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期刊数字化发展处于探索阶段

期刊数字化发展处于探索阶段

中国期协会长:期刊数字化发展处于探索阶段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8日 14:4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第二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将于10月14日~1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此次会议由国际期刊联盟、中国期刊协会主办,杭州市政府、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承办,是继2007年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在中国举办之后,中国期刊界迎来的又一国际盛会。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数字革新,期刊未来”,届时,国内外嘉宾和代表将围绕数字化这一世界期刊业共同面临的热点话题展开研讨。中国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又面临哪些问题?近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

  期刊数字化处探索阶段

  记者:期刊业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

  石峰:首先,数字技术代表了出版业科技进步的方向。对期刊业来说,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如何加快数字化进程关系着行业未来的发展。

  其次,数字化为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数字化可以提升出版业的品质,对转变发展方式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当前,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处在关键阶段,因此数字化能不能成功,对整个出版业包括期刊业下一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再次,数字化为期刊业“走出去”开辟了新的途径,加快了中国期刊的国际化进程。过去,很多刊物要进入国外图书馆是根本不可能的,通过数字出版,很多刊物已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比如,中国知网的海外机构用户已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500多家用户。未来,数字出版将有可能重组中国媒体的格局,使中国媒体产生新的造血功能,并进一步拓宽中国媒体国际化的渠道,创造出新的媒体发展空间。

  此外,数字化是提升期刊业社会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尽管中国期刊的总量已经达到31.5亿册,但覆盖面、影响力仍然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完全靠纸介质增加发行量来扩大传播力、影响力、覆盖面,潜力已经非常有限,结合数字出版能够起到双管齐下、效果加倍的作用。

  记者:中国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如何?

  石峰:数字化技术近10年的发展犹如一场旋风,凸显了媒体业的创新实践,令人欣喜。在期刊方面,其数字化出版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期刊数字化产业形态初步成型。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以内容为基础,依靠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形态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逐渐清晰,初步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龙源期刊等为代表的数字期刊企业初步形成品牌效应。目前,整个数字期刊出版正在向在线期刊、开放存取、数据库等形态发展并逐步完善,在培养用户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将逐步建立持续有效的赢利模式。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尽管目前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处于上升期,但这种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期待着新的突破。

  数字化发展遇三大难题

  记者:期刊在数字化发展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又要寻求哪些方面的突破?

  石峰:我认为遇到了三大难题。一是赢利模式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赢利模式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没有良好、成熟的赢利模式,数字化不可能持续向前推进。二是存在版权纠纷。如果版权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对期刊数字化今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阻碍其健康发展。三是数字化发展的人才相对不足。从很多刊社数字化发展的路径来看,往往是先有技术,然后为技术附加内容,而不是自身发展后对技术提出要求。技术方面的人为推销产品和技术说得头头是道,而做期刊的人对数字技术了解不深甚至不理解,这种状况从一个层面也反映出期刊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现实。这三大难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势必影响期刊事业的发展。

  记者:期刊数字化发展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石峰:期刊数字化做得成功不成功,我认为有3个标准。一要看数字化是不是扩大了杂志的覆盖面和传播力,二要看是不是推动了刊社的转型升级,三要看是否赢利。

  数字化发展呈三大趋势

  记者:中国期刊数字化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石峰:主要呈现3个趋势。一是内容服务互动化趋势。媒体数字化不只是媒体的电子化,而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和阅读方式。高清晰度的图片、动人的背景音乐、令人兴奋的视频、书刊化的页面安排等,这种人类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会说话的书刊”已经成为现实,特别是它的互动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因此,这种内容出版和内容服务融合互动的数字化趋势日益被世人看好。

  二是传媒移动化趋势。随着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用手机收看电视、上网、读书、看报已经很普遍,这种移动阅读方式为手机出版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带动了移动出版的加速发展。随着3G的广泛应用,移动传播更加便捷,将催生更多的业态和传播方式。

  三是赢利模式多元化趋势。赢利模式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媒体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坎儿。目前,国家鼓励和支持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者与新媒体企业合作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快速发展的目标。赢利模式在探索中呈现付费、免费、广告、增值服务等多元化趋势。

  记者:推进期刊数字化发展面临哪些新的机遇?

  石峰:当前,期刊数字化发展面临极为有利的条件。首先是国家实施数字化出版战略,制定了鼓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国家还积极建立出版监管的长效机制和立法,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为数字出版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是技术发展和网络普及为数字化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政府正在力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研发能力,以数字化带动出版现代化,以推动出版传媒技术升级换代,争取研发成功数字出版核心技术,构建覆盖广泛、传输快捷的新闻出版体系,并通过若干年努力,打造5个~8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出版产业园区。

  最后是数字阅读人数快速增长,传统阅读方式向数字化阅读方式转移,这为发展数字出版提供了巨大商机。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开,也将为期刊数字化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出版物仍有独特魅力

  记者:您如何看待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其未来前景如何?

  石峰:面对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有一部分人对传统出版的未来产生了悲观情绪,更有甚者,预言传统出版将很快消亡。但我对期刊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期待。首先,数字化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春风送暖。传统出版从手抄到雕版印刷,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活字印刷到电子排版、分色印刷,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极大地推动了出版业的发展。数字化是出版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革新,是出版传播途径的扩展和延伸,大大提升了传统出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数字化对传统出版是如虎添翼,必将为传统出版带来生机与活力。

  其次,传统出版仍然有着无穷魅力。据美国杂志出版人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仍有92%的成年人阅读杂志;美国杂志的订阅量在2009年继续保持上涨;2009年,全美新增杂志总量同比增长10%;在使用ipad的青少年当中,有75%的人阅读杂志,34岁以下的杂志阅读者总量要大于这个年龄之上的杂志阅读群。由此可见,实际情况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有了新媒体、阅读器,年轻人就不再阅读传统出版物了,传统出版物仍然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此外,传统出版要积极主动利用数字化,融入数字化。数字出版的基础在传统出版,传统出版是数字出版的内容提供商,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在传播介质层面的发展。在数字出版面前,我们不能迟疑。一些做传统出版的人在数字化、网络化面前有点晕头转向,因为网络媒体利用传统媒体的资源迅猛发展,进而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就变得束手无策,大有被网络“绑架”的感觉。其实,网络也好,数字出版也罢,卖的都是内容,而内容的源头在传统出版,传统出版应该主导网络出版、数字出版。我认为,什么时候做传统媒体的在这一点上觉醒了,数字出版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本报记者 晋雅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