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60 民间文学 阮彬 第三组

阴婚,也叫冥婚,是为死去的人找配偶。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后,未等迎娶过门就因故双亡。老人们认为,如果不替他(她)们完婚,他(她)们的鬼魂就会作怪,使家宅不安。因此,一定要为他(她)们举行一个阴婚仪式,最后将他(她)们埋在一起,成为夫妻,并骨合葬,免得男、女两家的茔地里出现孤坟。
好像還有這樣的一部小說,大家有時間有膽量找來看看,瞭解一下冥婚的習俗哈

TOP

大家想想,如果我們組要主要討論這個話題,要從那幾個方面入手呢?
比如慶鈴剛剛說她們家那邊有這樣的習俗,具體是什麽的,能不能分享下你的見聞呢?

TOP

回复 9# 的帖子

祭月,會對月亮朝拜名字?

TOP

不过我听过的是一个活人和一个死去的人阴婚啊。是一个女生,在加油站工作,因为去追没有给钱的大卡车司机,不小心被倒车的大卡车压死了。在她死后,她的家人为她和一个男生举行了阴婚仪式,据说男方家还给了女方家很多彩礼哦,一点也不必正常的婚礼少。所以我就有些不明白男方家是为了什么,是太爱那个女生了吗?

TOP

代唐文茹同學貼

冥婚,周代便已流传。其形式为替两家的已亡男女合葬定婚。冥婚的兴起,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不给死去的未婚者“成亲”,家中会闹鬼,家人不宁。所以在迷信盛行的古代,冥婚普遍为民间认可,成为“合法婚姻”,墓主两家还成为“亲家”。
  晚清之时,福建泉州地区的冥婚荒唐到“娶木主”和“娶烈女”的地步。 娶木主有两种新类型:
  一是女方未婚先死,男方在和新的结婚对象结婚前,要先同已死的原配者的木主完婚,然后才能与新的结婚对象完婚。整个仪式是这样的:第一日,先用花轿迎娶已故原配者的木主。木主完全按活人装扮,用芋魁作头,插上首饰花针和花朵,披上头巾,戴上首饰,如活人一般迎进洞房,置于眠床架上。第二日,再用花轿迎娶后配的新娘。在地位上,木主的地位也要高于后来的结婚对象。在婚礼上,新的结婚对象都要拜祭木主,这时候,司仪念道:“拜阿姐,拜得心欢喜,桃花来接李。”说完,将木主送上厅堂就位。
  二是姑娘尚未定婚先死,她的父母为了能给她找到配偶,便将她的婢女作为新娘,抱着死者的木主出嫁。这种婚姻只有家境贫困的男人才愿意接受。男方可从这门婚事中减免全部聘金和彩礼,同时又得到可观的嫁妆。
  “娶烈女”,即男方定婚后,男方忽然死亡,女方不敢违约另嫁,只好作为烈女被男家迎娶进门。迎娶时,其女要照新娘的装束戴花冠、乘花轿,男方邀乡老长辈迎接。烈女进门后,将被送入烈女房,脱去喜服,换上孝衣,到厅堂拜天地,并随男方家人痛哭一场。这种婚姻往往使女性陷入苦境,一进夫家就被关进烈女房,终日不得出来与外人接触,房门及窗均紧闭或遮盖,唯有一妇女服侍其生活。
  冥婚应该说是生者对死者的婚姻生活的一种理想祝愿,这种冥合的古老习俗,虽然在晚清之时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冲击,但仍然十分流行。
  当时的北京就有这种婚姻陋习存在,老北京人称这种冥婚为“骨尸亲”。这种“婚礼”的迎娶仪式多在夜间举行。虽然是冥婚,但婚礼仪式一样都不会少的。只不过,婚礼的形式往往是红白礼仪混杂交错,这种婚姻,一般说来也要通过媒人介绍,双方过门户帖,到命馆合婚,取得龙凤帖。
  定礼多是一次性的,男方给女方送去的定礼,一半是真绸缎尺头、金银财宝;一半却是纸糊的皮、棉、夹、单衣服各一件,锦匣两对,内装耳环、镯子、戒指及簪子之类的首饰。彩礼送到的当天晚上,在女方家门口或坟上焚化。
  定礼之后,就是迎娶仪式了。迎娶那天,男方高搭大棚,宴请亲友,门前亮轿。喜房里供奉“百份”全神。对面炕上设矮桌,供“新郎”照片或牌位,前设苹果、龙凤喜饼若干盘。并有大红花一朵,下缀缎带,上书“新郎”字样。 女方“闺房”中供“新娘”照片或牌位,亦如前所供,并有大红花一朵,下缀缎带,上书“新娘”字样。 花轿到达女方家,由送亲太太将“新娘”照片或牌位取下,由娶亲太太接过来,放入花轿。这时,“新娘”的父母不免要大声嚎哭,而且要追出屋外,完全不是办喜事的气氛。
  喜轿回到男方家,仍由娶亲太太将“新娘”照片或牌位取出来,放于喜房炕上的供桌上,与“新郎”并列,并用红头绳将两幅照片拴起来(取月老牵红线之意),并复上红、黄两色的彩绸。 只要娶亲太太给全神“百份”上香叩首,就算夫妻拜了天地。然后由茶房端来“合杯酒”“子孙饺子”“长寿面”,供于“新婚夫妇”照片或牌位之前。 如“新婚夫妇”有弟弟妹妹或弟妹、妹夫等,即唤出来,给照片或牌位磕头行礼。两家亲家则互相道喜。
  这些仪式举行之后,男方会择个“黄道吉日”,将男女死者合葬。合葬是按阴阳先生指定的时辰进行的,即男女双方的棺柩放在同一墓穴。葬罢,在坟墓前,陈设酒果,焚化花红纸钱,举行合婚祭。男女双方的父母等家属(即两家亲家)边哭边道“大喜”。 此后,男女两方便当做亲家来往了。

TOP

代唐文茹同學貼

冥婚,周代便已流传。其形式为替两家的已亡男女合葬定婚。冥婚的兴起,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不给死去的未婚者“成亲”,家中会闹鬼,家人不宁。所以在迷信盛行的古代,冥婚普遍为民间认可,成为“合法婚姻”,墓主两家还成为“亲家”。
  晚清之时,福建泉州地区的冥婚荒唐到“娶木主”和“娶烈女”的地步。 娶木主有两种新类型:
  一是女方未婚先死,男方在和新的结婚对象结婚前,要先同已死的原配者的木主完婚,然后才能与新的结婚对象完婚。整个仪式是这样的:第一日,先用花轿迎娶已故原配者的木主。木主完全按活人装扮,用芋魁作头,插上首饰花针和花朵,披上头巾,戴上首饰,如活人一般迎进洞房,置于眠床架上。第二日,再用花轿迎娶后配的新娘。在地位上,木主的地位也要高于后来的结婚对象。在婚礼上,新的结婚对象都要拜祭木主,这时候,司仪念道:“拜阿姐,拜得心欢喜,桃花来接李。”说完,将木主送上厅堂就位。
  二是姑娘尚未定婚先死,她的父母为了能给她找到配偶,便将她的婢女作为新娘,抱着死者的木主出嫁。这种婚姻只有家境贫困的男人才愿意接受。男方可从这门婚事中减免全部聘金和彩礼,同时又得到可观的嫁妆。
  “娶烈女”,即男方定婚后,男方忽然死亡,女方不敢违约另嫁,只好作为烈女被男家迎娶进门。迎娶时,其女要照新娘的装束戴花冠、乘花轿,男方邀乡老长辈迎接。烈女进门后,将被送入烈女房,脱去喜服,换上孝衣,到厅堂拜天地,并随男方家人痛哭一场。这种婚姻往往使女性陷入苦境,一进夫家就被关进烈女房,终日不得出来与外人接触,房门及窗均紧闭或遮盖,唯有一妇女服侍其生活。
  冥婚应该说是生者对死者的婚姻生活的一种理想祝愿,这种冥合的古老习俗,虽然在晚清之时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冲击,但仍然十分流行。
  当时的北京就有这种婚姻陋习存在,老北京人称这种冥婚为“骨尸亲”。这种“婚礼”的迎娶仪式多在夜间举行。虽然是冥婚,但婚礼仪式一样都不会少的。只不过,婚礼的形式往往是红白礼仪混杂交错,这种婚姻,一般说来也要通过媒人介绍,双方过门户帖,到命馆合婚,取得龙凤帖。
  定礼多是一次性的,男方给女方送去的定礼,一半是真绸缎尺头、金银财宝;一半却是纸糊的皮、棉、夹、单衣服各一件,锦匣两对,内装耳环、镯子、戒指及簪子之类的首饰。彩礼送到的当天晚上,在女方家门口或坟上焚化。
  定礼之后,就是迎娶仪式了。迎娶那天,男方高搭大棚,宴请亲友,门前亮轿。喜房里供奉“百份”全神。对面炕上设矮桌,供“新郎”照片或牌位,前设苹果、龙凤喜饼若干盘。并有大红花一朵,下缀缎带,上书“新郎”字样。 女方“闺房”中供“新娘”照片或牌位,亦如前所供,并有大红花一朵,下缀缎带,上书“新娘”字样。 花轿到达女方家,由送亲太太将“新娘”照片或牌位取下,由娶亲太太接过来,放入花轿。这时,“新娘”的父母不免要大声嚎哭,而且要追出屋外,完全不是办喜事的气氛。
  喜轿回到男方家,仍由娶亲太太将“新娘”照片或牌位取出来,放于喜房炕上的供桌上,与“新郎”并列,并用红头绳将两幅照片拴起来(取月老牵红线之意),并复上红、黄两色的彩绸。 只要娶亲太太给全神“百份”上香叩首,就算夫妻拜了天地。然后由茶房端来“合杯酒”“子孙饺子”“长寿面”,供于“新婚夫妇”照片或牌位之前。 如“新婚夫妇”有弟弟妹妹或弟妹、妹夫等,即唤出来,给照片或牌位磕头行礼。两家亲家则互相道喜。
  这些仪式举行之后,男方会择个“黄道吉日”,将男女死者合葬。合葬是按阴阳先生指定的时辰进行的,即男女双方的棺柩放在同一墓穴。葬罢,在坟墓前,陈设酒果,焚化花红纸钱,举行合婚祭。男女双方的父母等家属(即两家亲家)边哭边道“大喜”。 此后,男女两方便当做亲家来往了。

TOP

代唐文茹同學貼

我觉得冥婚这个习俗和中国古代小说比如聊斋里边书生和鬼怪的爱情也有联系,那些志人志怪小说和冥婚的联系,以及这里面体现的中国人对于生死的看法,和对死后世界的认识,死之后也可以完成生前没有完成的愿望

TOP

代唐文茹同學貼

这里面有好多可以挖掘的

TOP

代唐文茹同學貼

现在还有没有这个习俗

TOP

回复 24# 的帖子

有啊,慶鈴她們家那邊有,還聽何曉雯同學說,廣西那邊也有的

TOP

回复 21# 的帖子

娶木主的第二種,也就是已逝的女方讓女僕報木主的這種,在慶鈴她們那邊,好像不是女方出嫁妝,反而是活著的男方給很多錢呢

TOP

中国各地冥婚的形态存在着差异,有冥婚、冥配、鬼婚、幽婚、阴婚、娶骨尸、娶鬼妻、丧娶妇、配骨、鬼媒等的习俗.因这种习俗以让死者结婚为特色,故而自古以来就引人注目.这种习俗不仅见于中国,而且还遍布于东亚各地.

TOP

回复 21# 的帖子

娶木主的第二種,也就是已逝的女方讓女僕報木主的這種,在慶鈴她們那邊,好像不是女方出嫁妝,反而是活著的男方給很多錢呢

TOP

回复 27# 的帖子

不僅如此,好像韓國也有

TOP

代唐文茹同學貼

帝王死后要陪葬,以前还要活人陪葬,好像和冥婚也有一定关系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