晶安家的责任意识与使命,反而令人崇敬!“奉子成婚”成潮流慎拿道德堕落或者传统道德受到冲击的问题,我们对待中外传统文化的态度都是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传统文化有悖现代文明的道德,本身便是伪道德,落后意识,没有继承的必要!

  【反对者言】

  奉子成婚男权主义的“写真”

  肖汉杰

  从十年前流行的“未婚同居”到今天流行的“奉子成婚”,我们对这一对现象可以做多种现象解构,既可以将其解释为对传统婚姻道德的一种叫板,也可以认为这是性解放的一种外在形式,但无论作何解释,既然社会习惯了先前的“未婚同居”,就不得不适应后来出现的“奉子成婚”现象。

  然而,适应并不等同于认同。笔者注意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在婚宴上,新娘挽着新郎的手逐个给客人敬酒的时候,接受“早生贵子”的祝福的往往是新郎,而被夸为“有本事”的也总是新郎。笔者不能理解的是,既然生孩子归于新娘,为什么“光荣”和赞美又总属于新郎?

  笔者这样讲,并不是一味钻牛角尖,而是想通过这种荒谬的现象说明,“奉子成婚”现象的深处总在受一种男权主义的色彩所支配。所谓“奉子成婚”,往往是女方在怀孕后,受传统的贞洁意识的影响,向男方妥协的产物,是无路可循的一种选择,而男方则有更多选择,选择结婚只是一种出于责任的选择,而在现实中,“奉子成婚”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怀孕女子的单方面吁求,在这种不对等的价值选择下,“奉子成婚”只是男权主义的一张“写真”。

  结婚本是关乎男女双方的事情,现在却成了“怀孕”下的附属品,“奉子成婚”更多的是因为怀孕而不是爱情结婚,因为孩子而不是男女双方而结婚。“奉子成婚”这种在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放的、反传统的一种结婚形式,在本质上,还是女方受传统的贞洁意识支配下的产物。

  ■ 主持人语

  不必对奉子成婚上纲上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本是个人私事,别人无权干涉。奉子成婚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无非是有悖于当前的道德观,即与婚前性行为联系在一起。某些人与其说是反对奉子成婚,倒不如说是反对婚前性行为。

  然而,回顾人类的历史可以发现,社会道德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多元,有波动。但是多元不等于没有核心,波动不等于没有价值轴线,无论怎样的多元与波动,理性回归到核心与轴线上,都是必然趋势。正如性解放曾使西方社会离婚率激增,大量家庭解体,单亲家庭和非婚生儿童增多等诸多问题的暴发,最终引起重视,使西方社会重新审视性道德的重要性,因而出现了性道德回归的趋势。

  奉子成婚现象,其实是当前道德价值的正常波动,认可也罢,反对也罢,都无须扣上一顶违反道德的帽子,拿传统贞操观说事。最终何去何从,人们自会根据生活中的利害得失,进行自我调节,从而最终不会与社会道德的核心价值偏离过多。

  第三只眼

  如果“奉子”不能“成婚”

  张国栋

  曾听到这样的话:女人是因爱而性,男人是因性而爱。对于这句话隐含的道理我没有仔细斟酌过。奉子成婚似乎不会对婚姻生活带来很多困惑,但凡事皆有二重性。既然奉子成婚已成风气,则奉子不能成婚现象也就可能与日俱增,绝不会凡属奉子就皆能成婚。而且,一些“奉子”本就不是情投意合的产物,纵然成婚也是“兔子的尾巴”,过不了多久就得各奔东西。这样的实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随之带来的诸多状况困扰着情感破碎的男女,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受伤害最大的都是女性甚至女性腹中孕育的新的生命。在尊重生命,在人命关天的新时代,任何行为都不能践踏在对生命的侵害之上。

  孩子是无辜的。“奉子”不能“成婚”,必然要注定孩子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甚至没有出生就是个家庭不健全的孩子了。这不仅为男女双方留下了遗憾,还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和压力。当然,婚前性行为是每一对男女个人的私事,生不生子也是他们的事情,即使他们让自己的孩子给自己托婚纱的摆尾也会受到社会的包容,可是,毕竟这样不受法律的保护,对于彼此尤其是女性压力是很大的,更何况对于孩子伤害就更大了。

  婚姻对家庭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一切关于感情的表达形式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婚姻只是对家庭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是对于人类情感行为的一种制约和提醒,更多的是赋予了人类一种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奉子成婚只是婚姻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绝对不是主流婚姻的最佳诠释。所以,我们在对奉子成婚者举杯祝福的时候,还是更多地关注一下“奉子”不能“成婚”的问题吧!

TOP

  "奉子成婚"不是风景

  武汉综合新闻网 www.cjn.cn

  发表时间:2009-12-07 08:08 来源:长江网

  电影《李双双》中喜旺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是先结婚后恋爱”,这句话在上个世纪流传很广。而如今,青年男女“先怀孕后结婚”又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当一对对新人在热闹的婚宴上频频接受着亲友祝福的时候,有心人士却惊诧地发现,新娘早已怀孕。民俗学者还将这种“奉子成婚”称作“一道独特风景线”。(12月6日中国新闻网)

  未婚先孕、奉子成婚,这些行为抛却了千古遗训和伦理纲常,反映了年轻人婚育观念的更新,是对传统贞操观念的叛逆,但同时也挑战着国家的婚姻制度和计生政策。

  如今,青年人婚恋环境宽松,他们不必为了反抗父母的包办婚姻而用“既成事实”来倒逼父母的让步,未婚先孕也不会像过去那样遭人白眼,但是,如果女孩在对对方缺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而又木已成舟,不得不委身于男方,即使不爱,也被迫仓促草率成婚,仍然会给女孩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如果再遇上“负心郞君”,女方受到伤害将在所难免,结局也就并不完美。据婚姻登记部门统计,奉子成婚的夫妇离婚率也很高,他们中有很多人就走不出婚姻的“七年之痒”。

  而且,按照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未婚先孕将受到处罚,没有准生证将禁止生育。所以,对那些未婚先孕者,结婚之后必须抓紧办理生育手续,否则,将影响孩子的户口申报,计生部门如果不能及时了解情况,也将影响计生数据的统计和人口计划的控制落实。

  笔者反对奉子成婚,还因为在奉子成婚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可恶的“试婚”思维——如果女方不能生育,热恋将被“冷却”,成婚更是奢望,此前的恩恩爱爱都化为一种表象。标榜“先进”的婚恋理念中竟然透露出陈旧思想,女人被当成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机器,不能不说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相亲相爱的男女只要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何时结婚,是他们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但是,“大肚新娘”绝不应当成为婚礼上的靓丽一景,也不应该被民俗学者所美化。

  [稿源;长江网]   [作者:叶传龙]  [编辑:张亮]

TOP

  “奉子成婚”折射出性教育不足

  皇甫天

  2009年12月07日 06:56 来源:红网

  年近岁末,喜事连绵。连日来,当一对对新人在热闹的婚宴上频频接受着亲友祝福的时候,有心人士却惊诧地发现,眼下奉子成婚的新娘已“相当普遍”,这类新娘大多是80后。(12月6日中新网)

  有民俗学者认为这是受试婚思潮影响和挑战传统贞操观,也有人认为这是挑战传统道德底线。这两位的表述还算是中性的,并没有偏激的说是好是坏,但我以为这些看法都有些偏颇、片面。

  有人说未婚同居都可以看做是试婚,奉子成婚是受此影响。窃以为这种说法是不客观的,也是片面的,是不是试,总得先有主观意识吧,否则无意识怎么能说是试婚呢,因而要说有一股试婚思潮,应该是有,但应该是少数,如果主观的试婚意识真多了,恐怕就不止挑战传统这么简单,而是可以说是颠覆了。至于传统的贞操观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是早就该摒弃的东西,不说也罢。

  而说这是挑战传统道德底线,我也觉得有些流于表面了,反倒是觉得对传统挑战得不够。未婚同居是很普遍,和传统相比是开放了很多,但这是正常的,如果现代人的观念还和50、100年前一样的话,那才是不正常呢,总不能像封建社会一样吧,那其实是对人性的压抑。

  今年5月,有调查结果显示,54.69%的80后妈妈是在意外怀孕的情况下要孩子的。而我周围也有不少人是奉子成婚的,这些人并没有试婚的想法,而是觉得合得来了,就住在一起了,顺其自然的样子。在和他们的交流后,发现他们很少有避孕的意识,更别说行动了,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就更普遍。这两件事说明80后们的避孕意识不够,或是没有这方面的观念,进而也就说明他们意识里还是有不少传统里的东西,相关用品并不难买,但没有主动的去买、或不好意思去买,这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

  挺着大肚子的新娘不会不好意思,也只能说在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这种现象的确是普遍到正常了。既是如此,何况又是和自己相爱的人即将的老公在一起,有什么需要不好意思的呢,和道德也扯不上什么关系。

  大着肚子结婚是不大好看,但这并没什么,却是说明了我们性教育的不足。如果大家的观念都不那么“传统”,都有科学的认识,还会有这么多大肚新娘、奉子成婚的现象吗?我觉得这是重点。

TOP

奉子成婚挑战传统道德底线吗?

      新浪 2009年12月07日03:57 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攀

  临近岁末,喜事不断。连日来,当一对对新人在热闹的婚宴上频频接受亲友祝福的时候,有心人士却惊诧地发现,眼下“奉子成婚”的新娘已“相当普遍”。(12月6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奉子成婚”现象,民俗学者、民政官员和资深文化人的看法让人大惑不解。民俗学者李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的贞操观受到挑战;一民政官员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准新娘”丝毫没有因婚前怀孕而觉尴尬;资深文化人陈先生认为,这表明今天的“80后”已在公然叫板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道德底线。

  这些评论都是以道德衡量“奉子成婚”。但这让人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道德大棒,被一群“有身份”的人当空乱舞。他们认为自己是道德的,而“奉子成婚”是不道德的。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中国传统贞操观”是压在中国妇女身上的一座大山。现在,社会早已不把传统贞操观当成主流价值判断。“奉子成婚”仅仅是婚前同居的衍生品,有结果了,自然要结婚,这跟中国传统贞操观无关;事实上,传统贞操观,在人们认识到它对妇女的毒害后,也早已被“边缘化”。

  那位民政官员对“成型”的“准新娘”没有丝毫尴尬而感到的“奇怪”,才真正让人奇怪。当行为成为一种现象时,当事人并不会因此感到尴尬,因为这时候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不同。同样,当“奉子成婚”成为一种现象后,当事人也不会心有尴尬。退一步说,当“奉子成婚”成为事实,大胆地接受,总比流产更人道。

  而认为“奉子成婚”是对传统道德底线“叫板”,也是无稽之谈,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乱舞道德大棒,是对他人的肆意指责。道德原本就是一个社会学范畴,而且,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道德,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有时候这些道德标准甚至会截然相反。以过去的道德标准衡量现代社会现象,资深文化人陈先生可能真的太“资深”了。

  在我看来,与其说“奉子成婚”是一种道德现象,不如说是一种客观现象。婚前同居存在,“奉子成婚”自然存在。在古代,谈婚前同居、谈“奉子成婚”,是不道德的;而在现代,谈传统妇女贞操观、谈传统道德底线,这更像是不道德的。

TOP

当奉子成婚成为时尚。。。。。。。。。。。。。。。。。。。。。。。。。。。为什么因为“奉子”就非要去婚姻, 这会有多少悲剧产生。传统的伦理道德是否让奉子成为婚姻的理由,是不是年轻一代的悲哀。

愿意接受砖头

TOP

看了如上的27个帖,让我感到非常的沉重。仅陶老师一个冷静的理性的擎持着“道德”的旗帜,似有“孤军奋战”之意味。有些老师明显的对“道德”二字有着强烈的“阶级仇恨”,一提起它,就气不达一处来似地,非常厌烦。其实,窃以为,道德是一种高度,道德是一种修养,道德是一种品位,道德是一种理性,道德是哲学、宗教世俗化了的生活范式。她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而是针对社会更大利益群的人类的。法律仅仅是一道警戒线,遵守法律还需要有道德的人,缺乏道德的人是不会去自觉遵守法律的。等一会再接着谈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润平 于 2010-2-3 12:43 发表
看了如上的27个帖,让我感到非常的沉重。仅陶老师一个冷静的理性的擎持着“道德”的旗帜,似有“孤军奋战”之意味。有些老师明显的对“道德”二字有着强烈的“阶级仇恨”,一提起它,就气不达一处来似地,非常厌烦。 ...
道德虽然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是有不同的“标准”的,文革期间的道德标准肯定和今天有着很大的区别。我看过一个报道,在西方有生了孩子之后才举行婚礼的习俗。在中国一直把“贞洁”之类纳入“道德”范畴,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人冲出这种“道德”的底线了。时代的变迁,结婚年龄的“后移”,“奉子成婚”好像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 本帖最后由 folkman 于 2010-2-3 16:01 编辑 ]

TOP

“内地新人奉子成婚成常见现象”,确实不假。但我们要考虑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说明乱性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二是走到结婚的恋人并不多,而且有些今天过宴席,等孩子生下就离婚,甚至宴席过后就离婚,这样的现象也常见。如上老师都是成功人士,看到失败的事项比较少。三是乱性现象的根源,是首先对自己的不自重,其次是对对方的不尊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对“生命”的蔑视和糟践,这个“生命”既包括“我”,也包括“你”,还包括“他(她)”。因此,蔑视和糟践的最终结果就是自己,话题扩大一点,就是我们的社会。对于泛泛过客来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对于学者来说,就应、理应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辨析其道理。我们的社会由于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迎来了与世界全面的接触和接轨,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恒久地东西需要重新确立。为了支持进一步讨论,助陶老师呐喊一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