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杜维明等知名学者倡议:设孔子诞辰为“尊师日”

杜维明等知名学者倡议:设孔子诞辰为“尊师日”

杜维明等知名学者倡议:设孔子诞辰为“尊师日”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8日 08:03 来源:山东新闻网-山东商报




  在纪念孔子同时弘扬尊师重教美德 四学者倡议——
  设孔子诞辰为“尊师日”

  在今天开幕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四名知名学者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将孔子的诞辰日,也就是每年的9月28日设定为“尊师日”。倡议者表示,设立“尊师日”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孔子,也是为了提倡尊师重教的美德,它与现行的“教师节”并不冲突。

  “‘尊师日’与教师节不冲突”

  将每年9月28日设定为“尊师日”的倡议,是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陈来;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郭齐勇;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杨朝明四人发起的。陈来和郭齐勇教授表示,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设立“尊师日”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孔子诞辰,另一方面也是在宣传这种尊师重教的美德。杜维明教授则表示,“尊师日”的设立,并非要取代传统的教师节,这两者并不冲突。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教师,一生培养弟子无数,但他不是职业化意义的教师,所以“尊师日”不只是“尊孔日”,而是通过对孔子的认识和体悟,以发扬尊师重道的普世价值。

  “‘师’除了老师还包括家长”

  在这四位发起该倡议的知名学者看来,“尊师日”所指的“师”包括的范围很大,不仅指学校里教过自己的老师,还包括每一位对自己的知识有所扩展、智慧有所提升的人,像父母、长者、古人、朋友等等。“因此‘尊师’的对象并不仅仅局限在学校里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许多影响过我们的人,他们或给我们以德行的模范,或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这些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应当作为老师而受到尊重。”此外,在“尊师日”的形式,倡议者们也表示要不拘一格,不必刻意规定什么敬师模式,完全由个人或群体自由决定,关键是尊师重道的心意。

  “对能否被认可表示乐观”

  发起倡议的学者们介绍,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8年提出,有史以来对塑造人类文明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有四位: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和耶稣。其中两位是宗教的创始者,苏格拉底和孔子则是教育家。不同的是,苏格拉底所代表的雅典城邦文明,其受教育的人群仅限于公民,占总人口不超过10%。只有孔子,才真正实现了完全的平民教育、平等教育。本来周代的教育是贵族式的教育,学在官府;孔子则把官学变为私学,使各阶层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对于“尊师日”这一节日能否被社会认可,陈来和郭齐勇教授都表示了乐观的肯定。“孔子以其光辉的德行与影响,获得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尊重。有鉴于此,我们倡议在9月28日设立‘尊师日’,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这个日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设立了这个节日后,也会逐渐被大家接受、熟悉并逐渐接受的。作为一个尊师重教传统深厚的文明古国,我想这个节日应该会被社会和大众认可的。”(记者 冀强)


  第一反应:
  “尊师日”会不会与教师节冲突?

  “尊师日”的倡议者希望这个节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文化中国、儒教文化圈乃至全球各地的一个有深刻意义的节日。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尊师日”的设与不设,社会各界反应不一。

  支持:
  泰山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
  设“尊师日”是对文化的敬仰

  曾振宇教授就在尼山,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立“尊师日”这个提议已经很老了。“尊师重道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咱们中国人向来讲究尊师,韩愈就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老师就是文化的传递者,我认为设立尊师节很有必要。”

  曾振宇教授告诉记者,提议设立“尊师日”,并非针对某一个人,而是对文化的敬仰和敬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设‘尊师日’势在必行,也很有意义。”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很多思想绵亘两千多年,至今为人称道,成为我们日常行为的引领。“中国现在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不仅需要经济社会各项指标的提高,还需要文化和道德观念的提升。以孔子诞辰为契机建立‘尊师日’,可以培养公众尊崇文化的心理,进而提升道德文化水平。”

  反对:
  甸柳一小校长杨兴永:尊师日与教师节有重复的嫌疑

  杨兴永校长一直很推崇传统国学教育,不管是在以前的大明湖路小学还是现在的甸柳一小,他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喜欢国学、爱上国学。在济南,他第一个开设了“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凡入校学生必诵读四书五经。

  今天,当记者把国内专家建议在9月28日设立“尊师节”的消息告诉他时,他说,9月10日是教师节,教师节的主题也是尊师重道,与“尊师日”是一个意思。“这两个节日都在9月份,感觉有点重复,设立的必要性不太强。”

  “我觉得孔子的诞辰日,不是简单的尊师,这些年来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重视孔子思想文化?主要是因为它强调的是儒家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个主题面比‘尊师’更加宽泛。”

  中立: 
  全国政协委员陈德展:
  纪念孔子很好更应体现内涵 

  “从‘尊师节’的主旨来讲,专门设立一个节日,体现和弘扬我们的尊师重教风气,很好。但是已经有了一个教师节,确实有冲突的嫌疑。节日多了、乱了,不见得是好事。”陈德展说。

  陈德展说,孔子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弘扬他的教育思想、治国治家思想,专门设节日很好,“但一个‘尊师日’似乎限制了孔子文化的高度和深度,我建议专为孔子设立节日,起一个内涵更好的名字。”(记者 杨芳)

TOP

“尊师日”难以承受师道尊严之重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9日 07:31 来源:法制日报

  在昨天开幕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四名知名学者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将孔子的诞辰日,也就是每年的9月28日设定为“尊师日”。倡议者表示,设立“尊师日”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孔子,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倡尊师重教的美德,它与现行的“教师节”并不冲突(9月28日《山东商报》)。


  “尊师日”的意义,自然有别于职业性的“教师节”,它除了纪念孔子,其意旨恐怕更多的还在于重拾尊师重道的普世价值。“大学之礼,所以尊师也”。遗憾的是,一个教师节,未曾唤醒师道尊严的回归,那么,再多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温情的“尊师日”又如何?

  这些年来,我们的师道尊严之所以斯文扫地,并不在于教师本身,恰在于三种潮流:一是抛弃传统的潮流,抛弃的名义是“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沿袭西方模式,割裂应试和素质的联系,以西方教育范式为圭臬,却对人家的反思选择性失明;二是教育市场化的潮流,活生生将教育领域的师生授受关系异化成市场买卖关系,将教育教学关系庸俗化、功利化,教育急功近利了,于是被绑架的师道也就不好意思讲什么尊严了;三是尊师说屡屡口惠而实不至的潮流,譬如教师等同于公务员待遇的允诺、教育支出4%的承诺、大幅度提高教育科研地位的誓言……太多的“狼来了”,时间长了就麻木了公众的期望。

  师道尊严之核心不在“师”、而在“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所谓“道”,是对客观真理的追求,对规律与价值的捍卫。《礼记》言“师严而后道尊”,反之,若师傅“严”不了,学术公信不彰、学术信仰弥散,结果就是“抄袭是抄袭者的通行证,揭黑是揭黑者的墓志铭”,大家都在“过度引用”,人人都会“深度借鉴”,以耻为荣,以丑为美,以至于方舟子案中知识分子竟从“抄论文”直接升级为“抄家伙”。

  师道传承的质地,直接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深度与高度。这当然不是说要奉教师为神明,而是对“师严”与“道尊”之间的关系应有着更理性的洞见。“尊师日”的想法固然很美,充满浪漫主义的人文腔调,但多一个节日或少一个节日,显然对师道尊严的重振意义寥寥。“尊师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但师道尊严的功夫,当在节日等形式之外。

  江苏 邓海建 教师 

TOP

不应把孔子诞辰设为尊师日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9日 07:37 来源:北京晨报

  27日开幕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上,北京大学等校的四名学者倡议,将孔子的诞辰日(每年的9月28日)定为“尊师日”。

  尊教重教,当然是好事,但此提议却未必妥当。

  首先,孔子生日究竟是哪天,说法甚多,至今争论不休,比如1939年也曾将孔子诞辰设为教师节,但当时却算成了8月26日,将来是否还会有新的研究成果呢?目前无法断定,在此背景下贸然行事,有失尊重。

  第二,将个人诞辰转化为公共节日,也不合适,颇有当年将皇帝的生日搞成“千秋节”的意味。尊师要尊到先师生日的头上,未免可笑。历朝历代都祭孔,却也没将他的诞辰神圣化,一批批学人们有了拿孔子诞辰日说事的冲动,“尊师”只是借口,真正目的不过是为了给自己贴上重教的标签而已。


  值得深思的是,从历史看,孔子真的只是教育家吗?他于当下的意义仅仅是尊师吗?如果他的作用仅在于开创师道尊严的话,他又怎么会被历代都尊为圣人呢?

  事实上,孔子真正感动后人的在于他的思想与实践,在于他“为民请命”的牺牲精神,在于他“克己复礼”的自我约束,在于他“是可忍孰不可忍”的道义坚持,在于他“匹夫不可夺志”的人格操守,这才是我们这个民族奉为典范的价值取向。放弃这些不谈,仅仅谈教育,这是对孔子的歪曲与矮化。

  如果说,真的要拿孔子的诞辰作为节日的话,那也绝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节日,也绝不应仅局限在教育这个狭窄的领域中,在古代,从庙堂到江湖,从天子到庶民,所有人都奉孔子为先师,都以他的言论作为行为圭臬。将孔子单单放到教育领域来考虑,仿佛他只是一名高级教师,而摒弃了他对现实社会、对世道人心、对美好政治的贡献,这样的孔子,是被阉割的孔子,而用被阉割的孔子精神打造出的尊师节,则只能培养出有学问没灵魂的人,即孔子称为“小人儒”的人,而这样貌似的“尊重”,只能让孔子蒙羞。

  蔡辉

TOP

“尊师日”能挽救师道尊严吗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9日 07:46 来源:西安晚报

   尽管“尊师日”与教师节有重复嫌疑,但专家的观点不应被忽视:设立尊师日一方面是纪念孔子诞辰,另一方面是宣传尊师重教的美德。但“尊师日”真能挽救师道尊严吗?

  “师道尊严”本应为“师严道尊”,原见于《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本意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尊敬教师最难做到;只有教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得到学生和民众的尊重。

  应明确,“师道尊严”来源于教师对真理的追求,还来源于教师崇尚平等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师道尊严”来源于教师的心灵。在功利、浮躁的社会,教师若能保持正直、纯洁、独立的价值立场,“师道尊严”会不树而立。

  “师道尊严”源于人的内心,而不在于节日。否则,“尊师日”有可能走上与“教师节”一样的尴尬处境。朱四倍(教师)

TOP

拉上孔子的“尊师日”能否满足期待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9日 09:12 来源:郑州晚报

  在27日开幕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4名知名学者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将孔子的诞辰日,也就是每年的9月28日设定为“尊师日”。倡议者表示,“尊师日”与现行的“教师节”并不冲突。


  (9月28日《山东商报》)

  应明确,“师道尊严”来源于教师对真理的追求。教书育人,如果教师没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势必不会拥有迷人的人格魅力。当下,教师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必将落伍于时代、落后于学生,这样的教师如何有“尊严”可言?再多的“尊师日”又有何用?

  “师道尊严”还来源于教师崇尚平等的态度。美国教育家多尔曾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首席”。这就要求教师在追求平等的同时,也不应放弃首席的主导地位,悉心为学生指引道路、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方能获得尊严。而这些,显然不是“节日”所能达到的。

  最重要的是,“师道尊严”更来源于教师高贵的心灵。在功利、浮躁的社会,教师若能像一潭清澈可见的泉水那样,保持正直、纯洁、独立的价值立场,不随波逐流,势必也会得到学生的敬佩,“师道尊严”不树而立。而徒有形式的“尊师日”显然无法完成这样的期待。朱四倍

TOP

浪漫主义“尊师日”难救师道尊严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9日 10:58 来源:时代商报

  在昨天开幕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四名知名学者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将孔子的诞辰日,也就是每年的9月28日设定为“尊师日”。(9月28日《山东商报》)“尊师日”的意义,自然有别于职业性的“教师节”,它除了纪念孔子,其意旨恐怕更多的还在于重拾尊师重道的普世价值。“大学之礼,所以尊师也”。遗憾的是,一个教师节,未曾唤醒师道尊严的回归,那么,再多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温情的“尊师日”如何?


  美国总统奥巴马27日称,美国的教学质量正逐步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他还称美国应该学习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这个说法着实令人脸红,我们的确是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但传统与现实显然已经无法“称兄道弟”。

  这些年来,我们的师道尊严之所以斯文扫地,并不在于教师本身,恰在于三种潮流:一是抛弃传统的潮流,抛弃的名义是“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沿袭西方模式,割裂应试和素质的联系、生本至上,以西方教育范式为圭臬,却对人家的反思选择性失明;二是教育市场化的潮流,活生生将教育领域的师生授受关系异化成市场买卖关系,将教育教学关系庸俗化、功利化,教育急功近利了,于是被绑架的师道也就不好意思讲什么尊严了;三是尊师说屡屡口惠而实不至的潮流,譬如教师等同于公务员待遇的允诺、教育支出4%的承诺、大幅度提高教育科研地位的誓言……太多的“狼来了”,时间长了就麻木了公众的期望。

  师道尊严之核心不在“师”、而在“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所谓“道”,是对客观真理的追求,对规律与价值的捍卫。《礼记》言“师严而后道尊”,反之,若师傅“严”不了,学术公信不彰、学术信仰弥散,结果就是“抄袭是抄袭者的通行证,揭黑是揭黑者的墓志铭”,大家都在“过度引用”,人人都会“深度借鉴”,以耻为荣,以丑为美,以至于方舟子案中知识分子竟从“抄论文”直接升级为“抄家伙”。

  师道传承的质地,直接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深度与高度。这当然不是说要奉教师为神明,而是对“师严”与“道尊”之间的关系应有着更理性的洞见。“尊师日”的想法固然很美,充满浪漫主义的人文腔调,但多一个节日或少一个节日,显然对师道尊严的重振意义寥寥。“尊师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但师道尊严的功夫,当在节日等形式之外。

  ◎邓海建

TOP

设个“尊师日”也无妨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9日 14:24 来源:西安晚报

  今年第16期的《半月谈》杂志刊登了一位教师来信,呼喊社会道德底线在哪里,还表达了对自己职业的道德困惑。

  从字面狭隘地解读,设“尊师日”的主旨是推进社会对教师的认知和敬重,让每位教师更有尊严,这才是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如果连教师都瞧不起自己的职业,那么师道难以兴盛起来,教育也会失去源泉。

  应该说,教师之德是社会道德的标尺,尊敬教师成为社会的风尚,那么通过教师的言行来影响未成年人,这种道德基因的传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这对于拯救道德生态、提升国人的道德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设个“尊师日”也无妨,面对着社会道德文化的窘境,行动比空谈更有意义。


  郑文(职员)

TOP

尊师重教缺的不是一个“节日”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9日 15:10 来源:新闻晚报

  在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四名知名学者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将孔子的诞辰日,也就是每年的9月28日设定为 “尊师日”。倡议者表示,设立“尊师日”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孔子;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倡尊师重教的美德,它与现行的“教师节”并不冲突。 (9月28日《山东商报》)

  我们已有了“教师节”,再设一个“尊师日”是否有必要?与会专家解释,“尊师日”不只是“尊孔日”,而是通过对孔子的认识和体悟,以发扬尊师重教的普世价值。但说来说去,“尊师日”的精神内涵与 “教师节”并没本质区别。其实我们应追问的是,教师的信任危机仅仅是因节日太少,提醒得不够多吗?节日有倡导某种价值观的社会功能不假,但节日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救“尊师重教”于水深火热之中。当“尊师重教”患上“节日依赖症”,足已说明问题并不在此。

  尊师重教传统的遗失,不是一个观念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换句话说,即便我们的口号喊得再响,即便“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一种共识,但如果没有制度上的妥善安排,没有政策的足够关注,它永远都是一种虚幻的美好。在许多国家,教师都是一种很体面的职业,这不仅体现在浓厚的尊师氛围上,也体现在收入和社会福利上。而我们的教师待遇,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则长期徘徊在世界末流,甚至不如邻国印度。

  同样道理,拯救师德信任危机,也不仅仅在于我们怎么看,还要看教师怎么做。导师变老板,教授成“叫兽”,学术腐败,请客送礼,拼命补课赚取外快……功利化的社会里,教师也无可避免地成了私欲膨胀、追逐利益的一份子。这与我们是不是尊师重教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教育管理体制和整个社会价值观迷失所造成的。设立“尊师日”,真的可以担起如此重负吗?

  倡议者都是大学的知名教授,我理解他们的内心焦虑和拳拳之心。但尊师重教缺的决不是一个 “节日”,没有强大而坚实的社会基础,形式主义的“尊师日”注定徒劳无功。   吴龙贵

TOP

倡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