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40课堂孙修远小组——归元寺

归元寺大事记

1658年
(清顺治十五年)       
祖籍浙江的白光、主峰两位法师来到了汉阳太平兴国寺(现龟山南麓莲花湖畔)研读藏经。两位法师为
同胞兄弟,系曹洞正宗字派传嗣。
1659年       
白光、主峰两位法师弘法行善,感动了信众集资买下了汉阳王氏葵园建造禅寺。
1660年       
禅堂落成。因《易经》“元者善之长也,乾元资始,坤元资生,而易行其乎其间,此万法归一”以及佛教经典《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得名“归元禅寺”,延续至今。
1662年       
白光法师离开了归元禅寺去京山重兴古佛寺。留下《临别酬咏》成为了归元禅寺开创初期“清规”的重
要组成部分。
1664年       
主峰登上了归元禅寺开山祖师的法座,成为了归元禅寺的第一任方丈。
1678年       
主峰圆寂。
1683年       
白光圆寂。
1690年       
翰林周金然来湖广主持乡试时,谒方丈旦升上人,并撰写《归元寺记》。
1850年       
始建五百罗汉堂。
1852年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归元禅寺遭太平军兵燹,禅堂寮舍尽毁。
1858年       
归元禅寺主持雪严常禧广募众缘,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寺院,基本恢复原貌。
1868年       
钟鼓楼重建。
1887年
(一说为1889年)       
归元禅寺得到了清朝光绪皇帝敕赐的“归元禅寺”四字匾额以及《龙藏》一部。由此,提升了归元禅寺
在佛教丛林之中的地位。
1889年
(光绪十五年)       
德宗赐“归元禅寺”四字并《龙藏》一部。归元禅寺由民间寺院提升至皇家寺院。
1902年       
罗汉堂重建,保存至今,是寺院中最有声誉的建筑。
1911年10月       
武昌首义爆发。民军总司令部以归元禅寺南,粮站也建在寺内。因此,清军连连炮击归元禅寺,攻破汉
阳后,摧毁了寺内大雄宝殿、禅堂等建筑,仅五百罗汉堂、老藏阁、普同塔三处幸免于兵祸。

TOP

数罗汉

到归元寺罗汉堂数罗汉,是武汉民间早已形成的一种有趣习俗。数罗汉,无非是一种图吉祥的表现形式,根据自己的年龄,随心所欲地从任何一尊罗汉顺序数,有多大年纪就数多少尊,数到为止时再看这尊罗汉的尊号、动作、面部表情等,自己可以从中去品味思考,看能否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来。如游客数到第416尊罗汉,其对应的卡片上即有如下字样:“第四百十六 蠲楞意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安然而坐,双手笼于袖中向右作抱拳拱礼状,头部略向前倾,蓄须,头顶隆起,威严貌。附诗云:“鸟在林中自由飞,鸟在笼中唯悲啼,听其自然由其性,生而为囚最可悲。”至于对这首诗如何去理解,因各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家庭、事业、经历都不尽相同,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需自己去领悟。

TOP

罗汉堂

走进罗汉堂,无不被它们的生动形象所感染。只见有的盘腿端坐,有的卧石看天,有的研读佛经,有的驱邪除恶,有的勇武,有的温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如第463尊罗汉是陀怒尊者,周围有6个童子,为罗汉挖耳,掩嘴,遮眼等,称“六戏弥勒”。“六”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诫佛门弟子,不要为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烂漫,娇稚顽皮和罗汉的慈祥憨厚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据说我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罗汉堂外侧地藏殿内,供奉着地藏菩萨。殿内的木刻神龛为佳品,其间斗栱飞檐,鱼度搬爪,双凤朝阳,飞龙滚柱,浮雕垂柱,花草人物,均极为精巧玲珑,为国内少有的艺术珍品。
  

TOP

罗汉堂

中院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该殿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后经多次维修。现大雄宝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像。释迦偏袒左肩,结跏趺坐,庄严静穆。佛像后背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五龙捧圣”的图案。佛像前还有韦驮、弥勒、地藏像。佛像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立,左右侍立着一龙女和童子,背后是一面高达八尺的泥塑悬崖峭壁,足下碧波万顷,怒涛汹涌。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人们仰视上去,只见观音衣袖似在飘动,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你走来,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供桌高4丈8尺,横阔1丈2尺,深宽2.5尺,前嵌垂栏,宽1.5尺,高0.6尺,其间分为五格,深画镂空。图案描绘的是唐玄奘取经回长安时,君民夹道欢迎的场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西游记》人物,有李世民以下文武百官、侍卫、庶民百姓;有亭院殿墙,车马山水,幢幡宝盖,香炉蜡台等一应俱全。综观全图,繁复活泼,盛况空前。垂栏下沿为五龙云彩,周围匝绕,以四虎腿支地,生动有力。相传这一樟木雕刻由十人历时一年才完成。
  大雄宝殿前的韦驮殿内,供奉着一尊木雕韦驮像,身着铠甲,手持宝杵,威武挺立,用我国古代武将形象表达了古印度神话中“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之首的护法神形象。这座木雕系用整块樟木雕成,线条刀法都是唐朝风格,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归元寺属曹洞宗,又称归元禅寺,它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今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TOP

数罗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句话呢?在古时候,庙里的菩萨一般都是泥塑然后再往上塑金或彩绘的,那我们归元寺的罗汉可不是这样,它既不是泥塑、也不是木刻、更不是石雕而成的。它采用了一种近代少有的独特工艺“夹苎(zhu)法”制作而成的。它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首先用泥土塑出各种体形各异、神态各异的罗汉泥塑,再用生漆将丝绸和夏布层层黏附于上,再用混合的生漆膏灰塑造细部,干后再打磨抛光,并在塑像背后留一小孔。待漆干透后,把水注入孔内,使泥化成泥浆后流出来,然后封住小孔再将塑像描彩贴金,这样一座座体重轻盈,质地坚硬的罗汉就塑造好了。这种罗汉每尊不超过25公斤,有不怕水浸、耐热耐凉、不易破裂等许多优点。1954年武汉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位高出武汉街道约5米,归元寺的500罗汉也都浸泡在水中,洪水退后,罗汉安然无恙。人们笑谈归元寺的罗汉受旨如来佛祖会浮水普渡众生。当然这种说法是不足采信的,真正的原因还是它独特的制作工艺。这500罗汉是由来自湖北黄陂的民间艺人王氏父子二人花了九年的时间制作完成的。

TOP

数罗汉

关于归元寺的罗汉,在武汉还流行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习俗,那就是数罗汉。每年到了春节归元寺数罗汉的人络绎不绝。那么究竟怎么数呢?方法有很多,首先根据踏进门槛的那只脚来确定数罗汉的方向,然后挑选一个喜欢的罗汉开始数,按照自己的年龄顺序默数,数到自己的岁数为止。那一尊罗汉即为本命罗汉,根据罗汉的面相来预测未来一年的吉凶祸福。

TOP

数罗汉

到归元寺罗汉堂数罗汉,是武汉民间早已形成的一种有趣习俗。数罗汉,无非是一种图吉祥的表现形式,根据自己的年龄,随心所欲地从任何一尊罗汉顺序数,有多大年纪就数多少尊,数到为止时再看这尊罗汉的尊号、动作、面部表情等,自己可以从中去品味思考,看能否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来。如游客数到第416尊罗汉,其对应的卡片上即有如下字样:“第四百十六 蠲楞意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安然而坐,双手笼于袖中向右作抱拳拱礼状,头部略向前倾,蓄须,头顶隆起,威严貌。附诗云:“鸟在林中自由飞,鸟在笼中唯悲啼,听其自然由其性,生而为囚最可悲。”至于对这首诗如何去理解,因各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家庭、事业、经历都不尽相同,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需自己去领悟。

TOP

回复 82# 的帖子

对啊 有归元圣官方网站 咱们可以去查阅资料

TOP

回复 50# 的帖子

民间意译上有三层解释:
一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
二说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
三说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
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 伟大的佛陀 得法 弟—子 修证最高的果位。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阿罗汉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
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上座部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

TOP

回复 126# 的帖子

在中国大乘佛教寺院中常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在十八罗汉 石雕作品唐代〔法住记〕载,伟大的佛陀 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TOP

从归元寺“数罗汉‘看中中国当代佛教信仰的价值取向

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会加快,城市化将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标志。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综合的复杂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的角度说,所谓城市化,就是人类在经历自然生态的过程中组合成高密度的会聚地,以此来建构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城市是创造新文化、新知识、新理念的场所,城市中汇集了知识、人才和科技,起着文化主导的作用,代表着现代文明。而“都市佛教”是随着近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适应现代都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伦理而形成的,无论其存在的实体模式,还是教义学说,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都市佛教除了具有佛教的一般特点之外,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信徒以综合素质较高的居士为主,二是信念以实践人间佛教为核心,因此呈现出现代、积极、开放、活跃的气象。

TOP

回复 131# 的帖子

年来,中青年信仰佛教的机缘和目的是有些不同的,并且这部分人数不断增加。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阅历、生活处境,接触并信仰佛教的原因是不同的。突出的有:

  一、想了解佛教,学习佛教知识。这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居士初人佛门的基本目的。在参加寺院研修班的学生中,占三分之一多属於想学习佛教知识而後皈依佛教的。他们因此与以往的居士不同,对教学要求很高,理辩性很强,不盲从。但同时也存在缺乏真实体会和信仰,信仰的变化性比较快。

  二、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寻求群体归属感。移民信仰者普遍认为,身在异乡很孤独,工作之余希望生活在群体之中,精神上生活上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安慰和帮助。参加信仰活动成为结交朋友的机会,而且多些信任感。当前居士群体自发的“学修沙龙”等,多数参加者是独身的移民。由於他们定期不定期的采取聚餐、游园等方式,期间可以畅所欲言,交流学习生活心得,越来越多的吸引着更多的信仰者。

  三、期求佑护,寻求精神激励力量。这是最基本的信仰意识,也是宗教信仰的一般特点。社会变化不断,工作、爱情等的难以把握,给精神意志的巨大压力和冲击力,促使他们都希望从佛教信仰活动中得到释放和安慰。这是很现实的。也是与过去老年信仰者气球来世报应是不同的价值倾向,而且更加具体。

TOP

回复 132# 的帖子

 四、佛教信仰活动的价值期待

  有了信仰,但信仰活动与社会影响,才是信仰价值与品味的验证者。就个人修行来讲,佛教信仰活动形式繁多,四万八千法门只是个概数,随着众生的根基与缘分,而千变万化的。但是,大乘佛教主要是为了利益社会的,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信仰活动的价值最终要由其社会意义来鉴定的。大乘佛教不排斥追求个人修行与解脱,而且特别强调个人道德品格的提升与人格形象的塑造,但是,倡导在服务於社会的人间佛教的实践中去实现,而反对消极避世的自娱自乐自说白话的所谓解脱。这一点,在居士们的问卷回复中,表达的很明白。他们对佛教信仰活动的社会作用很是关注,可以说表达了强烈的信仰价值期待!有关问题的回答如下:

TOP

回复 133# 的帖子

 1、佛教能否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能够151。67.41%/很大23。10.26%/说不清34。17.86%/不大6。4.47%

  2、发挥作用最主要在:社会道德规范123。54.91%/文化艺术创造1。/个人修身养性96。42.86%/休闲旅游服务2。  /国际友好交往1。/

  3、在现阶段佛教最需要:建更多的寺院3。/更多的出家人5。/更多的法会5。/切实的信仰建设(虔诚的信仰、如法的修行、综合的素质、高尚的品质等208。92.86%/

  4、目前佛教界服务社会最需要:积极的思想意识117。52.23%/强有力的带头人58。25.89%/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30。13.39%/雄厚的物质基础9。0.40%/

TOP

回复 134# 的帖子

5、佛教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僧人专注赶经忏,一切向钱看,不弘扬正法,损害佛教的社会形象105。46.88%  /教徒特别是居士活动的迷信色彩太浓,功利心太重,缺乏真切的信仰56。25%  /寺院不讲经说法,不弘扬佛法,忙於应付旅游招待,变成了商业场所43。19.20%/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方法死板,态度消极8。0.36%/

  6、最关键的是:在保持纯正信仰的前提下,转变观念,消除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现实的思想、形式等72。32.14%/提高佛教教育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弘法人才92。41.07%  /利用现代传媒积极宣传佛教18。0.80%  /开展积极的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实际的贡献42。18.75%/

TOP