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日”难以承受师道尊严之重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9日 07:31 来源:法制日报
在昨天开幕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四名知名学者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将孔子的诞辰日,也就是每年的9月28日设定为“尊师日”。倡议者表示,设立“尊师日”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孔子,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倡尊师重教的美德,它与现行的“教师节”并不冲突(9月28日《山东商报》)。
“尊师日”的意义,自然有别于职业性的“教师节”,它除了纪念孔子,其意旨恐怕更多的还在于重拾尊师重道的普世价值。“大学之礼,所以尊师也”。遗憾的是,一个教师节,未曾唤醒师道尊严的回归,那么,再多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温情的“尊师日”又如何?
这些年来,我们的师道尊严之所以斯文扫地,并不在于教师本身,恰在于三种潮流:一是抛弃传统的潮流,抛弃的名义是“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沿袭西方模式,割裂应试和素质的联系,以西方教育范式为圭臬,却对人家的反思选择性失明;二是教育市场化的潮流,活生生将教育领域的师生授受关系异化成市场买卖关系,将教育教学关系庸俗化、功利化,教育急功近利了,于是被绑架的师道也就不好意思讲什么尊严了;三是尊师说屡屡口惠而实不至的潮流,譬如教师等同于公务员待遇的允诺、教育支出4%的承诺、大幅度提高教育科研地位的誓言……太多的“狼来了”,时间长了就麻木了公众的期望。
师道尊严之核心不在“师”、而在“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所谓“道”,是对客观真理的追求,对规律与价值的捍卫。《礼记》言“师严而后道尊”,反之,若师傅“严”不了,学术公信不彰、学术信仰弥散,结果就是“抄袭是抄袭者的通行证,揭黑是揭黑者的墓志铭”,大家都在“过度引用”,人人都会“深度借鉴”,以耻为荣,以丑为美,以至于方舟子案中知识分子竟从“抄论文”直接升级为“抄家伙”。
师道传承的质地,直接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深度与高度。这当然不是说要奉教师为神明,而是对“师严”与“道尊”之间的关系应有着更理性的洞见。“尊师日”的想法固然很美,充满浪漫主义的人文腔调,但多一个节日或少一个节日,显然对师道尊严的重振意义寥寥。“尊师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但师道尊严的功夫,当在节日等形式之外。
江苏 邓海建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